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1946年3月5日,在美國富爾頓城威斯敏斯特學院,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發表了一次演講,它就是著名的“鐵幕演說”。在這次演說中,“鐵幕”一詞被他首次公開使用,用以指責蘇聯和東歐國家用一道“無形的鐵幕”,将自己籠罩起來,進而實作東方和西方世界的隔絕。“鐵幕”下蘇聯人民的生活,也一貫被認為是神秘而又黑暗的。那麼,在那個時代,蘇聯人民在“鐵幕”背後的生活到底如何呢?或許下面這組老照片能讓我們有所了解。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圖1】莫斯科的高爾基大街上,一輛無軌公共電車正在駛過,前面是過街的行人。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1991年冷戰結束,鐵幕成為了一個象征意義上的政治屏障,将蘇聯與西方國家隔離開來。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圖2】一群女工正在向她們的同僚,縫紉店裡最優秀的女裁縫表示祝賀。

在此期間,蘇聯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嚴格限制,在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後,百姓的生活才變得稍微輕松了一些。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圖3】一支受美國爵士樂啟發而組建的蘇聯大學生爵士樂隊正在進行表演。

1961年,柏林牆建成。從60年代到80年代,蘇聯人對美國文化的好奇和迷戀逐漸形成。這種迷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國刻意推動的,它把美國流行音樂送到了東歐。這種音樂激起了蘇聯年輕人的興趣,他們開始崇拜美國文化。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圖4】四名蘇聯年輕人組成了一個小型樂隊,在街頭演奏爵士樂,借以表達自我,并賺取一定的生活費用。

像爵士樂這樣的音樂讓蘇聯的年輕人有機會體驗到了一種全新的娛樂方式,這與他們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完全不同。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圖5】在聖彼得堡郊外,一支蘇聯年輕人組成的朋克樂隊正在演奏搖滾樂。

但蘇聯上司人明令禁止西方的搖滾樂。這使得那些熱愛搖滾樂的蘇聯年輕人開始轉入“地下表演”。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圖6】一群追逐時尚的蘇聯年輕人,正穿着狂野風格的服裝,拿着酒瓶暢飲。

人們将那些沉迷于美國音樂文化的蘇聯年輕人稱之為“時尚獵人”。他們身穿奇裝異服,聽走私來的音樂,在隐秘的迪斯科舞廳跳舞。然後與追捕他們的蘇聯警察們巧妙周旋。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圖7】身穿朋克服裝,留着朋克發型的蘇聯年輕人混迹街頭。

對朋克風格的迷戀席卷了年輕人。而這可能正是蘇聯上司人所擔心的。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圖8】1987年的蘇聯街頭。這可能是一位蘇聯老太太正在教訓自己“叛逆”的孫子。但後者的表情說明了一切。

在20世紀50年代,一種“骨頭唱片”大行其道。它是一種印在輕薄的乙烯基紙上的老X光片,用來分享美國搖滾音樂。盡管音質很差,但是它為蘇聯年輕人提供了他們所追求的“反叛味道”。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圖9】在經過一天的忙碌之後,三個蘇聯老年人正在乘坐莫斯科的地鐵回家,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但當年輕的蘇聯一代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開始走上“離經叛道”之路時,老一代的蘇聯人繼續堅守着自己的道德觀念,維護着傳統的蘇聯文化,一如既往地生活着。

珍貴老照片:冷戰時期,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人民真實日常生活

【圖10】炎炎夏日,在一處海灘上,一名蘇聯畫家正在一絲不苟地作畫。一群孩子好奇地圍在四周觀望。

在經曆了二戰的摧殘和洗禮之後,鐵幕籠罩之下的蘇聯,依然有陽光照耀。(文/世界曆史那點兒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