天天看点

一文读懂中国八大名酒

作者:酱香研酒院

经常会听到人们提及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十三大名酒、十七大名酒等。这是大陆举办的五次中国名酒评选会选出的。

一文读懂中国八大名酒

>> 新八大名酒和老八大名酒

老八大名酒是在1963年北京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名酒评选会上选出的,有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茅台酒、西凤酒和董酒。

而新八大名酒则是1979年在大连举行的第三次中国名酒评选会上选出的。

有茅台酒、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董酒和泸州老窖特曲。

因此,严格的说,中国八大名酒是十个!分别是: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茅台酒、西凤酒、董酒、剑南春和洋河大曲。

一文读懂中国八大名酒

>>西凤酒因自己误判落选

在第三届名酒评选会上,当时只有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和其他香型四种分类,西凤酒错误地将自己归为清香型,实际上它属于凤香型,应该归为其他香型。这一错误导致在清香型组中未能入选。同样原因落选的还有全兴大曲。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名酒评选会是大陆第一次采用先后排名顺序进行的评酒会。到了第三次名酒评选会时,评委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再搞排名先后顺序,而是提出了香型的概念。当时的香型划分是依靠感官来判断的,而现在则更多地依靠理化指标。

由于当时的信息相对闭塞,不同酒厂之间的划分标准也不统一,导致了一些品牌在评选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比如全兴和西凤的落选,以及洋河和剑南春的入选。

一文读懂中国八大名酒

>>老八大和新八大哪个更有价值?

老实说,两者的价值半斤八两。第二次名酒评选会时,人们将不同香型、不同价格的酒放在一起横向对比,这种做法本身就不够严谨。而且当时的品评标准没有香型指标作为支持,因此不能作为绝对的评判依据。

第三次名酒评选会时,虽然提出了香型的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引入过于仓促。除了西凤和全兴大曲之外,还有一些参赛的名酒因为错误的香型划分而未能入选,而且在他们犯错之后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正的机会。这对于这些品牌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一文读懂中国八大名酒

当然,西凤和全兴的衰落不能完全归咎于评选会的不公。西凤的没落原因包括基酒产能严重依赖外采、产品开发过于强势、贴牌产品泛滥等。而全兴则因为过于专注于发展水井坊,导致步伐迈得过大,最终被帝亚吉欧收购,导致品质下滑。因此,这两个老牌名酒的没落只能说名酒评选会有一定的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