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秦叔寶尉遲恭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對門神,關于他們倆,有這樣一段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大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得了重病,他每夜感覺寝宮外面是“鬼魅呼叫,三十六宮,七十二院,夜無甯靜”,那時的大明宮内,堪比是恐怖片的片場。

李世民大為驚懼,每夜不得安眠,病情是以更加惡化。大将秦叔寶和尉遲恭得知後,主動請纓夜裡去宮裡擔當禦前侍衛。

太宗應允,于是二将披堅執銳,夜夜守在皇帝的寝宮之外。而李世民竟從此睡得踏實安穩,身體不久也痊愈了。

他感念秦叔寶、尉遲恭的辛勞,又愛惜兩位大将的身體,于是便命人将他們身披重甲、手執兵刃、怒目圓睜的形象畫了下來,懸于宮門之外,宮中的魑魅魍魉從此不再作祟,而後世也将此沿襲下來,永為門神。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今天我們看到的門神年畫,多為秦叔寶、尉遲恭的形象。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他們僅僅是“門神大家族”中的一員,早在上古時期,先民們就有了屬于他們的門神。而經過時代演變,曆史變遷,各個時代幾乎都出現了一些人們敬奉的門神。

那麼,曆史上究竟出現過哪些門神呢?今天我們來簡要梳理一下古代門神“進化史”。

一、“蘆葦”、“海螺”和“桃木”

人們對于門神的敬奉,起源于上古時期的“門祭”活動。

在原始社會,古代的先民們在建造房屋時,往往要先祈求神靈對自己房屋的庇護。

是以,人們在建造前,總要在房屋的門下面埋一些器物、牲畜甚至是牲人,作為獻祭儀式之用。

那個時代的人們認為“萬物有靈”,面對變幻莫測、喜怒無常的大自然,他們往往将自己的命運與日常生活中之所見、所感、所愛的物品聯系在一起,比如:

夏人主要生活在今天的河南及以西地區,那個時候當地水草豐美,于是人們崇拜無邊無際的蘆葦;

殷人發源于東夷,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江蘇、浙江一帶,因為靠近大海,他們崇拜繁衍能力極強而又有重殼保護的海螺;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周人發源于西北一帶的山區,他們崇拜生命力極強且在當時随處可見的桃樹。

值得一提是周人與桃木。

周人認為桃木是“仙木”,能夠驅邪逐鬼,而以桃木做成的兵器,就可以斬妖除魔。是以,人們常常在自己的門前挂上桃木,以此來鎮壓前來作祟的魑魅魍魉。

門祭的習俗與桃木能驅鬼的信仰結合在了一起,最終成為了立桃人的習俗。

可見,最早的門神,還沒有自己的形象與名号,隻是簡簡單單的一塊木頭。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直到漢代,人們開始在桃木上寫“神荼”、“郁壘”的名字,并開始想象和描繪他們的樣子,真正形象化的門神信仰由此開始。

二、“神荼”、“郁壘”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以上這段故事中,既提到了神荼、郁壘這兩位上古大神,也說到了遠古時代的賢君——黃帝。

當時,黃帝作了大“禮”,立了兩個大桃人于門戶之上,再在上面畫了神荼、郁壘的形象,以驅鬼辟邪。

到了漢代,具備壓制惡鬼技能的神荼、郁壘,開始成為了我國古代最早的門神形象。

“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

在當時,每到除夕,人們便在門上放置繪有神荼、郁壘形象或直接書寫二人名字的桃木,再懸挂葦索(一種用蒲葦編結而成的繩索)以供他們縛鬼之用。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三、鐘馗

隋唐之前,人們在桃木上寫“神荼”、“郁壘”,或者将二人的形象繪于門闆之上,以抵禦鬼怪。

而到了唐末,一個新面孔出現在了人們的門闆之上,他就是鐘馗。

鐘馗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人物,可他到底是誰呢?這個故事也與一位唐朝皇帝有關,他就是唐玄宗。

相傳,大唐開元年間,唐玄宗也病倒了,卧床不起一個多月不見好轉。

就在禦醫們束手無策之際,唐玄宗卻因為一個夢而奇迹般痊愈了。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某一天,唐玄宗夢見有小鬼來偷盜自己的玉笛和楊貴妃的香囊。正在要緊時刻,一個身穿破衣爛衫的大鬼出手相救,擒拿住了那幫作祟的小鬼。

唐玄宗問這位義士為誰。大鬼答道:“吾乃鐘南進士鐘馗,特來為陛下除妖。”

玄宗夢醒後,果然大病痊愈,于是诏令畫聖吳道子将自己夢中的鐘馗形象畫了下來,并指令民間在除夕日懸挂之,以示感念。

由這個故事開始,鐘馗便逐漸替代了神荼、郁壘,成為了新一代的門神。

在唐代,因為出現了雕版印刷技術,人們開始在紙上印刷門神,這樣印出來的門神因為極具觀賞和裝飾價值,比之前代的桃符更能營造節日氣氛,深受人們歡迎。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四、文武門神

雖然秦叔寶、尉遲恭為唐太宗守夜的故事發生在唐初,但二人真正成為門神,卻是北宋時候的事。

秦叔寶、尉遲恭與前代的門神們還有一個顯著的不同,那就是他們并沒有實際捉鬼的行為或傳說,他們之是以榮登“神位”,主要還是通過唐太宗這位人間皇帝的認可。

而且,随着他們成為門神,“門神家族”也出現了文武兩類門神之别,并且大規模“擴招”!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武将出身的秦叔寶、尉遲恭被人們歸類為了“武門神”,而上古大神神荼、郁壘和進士出身的鐘馗則被歸為“文門神”。

而随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鬼神等超自然之力的畏懼逐漸降低,對美好物質生活的追求開始逐漸上升。是以,除了秦叔寶、尉遲恭這兩位令人生畏的戰将,還有大量曆史人物加入到了“門神大家族”中來。

比如,家中有讀書應試的書生,家人往往将“諸葛亮”、“梁颢(北宋的父子狀元)”等古代先賢作為文門神的形象貼在家門上,借此希望家中的學子們将來能夠中舉、做官。

再比如,還有人把門神作為祈福納财的對象,比較有名的就是劉海蟾。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劉海蟾相傳是五代十國時期人。他曾經兩次遇到神仙,一次是遇到漢鐘離,一次是遇到呂洞賓。有了如此機緣,他便棄官學道,遁迹于終南山,最終修真成道。

劉海蟾還被民間附會上了“劉海戲蟾”的故事,傳說他能給人間帶來錢财和子嗣,“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人們把他想象成為一位不折不扣的吉祥大神。

于是,在民間年畫中,劉海蟾也往往是一副手提金錢,穿紅戴綠的“暴發戶”形象。

“文門神”這邊人才濟濟,“武門神”這邊廂也是不遑多讓。在明清以後,武門神”的陣容也是日益擴充,比如,有的地方出現了趙雲、馬超等三國人物的門神形象;有的地方出現了孫膑、韓信、嶽飛等軍事家的形象;随着明清演義小說的宣傳和普及,像孟良和焦贊之類成雙入對出現的猛将也加入其中。

這一時期新加入“門神家族”的這些武将們,多是深受百姓喜愛和廣為人知的英雄人物。

古代“門神”進化史:拒絕鬼怪入門的神,如何成為迎财納福的人?

總之,“門神”的出現,源于上古先民們對于大自然的敬畏,對于神明的崇拜。然而時過境遷,當人們不再記得那些古代的傳統,不再迷信門神們具備的神力的時候,他們最終變成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現在,原本兇神惡煞一般的秦叔寶、尉遲恭,也在年畫中變得慈眉善目起來,讓人賞心悅目。

是以,那些本來拒絕鬼怪入門的門神,最終演變成為了迎接福氣入戶的“福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