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德經》解密:感到迷茫時,要給心靈減負,給人生做減法

歡迎大家來學習《道德經解密81講》!

我之前組織過很多有關《道德經》零散的文章,而這次,将會在這些文章的基礎上,做一個思想上的提升,系統地談《道德經》。能讓大家全面、系統地學習它。

希望你能有所收獲,今天講第一講,請您閱讀。

生活中,自己的失敗和平庸,旁人的成功與得意,無時無刻不在給自己施加壓力,讓自己活得越來越累,對未來感到越來越迷茫。面對這種情況,讓人不免一聲歎息:“要怎樣才能讓自己不這麼累呢?”

很多人以為累是因為獲得的還不夠多的緣故,于是越累越要加班,越要賺錢,結果不僅透支了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内心也更加焦慮,痛苦。新聞上那些工作中忽然倒下或者忽然崩潰大哭的人,大多都是這個原因導緻。

其實,我們之是以累,并不是獲得還不夠多,自然界的規律告訴我們,一個東西下沉,是因為自身太沉重。我們的内心也是如此,一個人感到累和迷茫,是因為自己的思想負擔太沉重。

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少則多,多則惑”。感到迷茫時,要給心靈減負,給人生做減法,相信你的人生會是以大不一樣。

01

删減對自己無益的想法,是生活最好的方式

《道德經》解密:感到迷茫時,要給心靈減負,給人生做減法

《道德經·第二十二章》指出:“少則得,多則惑”。也就是說,一個人一旦要求得多了就會迷惑,要求得少了反倒會獲得。

曾經有一群研究所學生曾向心理學家請教:您怎麼解釋“煩惱都是自己找來的”呢?心理學家微笑着不說話,而是進房間拿來各種各樣的杯子,然後說:“先喝水吧!”

等研究所學生們都喝完水,心理學家這才正面作答:“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挑杯子的時間比喝水的時間還長!其實,這就是人之常情,誰都想拿好看一點的杯子,但是,我們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水杯,杯子的好壞,并不影響水的品質。”

最後,心理學家解釋道:“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總是有意或無意地把心思用在了選杯子那樣瑣碎的事情上,煩惱自然而然就來了。”

《道德經》解密:感到迷茫時,要給心靈減負,給人生做減法

很多人之是以活着特别累,就是把人心想得太複雜,把事情的方方面面考慮得太多了,總是處心積慮地提防着别人,或者去猜想别人的話外之音、言外之意,這樣的人其實生活得特别的無意義。

生活中類似的情況很多,例如:老闆今天可能隻是因為家庭問題比較煩躁,對自己有點冷淡,自己就覺得老闆要炒自己鱿魚,工作都提心吊膽;賺了幾萬塊,買了輛車開一開很開心,而賺了幾十萬心态卻變了,既想買房又想買車,還擔憂裝修錢不夠,晚上為此愁得睡不着……

想得多了,自己反而會因為這些瑣事生出許多複雜且沒意義的想法,徒增煩惱。著名主持人金星就曾在一個演講裡說過:“人們特别容易想太多,進而把一件事情或者一個問題搞得複雜,其實這世界上并沒有那麼多煩惱,重要的是要學會做減法。”

《道德經》解密:感到迷茫時,要給心靈減負,給人生做減法

人生短短數十年,當我們行将就木的時候,回首才發現自己這一生每天都在為了一些沒有意義或許根本不存在的問題而擔憂,活得這麼處心積慮,完全沒有感覺到生活的快樂,這多麼不值得呢?

當然,有時候也不排除自己擔憂的可能是真的,但俗話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該來的總會來,提心吊膽也沒用,不妨放平心态,等事情來了我們再想辦法解決,沒來就安心過好自己的生活。

當我們感到消沉時,試着做減法。像負面的、焦慮的、擔憂的、恐懼的,這些想法都是沒意義的,通通删減掉。

如果控制不了總是亂想,那就找事情做,一個人做事的時候,就沒有時間胡思亂想。比方說,可以跟朋友去吃個飯,散散心,或者陪陪家人孩子,這都比自己幹呆着想這想那有意義得多。

02

持續專注在一個點上,是成功的捷徑

《道德經》解密:感到迷茫時,要給心靈減負,給人生做減法

《道德經·第四十八章》中說:“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這句話告訴我們,簡而再簡、約而再約,“道”便顯露出來。老子認為,求“道”的過程是一個華去而樸存的過程,大味若淡、大巧若拙,這是至理。

很多人的成功之路走得很艱難,就是因為自己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選擇太多,不知道選哪個好,相當于沒有選擇。

以前我就認識一位創業者,他來自網際網路行業,因為抓住了網際網路興起的風口,事業初有成就,但今後怎麼發展呢?這位老闆的想法特别多,少兒教育平台想做,遊戲平台想做,教育訓練平台也想做。

後來因為投入研發特别大,收益又很低,堅持幾年後,公司支撐不下去了隻能縮減公司規模,一切努力又成了浮雲。

《道德經》解密:感到迷茫時,要給心靈減負,給人生做減法

這種人在生活中特别多,尤其在創業的人群中,今天感覺可能網際網路發展好,他想做網際網路;明天看服裝行業有賺頭,又轉頭過去做服裝生意。

這就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差不多,沒有在一個行業裡長時間沉澱,沒有積累豐富的行業知識和經驗,那麼就很難在其中脫穎而出。

縱觀古往今來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持續專注在一個點上獲得了成功,例如:王羲之專心練字成為了書法家,徐悲鴻一心畫馬成為了畫家,華羅庚癡心研究數學成為了數學家……

這正如宋朝大文學家蘇轼所說:“不一于汝,而二于物”,人做事心要專一,才不至于被突然事變所左右。

《道德經》解密:感到迷茫時,要給心靈減負,給人生做減法

我們如果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感到迷茫,不知道要去做什麼,不知道如何才能成功,那就删繁就簡,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

比如認準了要幹媒體行業,就一心一意投入進去,每天要幹什麼,要學習什麼,弄個規劃書,每天準時去幹。

或者閑暇之餘鑽研一下書法,每天回家就寫一兩個小時的字,了解一下書法圈子的典故和知識。一心撲在這裡面,就會培養成興趣。

《道德經》解密:感到迷茫時,要給心靈減負,給人生做減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能激發自身的潛能,還能夠結識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會因為自己某個階段的成就而産生極大的成就感,感到快樂,進而不再迷茫,也不會感到心累。

總之,人生的痛苦迷茫往往源自于内心,給自己的内心做做減法,才是快樂的真谛。最後祝福大家都能夠心無挂礙,每天開開心心的做事,簡簡單單地生活。

作者:千面略懂先生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湧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千面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生活假象,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檔均來自網絡,隻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于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