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由于自己對希特勒的“忠誠”,保盧斯被希特勒任命為第6集團軍司令

保盧斯如果不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被俘,他的下一個職務将是“最高統帥部作戰局長”,這意味着可以跻身納粹德軍的最高戰争決策層,而不用再承受東線炮火連天或者冰天雪地之苦。

根據最新解密的史料證明,因為反對希特勒解除總參謀長哈爾德的職務,時任最高統帥部作戰局長約德爾将軍已不受待見,希特勒甚至拒絕與之同桌就餐,并準備在1943年1月底解除他的職務調保盧斯回來繼任,“遺憾”的是,陸軍元帥保盧斯已經不可能再為他效勞了。

蘇德戰場上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編成内的第6集團軍,是一支裝備精良戰功卓著的部隊,也是納粹發動二戰的急先鋒。1939年波蘭戰役時的番号為第10集團軍,司令官賴歇瑙中将;在法國戰役中隸屬于“B集團軍群”,下轄2個裝甲師和14個步兵師,晉升上将的賴歇瑙指揮番号更改為第6集團軍這支部隊,橫掃荷蘭和比利時防線,戰役指揮的表現極為出色,靈活并且果斷,戰後論功行賞賴歇瑙擢升陸軍元帥。

由于自己對希特勒的“忠誠”,保盧斯被希特勒任命為第6集團軍司令

賴歇瑙

賴歇瑙是德國國防軍中最堅定的納粹支援者之一,國防軍内部人盡皆知,他也由此成為希特勒的寵将,1938年差一點點就成為德國陸軍總司令,隻是由于國防軍高層的集體反對而作罷。從波蘭戰役到法國戰役,他和第6集團軍一直在龍德施泰特的指揮下作戰,算是後者的老部下,而保盧斯從1939年9月1日進攻波蘭開始,就擔任賴歇瑙集團軍的少将參謀長,1940年5月調升陸軍副總參謀長,是《巴巴羅薩計劃》的主要制定人,大戰前夜再次調回第6集團軍擔任參謀長,此時已晉升中将軍銜。

蘇德戰争爆發後,賴歇瑙和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仍然在龍德施泰特元帥的指揮之下投入戰鬥,并在基輔戰役中大破蘇軍,戰役期間,狂熱效忠于希特勒的賴歇瑙對所屬部隊下達了《軍隊在東戰場的行動》這一指令,在指令中要求官兵“無情地根除敵人的陰謀和暴行,徹底肅清布爾什維克思想”,其實就是下令大規模屠殺蘇軍政工幹部。

這種暴行是國防軍其他将領們尤其反感的,但充分說明了賴歇瑙的政治立場和成為希特勒愛将的原因。

由于自己對希特勒的“忠誠”,保盧斯被希特勒任命為第6集團軍司令

保盧斯

1941年11月30日,賴歇瑙接替龍德施泰特成為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因為後者拒絕執行希特勒的指令,在羅斯托夫戰役中擅自撤退。賴歇瑙升職之前推薦自己的參謀長保盧斯接任第六集團軍司令一職,畢竟這兩人在一起搭檔期間非常順手,從西歐到東線的合作甚為愉快,不可否認的是,保盧斯的确是名優秀的參謀軍官,對于賴歇瑙的提名希特勒當然照準。

于是保盧斯1942年元旦成為精銳的第6集團軍司令,同日晉升上将,并随後在哈爾科夫戰役中大敗蘇軍的反攻,确立了自己的地位。12天後,賴歇瑙病死。

當然,前任賴歇瑙的推薦隻是一個方面,從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保盧斯調配兵力的過程來看,他幾乎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希特勒的指令,包括第6集團軍被合圍的時間段,如果他堅決主動向北突圍,是很有可能與曼施坦因的解圍部隊“頓河集團軍”會師并擺脫困境的,然而他再次忠實地執行了希特勒的指令:“德國士兵進攻到哪裡,就要守住哪裡”,坐失破圍良機,也斷送了德軍在南線最精銳的骨幹部隊,徹底喪失了戰略進攻能力。

是以,對希特勒的“忠誠”是保盧斯得以執掌第6集團軍的另外一個主因。

弗裡德裡希·威廉·恩斯特·保盧斯

希特勒很不喜歡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由獨立性很強的将軍來上司,而是希望由他完全可以信任、并且永遠都服從于他的人擔任這些職位,最高統帥部長官凱特爾當然符合這一标準,但參謀總長哈爾德由于在夏季攻勢中屢屢“犯上直谏”,終于被忍無可忍的希特勒解除了職務,不久還遭到蓋世太保的逮捕關進集中營;然後就輪到了最高統帥部作戰局長約德爾,從繼任人選是保盧斯這一層來看,作為元首信任和打算重用的少壯派将領,希特勒同意由保盧斯出任集團軍司令也有曆練的因素。

是以第三個原因就是,讓一直從事參謀工作的保盧斯具備軍事主官的履曆,進而友善希特勒将其提拔到戰争指導核心團隊當中,比如用非常年輕的蔡茨勒将軍繼任總參謀長的事實,就證明了希特勒内心的想法,他已經極度不信任和讨厭國防軍原有的高層班底。

然而他忽略了參謀軍官優柔寡斷的缺點,保盧斯畢竟不是經驗豐富的賴歇瑙,并且最終葬送了第6集團軍。

由于自己對希特勒的“忠誠”,保盧斯被希特勒任命為第6集團軍司令

阿道夫·希特勒

即便是保盧斯被俘後,德軍還曾試圖派出一營傘兵和特種部隊前往蘇軍控制區域營救,這一陰謀因蘇軍内務部隊及時轉移俘虜而挫敗,可見希特勒對這位将軍的重視程度。

更由于保盧斯在蘇聯享受的優待和戰後在紐倫堡出庭作證,讓許多德國人視其為叛徒,尤其是有親屬在斯大林格勒戰死的德國人都在詛咒保盧斯,指責他自己苟且偷生,卻未能拯救裝備精良的30萬大軍,這個罪名一直伴随他到生命結束,時間已是1957年2月1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