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讀懂中國八大名酒

作者:醬香研酒院

經常會聽到人們提及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十三大名酒、十七大名酒等。這是大陸舉辦的五次中國名酒評選會選出的。

一文讀懂中國八大名酒

>> 新八大名酒和老八大名酒

老八大名酒是在1963年北京舉行的第二次全國名酒評選會上選出的,有汾酒、五糧液、古井貢酒、泸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酒、茅台酒、西鳳酒和董酒。

而新八大名酒則是1979年在大連舉行的第三次中國名酒評選會上選出的。

有茅台酒、汾酒、五糧液、劍南春、古井貢酒、洋河大曲、董酒和泸州老窖特曲。

是以,嚴格的說,中國八大名酒是十個!分别是:汾酒、五糧液、古井貢酒、泸州老窖特曲、全興大曲酒、茅台酒、西鳳酒、董酒、劍南春和洋河大曲。

一文讀懂中國八大名酒

>>西鳳酒因自己誤判落選

在第三屆名酒評選會上,當時隻有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和其他香型四種分類,西鳳酒錯誤地将自己歸為清香型,實際上它屬于鳳香型,應該歸為其他香型。這一錯誤導緻在清香型組中未能入選。同樣原因落選的還有全興大曲。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名酒評選會是大陸第一次采用先後排名順序進行的評酒會。到了第三次名酒評選會時,評委們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不再搞排名先後順序,而是提出了香型的概念。當時的香型劃分是依靠感官來判斷的,而現在則更多地依靠理化名額。

由于當時的資訊相對閉塞,不同酒廠之間的劃分标準也不統一,導緻了一些品牌在評選過程中出現了失誤,比如全興和西鳳的落選,以及洋河和劍南春的入選。

一文讀懂中國八大名酒

>>老八大和新八大哪個更有價值?

老實說,兩者的價值半斤八兩。第二次名酒評選會時,人們将不同香型、不同價格的酒放在一起橫向對比,這種做法本身就不夠嚴謹。而且當時的品評标準沒有香型名額作為支援,是以不能作為絕對的評判依據。

第三次名酒評選會時,雖然提出了香型的概念,但這一概念的引入過于倉促。除了西鳳和全興大曲之外,還有一些參賽的名酒因為錯誤的香型劃分而未能入選,而且在他們犯錯之後也沒有得到及時更正的機會。這對于這些品牌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一文讀懂中國八大名酒

當然,西鳳和全興的衰落不能完全歸咎于評選會的不公。西鳳的沒落原因包括基酒産能嚴重依賴外采、産品開發過于強勢、貼牌産品泛濫等。而全興則因為過于專注于發展水井坊,導緻步伐邁得過大,最終被帝亞吉歐收購,導緻品質下滑。是以,這兩個老牌名酒的沒落隻能說名酒評選會有一定的責任,但不是主要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