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午戰敗直接責任者李鴻章毫無愧疚,外訪得了面子卻一事無成

甲午戰敗後,總要有人出來扛失敗的責任。最大的責任人肯定不會背,那麼直接的北洋海軍上司李鴻章就要背了。

甲午戰敗不是敗在武器上而是敗在落後的軍事戰略、戰術思想以及官僚腐敗、戰前指揮猶猶豫豫丢失戰機等問題。

劉坤一

甲午戰敗的最大責任,他李鴻章不背誰背!

中國近代海軍如何建設從一開始就有兩種意見。

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一派認為:中國的戰艦應以購買為主,這樣的話可以快速追趕列強;

以左宗棠為代表的一派認為:中國的戰艦應該以自建為主,這樣可以學到造艦的各類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帶動軍事工業。最終,因為左宗棠被調往西北平亂、收複新疆等沒有辦法直接将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

甲午戰敗後,自造派、外購派都大受影響,自造派的大學營福建馬尾學堂雖然在十年前就基本被毀,但十年間也沒有恢複。外購派,賠款那麼多能再買戰艦的錢就更少了。兩派都失敗了,中國海軍似乎走進死胡同。為此,衆多人極為氣憤。

甲午戰敗直接責任者李鴻章毫無愧疚,外訪得了面子卻一事無成

這種情況下,在不可能追究慈禧的情況下,直接管理者李鴻章不可能不背責任。為此,在慈禧再三考慮後,簽訂《馬關條約》後的7月30日,李鴻章與軍機大臣等一起觐見光緒帝。

光緒帝先對李鴻章在馬關被行刺的事情進行了慰問,之後,對李鴻章表示了指責。說他身為重臣,兩億兩巨款從什麼地方籌集?台灣送給他人,既傷了老百姓的心,又對國家不利。面對光緒帝的激動指責,李鴻章隻好諾諾。

之前,特别看好李鴻章的慈禧也在這個時候“移情别戀”。慈禧的親信榮祿指責李鴻章這個人誤國誤民,甘心願做小人。

李鴻章到京後便被留在北京,慈禧授意親信要求朝廷之後不能再給他實權,清政府表示同意。雖然李鴻章入閣,但實際上卻失去了對直隸、北洋控制。李鴻章很傷心,他說“乃無端發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業,掃地無餘,如歐陽公所言‘半生名節,被後生輩描畫都盡’,環境所迫,無可如何。”

甲午戰敗直接責任者李鴻章毫無愧疚,外訪得了面子卻一事無成

張之洞

但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11月8日,俄國鑒于日本在遼東勢力的擴張會威脅到沙俄的利益,沙俄聯合德國和法國強令要求日本歸還遼東半島。李鴻章又與日本駐華公使林董,在北京簽訂了中日《遼南條約》,中國以銀3千萬兩白銀贖回了遼東半島。

以淮軍統帥李鴻章、湘軍統帥劉坤一等為代表的地方實力派認為:日本現在正欲在中國東北建立軍略基地,而這勢必要與沙俄産生沖突。是以,不妨“以夷制夷”,與沙俄合作共抗日本。

李鴻章已經被“晾”在一邊了,朝中主要的漢族官員是劉坤一和張之洞二人。是以,世界各國都開始對二人展開攻勢,也就更冷落了李鴻章。

李鴻章孤單單地住在租住地賢良寺,訴說着自己的無奈和苦楚。其實,他始終不認為自己是罪有應得,也不認為自己是賣國賊,他更不認為甲午戰争該打。自己挨了一槍,給國家省了多少錢呀。他在等待機會付出。

時機終于等到了。

甲午戰敗直接責任者李鴻章毫無愧疚,外訪得了面子卻一事無成

1896年5月,世界目光都聚焦在了沙俄,整個俄國都在為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忙碌着。

中國作為沙俄的鄰居,自然要前去祝賀,清廷選擇蟄伏于亂世的李鴻章,作為全權欽差大臣前往了俄國。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先進國家的國情,以備未來的改革做借鑒。

同時,清廷為了增加财政收入,希望西方列強能夠像對待日本那樣對待中國,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由此,李鴻章外訪的基本任務就是這兩條。

李鴻章在沙俄

對于沙皇加冕這樣的大事兒,那得準備許久,世界各國該派誰去、準備什麼禮物等等早就開始準備了。論外交素質,當時夠資格代表中國參加這樣的大事兒的人,也就是李鴻章了。

雖然,李鴻章在軍事上的能力、治國的能力上比較差,但是在外交上卻有些能力。為此,光緒二十一年臘月二十七(1896年2月10日),清廷确定重新啟用李鴻章,前往沙俄。

沙俄方面為了迎接李鴻章煞費苦心,不但提前演練了如何“以日本威脅為借口誘騙李鴻章”更多地出賣中國的利益,而且親自派烏赫托姆斯基公爵專程來到埃及的塞得港等候,不讓歐美國家代表靠近。為了保密不讓歐美人員知道,他還喬裝打扮一番。

4月30日,李鴻章一行來到了彼得堡。對于李鴻章的日常生活,從日常起居到屋内陳設都極力用中國的物品和人,竭盡讨好之能事。

甲午戰敗直接責任者李鴻章毫無愧疚,外訪得了面子卻一事無成

為了達到“聯俄抗日”的目的,雙方準備簽約《中俄密約》。《中俄密約》簽訂時,沙俄方面一心咬定李鴻章“聯俄抗日”的急切心情,對于許多李鴻章反對的内容都給拒絕了。例如,李鴻章認為修建鐵路會侵害中國領土主權。

維特聞聽,立刻反對說:既然我們已經宣布要保衛中國的領土完整,簽訂協約的目的也是這個,我們當然會遵守這個原則。在緊急情況下,自然會給予緊急援助。但要知道,我們的兵力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歐洲的領土與符拉迪沃斯克(海參崴)之間路程遙遠,運兵如何做到快捷?隻能用鐵路連接配接呀!

正是這些花言巧語迷惑了李鴻章。

沙俄方面根本就沒有想滿足中國“聯俄抗日”主張的想法,李鴻章一事無成

是以,在簽署協定時的第一條,中方堅決主張要寫上日本。可到了簽訂協定的時候,沙俄方面卻以該吃午飯為借口,趁機删除了相關字樣。李鴻章等人急于簽署協定,并沒有認真仔細檢視,結果終于簽署了這一條約。

沙俄方面的這種做法,其實對于國人并不陌生。西方國家在殖民世界的時期,經常與一些土著居民簽署一些不厚道的協定。例如把租借暗中改為購買等等。李鴻章通路歐美的實際成果幾乎為零。例如德國,兩國友好之聲還在繞梁,德國卻強索青島。

甲午戰敗直接責任者李鴻章毫無愧疚,外訪得了面子卻一事無成

沙俄立刻說為了保護中國,你們把旅順大連給我們吧,我們幫你們看着德國。氣得光緒皇帝大怒:你們不是說沙俄可以依靠嗎!合約已經簽了,還讓了許多利益。可今天卻不阻止德國,這不是悖盟嘛!所謂的親善在什麼地方!

同時,李鴻章來沙俄的次要目标關稅問題也沒有達成。主要目标、次要目标一個沒達成。但俄方卻為此找到了一個新的利益代言人,李鴻章之是以如此。

一方面,其内心深處對“聯俄抗日”有着高度認同,其迫切地心情擾亂了他的智商。

一方面,沙俄的賄賂使得李鴻章甘心為沙俄利益說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