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商隐的一首題壁詩,充滿禅意,頸聯更值得細細咀嚼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挫折和磨難,它們有時就像一個小小的溝坎,可以輕松跨過;有時又如汪洋大海,令人感到難以逾越。人世間的道路曲折漫長,就像詩仙李白所言,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晚唐詩人李商隐一生遭遇了無數悲苦的事情,也創作了很多自傷生平的篇章,既反映出其内心的極度惆怅,也委婉道地出大唐王朝江河日下的頹勢。義山晚年更是處境悲催,于是便主動地接近僧侶,還寫下了很多禅詩。下面分享李商隐的一首題壁詩,充滿禅意,頸聯更值得細細咀嚼。

李商隐的一首題壁詩,充滿禅意,頸聯更值得細細咀嚼

題僧壁

唐代:李商隐

舍生求道有前蹤,乞腦剜身結願重。

大去便應欺粟顆,小來兼可隐針鋒。

蚌胎未滿思新桂,琥珀初成憶舊松。

若信貝多真實語,三生同聽一樓鐘。

李商隐的一生仕途艱難,經常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唐宣宗大中六年,李商隐在東川節度使柳仲郢處擔任節度幕書記。雖然衣食無憂,卻沒有太多的事情,詩人頗感無聊,但暫時又沒有更好的去處。

進退兩難之中,義山隻好在閑暇時與當地的一些僧人交往,借以排遣愁悶,但久而久之,卻深受禅宗的影響。兩年之後,作者回憶東川生活時,創作了這首七律。

李商隐的一首題壁詩,充滿禅意,頸聯更值得細細咀嚼

禅宗在晚唐發展迅速,很多士大夫因為仕進無門,便有意與佛禅接近。李商隐在梓州生活的一段時間裡,也與那裡的高僧切磋詩文、探讨佛經,甚至還捐資給寺院,進行修繕和改建。

首聯表達了對佛陀的敬仰之情,作者贊美先賢“舍生求道”,更是不惜“乞腦剜身”,隻為弘揚和發展佛教,并讓蒼生脫離苦海。詩人頌揚佛陀的犧牲精神,委婉地表達出自己意欲皈依的想法。

李商隐的一首題壁詩,充滿禅意,頸聯更值得細細咀嚼

接下來繼續抒寫佛理的博大精深,人生短暫、來去匆匆,而佛法卻包容萬象,無論是一粒粟米,還是高山大海,都得到了佛光的照耀。乾坤之大、佛徒之衆,針鋒之微、即可容下。

“欺”,本意是虛誇,引申為無所不包。“兼可”,指相容并蓄。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細心鑽研,不僅閱讀了很多禅宗的經典著作,而且有了自己的了解。雖然當時他無法放下,但内心卻早已對禅境無限仰慕。

李商隐的一首題壁詩,充滿禅意,頸聯更值得細細咀嚼

人生就是一場艱苦的修煉,李商隐的命運多舛,更深知這個道理。如果當時他沒有接觸佛禅,必然會更加孤寂和痛苦。頸聯談到修身,“蚌胎未滿思新桂,琥珀初成憶舊松。”月有圓缺,也影響了珍珠在蚌胎裡的成長;松脂經過千年,終于化作琥珀。新桂,這裡指代月亮。

作者采用比興手法,利用珍珠和琥珀的生長,說明世人必須經過艱苦的修煉,才能逐漸形成正确的人生觀。一個“思”字,表達出對美好的期待;一個“憶”字,抒寫了曾經的淺薄嫩弱,也彰顯出詩人不忘恩人們的幫助,是以也就更加無法擺脫寄人籬下的困境。

李商隐的一首題壁詩,充滿禅意,頸聯更值得細細咀嚼

結尾兩句含義隐微,表達出詩人渴望體悟到禅悅的感受。作者希望多讀佛經,多聽高僧的指教,并通過自己的頓悟,逐漸地擺脫悲苦不堪的困境。

“貝多”,俗稱貝葉,可以用其抄錄經文,代指佛經。“三生”是指過去、當下和未來。“一樓鐘”,指鐘告四海八荒,令人内心清澈,進而達到走向徹悟的境界。

李商隐的一首題壁詩,充滿禅意,頸聯更值得細細咀嚼

李商隐的這首題壁詩充滿禅意,作品中雖然涉及到很多佛語,令人費解,但隻要弄清楚這些詞彙的含義,依然可以清楚地洞察詩人的難言之隐衷。全詩展現出義山在飽盡摧折之後,追求解脫的無奈之意。

再細味頸聯兩句,作者雖然探讨的是如何進行禅者的修煉,但依然有極強的現實意義。無論是珍珠的形成、還是琥珀的誕生,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過程。是以,人們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也都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積累和能力提高,才能逐漸形成獨特的風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