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朱棣廟号原本是明太宗,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明成祖?

所謂廟号,其實就是一個帝王在自家宗廟上的名号,有點咱們普通人家宗稱祭祀時對于祖宗的稱呼,比如高祖、太祖啥的。

當然了,廟号是帝王專用,其還有着一定的“曆史評價”在裡面,在唐朝以前,廟号基本都是好評,是以門檻極高,需要有大功德貢獻,要值得後人去高位供奉,不是每個皇帝都有的。

曆史上,朱棣廟号原本是明太宗,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明成祖?

但是唐朝以後,每個皇帝都會有廟号了,其便有了褒貶之分,有點之前的谥号的感覺,起到了一個客觀上蓋棺定論的作用。

當然了朱棣死後最開始稱的是宗,是為明太宗,畢竟是篡位,不光彩。隻是後來嘉靖皇帝,把他的廟号改了!

為什麼要改呢?

曆史上,朱棣廟号原本是明太宗,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明成祖?

這就得提到當年鬧得滿城風雨的嘉靖“大禮儀”事件。

嘉靖九年,嘉靖皇帝就将德祖朱百六的神主遷入祧廟,将太祖朱元璋視為周後稷,神主放在正中,太宗,仁宗,宣宗,英宗,憲宗,孝宗,武宗。這七宗依序放入。即使獻皇帝進太廟也不會多出來。

曆史上,朱棣廟号原本是明太宗,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明成祖?

此事與明代中期最著名的政治事件

“大禮議”

有關,嘉靖為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确定尊号與群臣相争,“始而争考﹑争帝﹑争皇,繼而争廟及路,終而争廟谒及樂舞。”嘉靖給太宗改廟号就發生在“争廟”這一過程中。

曆史上,朱棣廟号原本是明太宗,為何後來卻變成了明成祖?

這時嘉靖生父已經尊為獻皇帝了,但是因為生前沒當過皇帝,不能稱宗入太廟,隻好單獨弄了個世廟,單獨祭祀。可是嘉靖還是想找機會讓他爹稱宗袝廟,

機會說來就來了:

嘉靖十七年六月,緻仕揚州府同知豐坊上疏言:“孝莫大于嚴父,嚴父莫大于配天。請複古禮,建明堂。加尊皇考獻皇帝廟号稱宗,以配上帝。” ——《明史》

揚州府同知豐坊,奏請複古禮,建明堂,把嘉靖他爹擡進去配上帝:

明堂祭天是古代禮制中最重要的一種,它和郊祀是隻有天子才能舉行的祭天大禮。郊祀祭天要以始祖配祭。明堂是在宮殿裡進行的“堂祭”,明堂祭帝,也就是昊天上帝,其實還是天,也需要有功德的祖先配祭。西周郊祀由後稷配祭,明堂由文王配祭。明初,無明堂祀上帝及配位之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