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富尔顿城威斯敏斯特学院,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发表了一次演讲,它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说”。在这次演说中,“铁幕”一词被他首次公开使用,用以指责苏联和东欧国家用一道“无形的铁幕”,将自己笼罩起来,从而实现东方和西方世界的隔绝。“铁幕”下苏联人民的生活,也一贯被认为是神秘而又黑暗的。那么,在那个时代,苏联人民在“铁幕”背后的生活到底如何呢?或许下面这组老照片能让我们有所了解。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图1】莫斯科的高尔基大街上,一辆无轨公共电车正在驶过,前面是过街的行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91年冷战结束,铁幕成为了一个象征意义上的政治屏障,将苏联与西方国家隔离开来。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图2】一群女工正在向她们的同事,缝纫店里最优秀的女裁缝表示祝贺。

在此期间,苏联人民的生活受到了严格限制,在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后,百姓的生活才变得稍微轻松了一些。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图3】一支受美国爵士乐启发而组建的苏联大学生爵士乐队正在进行表演。

1961年,柏林墙建成。从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人对美国文化的好奇和迷恋逐渐形成。这种迷恋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刻意推动的,它把美国流行音乐送到了东欧。这种音乐激起了苏联年轻人的兴趣,他们开始崇拜美国文化。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图4】四名苏联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小型乐队,在街头演奏爵士乐,借以表达自我,并赚取一定的生活费用。

像爵士乐这样的音乐让苏联的年轻人有机会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这与他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完全不同。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图5】在圣彼得堡郊外,一支苏联年轻人组成的朋克乐队正在演奏摇滚乐。

但苏联领导人明令禁止西方的摇滚乐。这使得那些热爱摇滚乐的苏联年轻人开始转入“地下表演”。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图6】一群追逐时尚的苏联年轻人,正穿着狂野风格的服装,拿着酒瓶畅饮。

人们将那些沉迷于美国音乐文化的苏联年轻人称之为“时尚猎人”。他们身穿奇装异服,听走私来的音乐,在隐秘的迪斯科舞厅跳舞。然后与追捕他们的苏联警察们巧妙周旋。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图7】身穿朋克服装,留着朋克发型的苏联年轻人混迹街头。

对朋克风格的迷恋席卷了年轻人。而这可能正是苏联领导人所担心的。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图8】1987年的苏联街头。这可能是一位苏联老太太正在教训自己“叛逆”的孙子。但后者的表情说明了一切。

在20世纪50年代,一种“骨头唱片”大行其道。它是一种印在轻薄的乙烯基纸上的老X光片,用来分享美国摇滚音乐。尽管音质很差,但是它为苏联年轻人提供了他们所追求的“反叛味道”。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图9】在经过一天的忙碌之后,三个苏联老年人正在乘坐莫斯科的地铁回家,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但当年轻的苏联一代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开始走上“离经叛道”之路时,老一代的苏联人继续坚守着自己的道德观念,维护着传统的苏联文化,一如既往地生活着。

珍贵老照片: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人民真实日常生活

【图10】炎炎夏日,在一处海滩上,一名苏联画家正在一丝不苟地作画。一群孩子好奇地围在四周观望。

在经历了二战的摧残和洗礼之后,铁幕笼罩之下的苏联,依然有阳光照耀。(文/世界历史那点儿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