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裕與冉闵的境遇冰火兩重天,究竟誰才是經得起推敲的民族英雄?

劉裕,南朝劉宋開國君主,魏晉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劉裕被譽為“南朝第一帝”“ 定亂代興之君”。

劉裕與冉闵的境遇冰火兩重天,究竟誰才是經得起推敲的民族英雄?

冉闵,冉魏政權開國皇帝,追溢“武悼天王”。冉闵曾頒布“殺胡令”,這個極具煽動性的政策讓冉闵在相當一段時間内成為了“網紅”。許多網友認為冉闵在“五胡亂華”的關鍵時期,為漢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劉裕與冉闵的境遇冰火兩重天,究竟誰才是經得起推敲的民族英雄?

劉裕和冉闵都以彪悍勇武、戰功卓著聞名,這在漢人武力相當孱弱的魏晉南北朝可謂是鶴立雞群。兩人的創業經曆也比較相似,都是行伍出身,靠着軍功積累逐漸走上高位,最終自立為帝。就連兩個人的小名,一個叫寄奴,一個叫棘奴,都非常像。

兩人各方面如此相似,自然有人把兩個人放在一起讨論。讨論兩人誰更牛逼,誰對保護和發展漢文化的貢獻更大。

劉裕與冉闵的境遇冰火兩重天,究竟誰才是經得起推敲的民族英雄?
劉裕與冉闵的境遇冰火兩重天,究竟誰才是經得起推敲的民族英雄?

然而,劉裕和冉闵根本不是同一類人,兩者之間也沒太多可比性。

論文治武功,劉裕更應該和曹操放在一起讨論,而不是冉闵

劉裕寒門出身,天縱奇才,無論才智、勇武還是功績都無愧于“宋武帝”這一谥号。在稱帝之前,他率領北府軍數次北伐,剿滅了數個胡族政權,同時平定了東晉内部的孫恩起義,消滅了各路割據勢力。東晉在劉裕的匡扶之下,統一了南方,收複了淮北、山東、河南、關中等地,光複洛陽、長安兩個都城。劉裕兵鋒所指,所向披靡,難怪辛棄疾說:“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劉裕與冉闵的境遇冰火兩重天,究竟誰才是經得起推敲的民族英雄?

東晉末期四處烽煙,局面已經糜爛到無以複加

劉裕在晉末的北伐讓劉宋疆域的北部防線到達潼關、黃河一帶,為江淮流域的百姓休養生息提供了北方大片緩沖的屏障地帶。代晉稱帝以後,劉裕重用寒族、整頓吏治、輕徭薄賦、發展經濟,讓苦于亂世、苦于盤剝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為“元嘉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名副其實的“南朝第一帝”。

劉裕與冉闵的境遇冰火兩重天,究竟誰才是經得起推敲的民族英雄?

北魏崔浩的評語很具有代表性:劉裕奮起寒微,不階尺土,讨滅桓玄,興複晉室,北禽慕容超,南枭盧循,所向無前,非其才之過人,安能如是乎!

劉裕者,司馬德文之曹操也。

至于冉闵,文治是徹徹底底的災難,武功也差了劉裕不知凡幾。如果劉裕類比曹操的話,冉闵倒是有點像呂布,他們都是将才,不是帥才,更别說雄主了。

論保護漢族文化,劉裕的功績也遠遠不是冉闵可比的

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首先要匡正一個誤解。“五胡亂華”是民族融合的曆史階段,胡族文化與漢文化迥異,野蠻、粗鄙、不服名教是胡族身上祛除不掉的印記和标簽。但是,漢族和胡族是不是自古勢不兩立,胡族是不是像某些人所說的“視漢人如兩腳羊”,還是值得商榷的。無論如何,從八王之亂到五胡亂華再到後來的南北朝,對漢族文化和普通老百姓危害最大的不是所謂的胡族,而是各個政權、割據勢力和軍閥之間的亂戰。

劉裕與冉闵的境遇冰火兩重天,究竟誰才是經得起推敲的民族英雄?

再來說說冉闵,冉闵的奮鬥史很簡單。他原來是後趙政權(羯族建立的一個胡族政權)石虎手下的一名将軍,石虎對他很好,冉闵也盡心盡力的為石虎做事。後來,石虎的兒子石遵繼位,為了拉攏冉闵這名悍将,答應立冉闵為太子,很快石遵就反悔了,立石衍為太子。冉闵與石家關系越來越差,直到最終反目成仇。

劉裕與冉闵的境遇冰火兩重天,究竟誰才是經得起推敲的民族英雄?

在冉闵和石家互相鬥争的過程中,羯族總是站在冉闵的對立面,這讓冉闵覺得胡人都是自己的敵人。于是,他釋出了大名鼎鼎的“殺胡令”。一時間,後趙境内胡人慘遭殺戮,且絕大多數是普通老百姓。其後,冉闵也确實按照“殺胡令”裡面所說,帶領大軍一路與胡族厮殺到底,最終兵敗被殺。

冉闵頒布“殺胡令”的用意到底是什麼?冉闵的所作所為有沒有起到保護漢民族的作用?這些都值得推敲。那些一味吹捧冉闵的人,真不知道是什麼用心。

再說回宋武帝。劉裕是漢高祖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漢族以漢朝為名,漢文化依賴漢室後裔來庇護,這是曆史的巧合,還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