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宋最郁悶的人

小時候,曾以為辛棄疾隻是南宋一個文弱書生,後來才明白,什麼叫"人如其詞"。在南宋文學界,辛棄疾絕對當得起"南宋文壇第一猛男"的稱号 。

提到辛棄疾,我們就會想到"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和其他詩人詞人不一樣,辛棄疾寫軍旅詞,靠的可不是想象力,這位豪放派代表人物"本職工作"并非寫詞,用現在的話來說,寫詞那就是個副業。在辛勤讀書的同時,辛棄疾也不忘鍛煉身體,估計早早就練出了"八塊腹肌"。他真正初次成名,靠的就是武藝高強。

南宋最郁悶的人

辛棄疾的武功有多高?他曾經帶領五十人的隊伍,殺進五萬人的金兵大營,不僅全身而退,還活捉了背叛辛棄疾,投奔金國的叛徒,将其押送到南宋的都城臨安,斬首示衆。

這一壯舉,毫無疑問地引起了轟動。辛棄疾一戰成名,同時接到了來自南宋朝廷的橄榄枝。隻是他不知道,這個文武雙全,前半生痛快順遂的青年人,在實作夢想,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土、故國之後,卻陷入了人生的困境。

在南宋,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奇怪的現象。說得難聽一點,那就是"皇帝不急太監急"——是啊,皇帝自己都沒當回事,你們這些窮酸文人,一個個的,替别人操的什麼心?

現代人再去體味古人那種忠君愛國的思想,尤其是古代士大夫那種"學成文武藝,報與帝王家"的思想,總會有些時代的隔膜在裡面。畢竟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連辭職都很"任性",不想幹了,說走就走,在他們眼裡,一大部分的古代知識分子都被自己編織的網給束縛住了。

南宋最郁悶的人

辛棄疾尤甚。他不僅是文人,還是武将。别人不懂旁的,隻是憂國憂民,辛棄疾還要連着軍事的份也一起憂着。皇帝醉生夢死,沉迷于虛假的和平中,南宋朝廷仿佛陷入了一個旖旎的夢境,沒有人願意動一動,即使他們正在緩緩沉入深不見底的淤泥之中。

"今朝有酒今朝醉",從都城"臨安"這個名字上,我們似乎也能看出意思諷刺:不過是臨時的安甯,誰叫你膽敢在裡面呼呼大睡的?

他學不了陶淵明,從小到大,辛棄疾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圍繞宋室展開的。雖然出生于"敵占區",但辛棄疾自打記事起就有個光複大宋的願望。他放不下。

南宋最郁悶的人

蘇轼說"人生識字憂患始",沒錯,正是所謂的"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讓辛棄疾在南宋朝廷沉迷于歌舞升平的虛假溫柔鄉的時候,孤獨而痛苦地清醒着,把自己活成了整個南宋最郁悶的一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