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失老人獲救後,家屬埋怨:不是說好不找了嗎?

我叫蘇敩,從小就當了兵,脫掉軍裝退休之後,我做過山地救援、災害救援。現在,我和我的一群夥伴發現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阿爾茲海默症的走失老人。

滿北京地搜救走失老人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有一些家屬中途就「不想找了」。

下方視訊是蘇敩的故事

成立民間救援隊

08 年 12 月份,我脫了軍裝之後退休了,在社會上是一個閑人,年齡又不大,跳廣場舞、領雞蛋還不是我這個年齡要做的事,是以當時我決定自己做點事。

我在部隊服役期間學習了很多技能,03 年在德國學了整套山嶽救援系統,09 年又學了美國災害救援系統,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推廣各種安全技能的防禦。

2003 年我們成立了一個志願者隊伍,開始是以山地救援為主,08 年之後又增加了災害救援。

08 年我随着部隊參加了汶川救援,在汶川,我得到了一個視訊。

視訊中記錄了一個受災的學校,那所學校有 699 人,地震後,五層樓坍塌成了一層樓。家長們第一時間跑到廢墟上把孩子抱在自己懷裡,那個視訊上顯示,從廢墟裡面被救出來的絕大多數孩子是有生命體征的,但到了 5 點多之後,孩子們陸續出現了咳血痙攣和各種并發症,到當天下午七點半以後,操場上就滿是密密麻麻用各種布蓋着的屍體。

學校後來統計,699 人無一生還。

當時看這個視訊的時候我非常難受,一方面是為災難的無情揪心,另一方面是為錯誤的救治着急。

這種地震救援被救出來的孩子,最忌諱的就是在懷裡抱着。第一步應該固定體位,第二步加壓。因為身體在出現部分擠壓的時候,會出現淋巴和血液的壞死,壞死之後的血液進到心髒,再通過心髒造成髒器衰竭損傷。

這個視訊讓人十分難過和遺憾,夫妻當時在家裡每每看這個視訊都會掉眼淚。

在這之後,我做了更多了預防、救災的安全知識分享,普及類似的救災知識,我身邊圍繞的志願者越來越多。

走失老人獲救後,家屬埋怨:不是說好不找了嗎?

圖檔來源:自己拍的

幾年之後,我們成立了北京市志援應急救援服務中心,隊伍的人越來越多,現在注冊在籍的也有 1000 人了。

16 年冬天,我在北京偶然發現一個走失的阿爾茲海默病老人,我才意識到,親人離散的悲劇不止發生于無常的災難,更存在于身邊的疾病。

從那時開始,我和我的夥伴們一起組成了尋找老人的隊伍。

從開始找走失老人到現在,我們大概已經參與了 300 多起,值得慶幸也值得炫耀的一點是,隻要我們出隊,老人一定能安全地找回來——我們的成功率是 100%。

生死時速的救援

在老人走失事件裡,我們發現了一個特别大的問題:

很多人都認為老人是一個正常人、是成年人,他離開家走丢了不會有太大危險,會自己再找回來的。但往往這種想法,可能讓老人出現更大的意外。

比如,我們就曾遇到過一起「生死時速」。

這位老人是 17 年的 5 月 11 号左右的走失的,我們第 2 天開始參與,直到第 6 天他才被找到。找到老人的時候是下午将近 4 點,他掉在了一個建築垃圾的堆料廠,由于下雨,堆料廠成為了一個人造的沼澤區,老人掉到了這個人造的沼澤裡面坐不起來了。

當時我們找到老人的時候,老人的鼻子眼睛嘴都在往外爬蛆,生命體征已經非常弱了,如果當天下午不找着,老人肯定就沒有生命體征了,我們感到特别慶幸。

剛開始搜救,我們還沒有摸索出比較好的救援方法,團隊裡都覺得這樣費時費力不是個長久的事情,随着每一期救援之後的總結,現在基本上已經掌握了一套比較科學的方法,能夠迅速将走失老人找到。

首先老人走失之後,我們會建議家屬第一時間要報警,釋出走失消息。

第二點就是做好預案,發現痕迹。黃金搜救時間差不多是 48 小時,比如隻是附近走丢了一個小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各種監控設施搜救,比如說街道辦事處的維穩監控,派出所的治安監控,以及路面上一些商家的民用監控;我們會去「發現痕迹」,跟家屬做溝通,包括老人年輕時候的工作經曆、生活經曆,來判斷老人可能會去哪兒。

走失老人獲救後,家屬埋怨:不是說好不找了嗎?

奇怪,兒女不想讓我們找了

雖然我們的成功率是 100%,但确實遇到過一些非常犯難的搜救。

最大的挫敗,不是來自「找不到」,而是家屬搜救意願很低,甚至根本就「不想找了」。

曾經有一位走失老人在北京是非常富足的,他們家二次拆遷,老人手裡十來套房,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老人走失之後,一般超過 48 小時,我們就會建議家屬在尋人啟事上寫上酬金。

為什麼寫酬金?是因為一張尋人啟事在路邊,寫着誰誰誰走丢了,找到老人必有重謝,你可能馬上就過去了,不會停下看。但如果這張尋人啟事寫着,「幫我尋找回老人者,酬金 5 萬」,無論多忙,你都會停留幾秒看一眼。

當時我們跟家屬解釋完這個情況之後,家屬就在考量要出多少錢。

六七個小時之後,二女兒特别淡定地告訴我們,寫 1000 塊錢。

這個尋人啟事在他們那個小區也貼着,這個事情在小區業主裡迅速發酵了,很多人都說這家人不值得交,可千萬别理他家人。我們在小區遇見另外一個老太太,老太太跟我說,你們快回去吧,别找了,人家好不容易給他媽弄丢了。

原來是因為前兩天他二閨女家的狗丢了,在小區貼尋狗啟事說,誰能把狗找回來給 5000 塊錢。

後來小區裡的一個鄰居大娘,也是一個村裡的老村長,讓我們把酬金改成了 10 萬,這個大娘告訴我,找着老人 10 萬塊錢我出。

最後姐倆帶着弟弟去老村長家裡吵:「我們說好了 1000 塊錢,這 10 萬塊錢誰出?」

老村長說:「滾蛋,這錢我出,我們老姐妹兒一輩子了,10 萬塊錢對我家來說不算錢。」

最後老人被我們找回來之後,她二女兒還專門來質問過我,你為啥讓我寫酬金?如果不寫就不會有這麼多疑義了。

家屬找到一半「不想找了」的那次,我們也覺得很寒心。

那本身是我們搜救最長的一次,整整找了老人 11 天,用時 260 個小時。

其實在找到第 8 天的時候,老人的家屬就放棄尋找了,家屬當時告訴我們不找了,如果再找,家裡的生活就完全被打亂了。

但我們團隊中有一個特别執着的志願者,帶着團隊繼續在尋找,在第 11 天把老人在朝東通縣地界上找着了,迅速送到了就近的民航醫院,送到了醫院之後就給家屬打電話,家屬一直不接。

後來我就給當時報警的派出所打電話,結果民警的電話家屬也不接,管片民警沒辦法就去他家敲門。打開門之後,他家人說我們不找了,派出所民警沒理他們,讓他們帶着醫保卡去了民航醫院。

到了民航醫院,家屬連一句感激都沒有,讓我們非常心涼,還質問我們為什麼都送醫院來了,怎麼不送到離他們家近的醫院?

我們從醫院離開現場大概幾個小時之後,打開微信,我發現這位老人的所有家屬都把我們拉黑了。

走失老人獲救後,家屬埋怨:不是說好不找了嗎?

讓我們堅持搜救的,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心結,這位我們搜救了 11 天的老人是一位老鐵道兵,走失那幾天剛好過了 90 歲生日,我作為一個老兵,我的老班長走失,我們能給老班長一點幫助,是讓我很滿足的事情。

後來我們也漸漸習慣了,無論家屬是否支援、了解,對于我們來說,隻是為了讓老人盡快回家,感不感謝的沒有什麼差別。

等我們老了,走丢了

會不會有人找我們?

這幾年,老人走失的新聞屢見不鮮,這背後有一個龐大而可怕的數字:

中國目前有将近 1000 萬的阿爾茨海默患者。三十年後,全世界阿爾茲海默患者将會是現在的三倍還多。

民政部的白皮書裡面,中國每年接到走失老人警情有 50 萬起,其中近 80% 由精神疾病和抑郁症引起,阿爾茨海默病就占去七成。那麼,平均到每一天,老人走失事件 1370 起,728 起由阿爾茨海默病導緻。

我偶然間發現過另一個資料,單某個月北京市警察局公布的當月阿爾茲海默症老人走失的資料,就将近有 600 起,可當月尋回了老人的隻有 30 起,意味着還有 500 多老人在大街上飄着,沒找到家。

如果不做點什麼,那或許有一天,我們的父母親人,甚至我們自己,都可能成為那個找不到家的人。

我們團隊的力量,隻能幫助失蹤老人中非常少的一部分,需要有更多的人意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加入到尋找老人的隊伍中來。

當年我們團隊中有一個 60 多歲的老爺子,在最後一次的搜救過程中,他當天行走的距離超過 38 公裡,當晚淩晨 3 點多就被家裡人送到了醫院。

一年之後老爺子走了,走之前給我們留了一句話,這句話現在還在激勵我們團隊前行:

「今天我多走一步,老人離家近一步。」

老爺子故去之後,他夫妻給我發來資訊說老人沒了,想開一個非常簡單的告别儀式,淩晨 5 點簡單告别之後,老爺子就會被送到火葬場。

我在群裡和志願者們說,老爺子沒了,願意去的夥伴可以參加一下。

那天早上 4 點半左右,我到達現場的時候,密密麻麻站了幾百名志願者,這或許對老爺子是一種特别好的告慰吧。

我年紀也不小了,有人問我說,老蘇你會一直堅持做嗎?

我會非常肯定地說,我會一直堅持做下去。這幾天我在跟女兒聊天,我有了另外一個心理慰藉,女兒認為我做這件事非常有意義。也許 10 年之後我做不動的時候,女兒會接過我手裡的接力棒繼續往下走。

如果我們不做,等我們老了、走丢的時候,還會不會有人去找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