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前不久,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薛紹墓被發現,引發了公衆熱議。人們對太平公主的印象大多來自于電視劇《大明宮詞》,劇中太平公主“一見薛紹誤終身”的戲劇化演繹讓人印象深刻。對愛情始終求而不得的太平公主似乎還與李隆基暧昧不清,有過一段隐晦難言的愛情糾葛。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大明宮詞》太平公主與薛紹劇照

考古專家指出薛紹墓被人惡意破壞,很有可能是李隆基所為,觀衆更是一副“磕到了”的表情,覺得李隆基因愛生恨,毀了“情敵”的墓穴以洩私憤。

但在真實曆史上,太平公主的愛情隻有一次,她和李隆基也絕不可能産生所謂的愛情。

太平公主一生中遇到過三個男人,他們一個代表愛情的天真,一個代表看破的無奈,一個代表權利的争奪。可以說,這三個男人見證了太平公主從天真爛漫的少女淪為權力犧牲品的悲劇一生。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大明宮詞》太平公主劇照

吾家有女初長成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則天“特承恩寵”,其出生年月不詳,但據推測大概在麟德二年(665年)前後。

太平受寵愛是有原因的,她長得非常美。據《舊唐書》記載,太平年幼時到外祖母榮國夫人家,被好色的表兄賀蘭敏之看中,并“為敏之所迫”。武則天大怒,流放處死了賀蘭敏之,當時的太平隻有5歲上下,容貌便已經如此出衆。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除了天生麗質,太平更是個聽話的乖乖女,而且很有政治才幹。武則天“以為類己,每預謀議,宮禁嚴峻,事不令洩”。而太平亦“畏懼自檢,但崇飾邸第”,她從不炫耀自己的才幹,深居簡出,隻是花錢裝飾自己的房子,對母後言聽計從。

但聽話并不影響太平懷有少女情懷,當年情窦初開的太平為了追求自己所愛,“衣紫袍玉帶,折上巾,具紛砺,歌舞帝前”。

一身戎裝,惹得帝後大笑:“兒不為武官,何遽爾?”

太平得逞,道出了内心的想法:“以賜驸馬可乎?”

高宗當然知道女兒所想,于是“擇薛紹尚之”。

16歲的太平就這樣有了自己生命中最珍重的婚姻。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薛紹,太平公主心中的白月光

史書中并未記載太平公主是如何與薛紹相遇的,可能如影視作品那樣,在上元夜的繁華街頭,太平公主揭開了“昆侖奴”的面具,從此便再也移不開眼睛了;又或者,他們隻是在深宮之中匆匆見過一面,太平便心為之所系。

無論怎樣,太平得到了她想要的愛情。出嫁那天,“自興安門設燎相屬,道樾為枯”,燈火通明,火把燒焦了道路兩側的樹幹,婚禮盛況空前。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但是薛紹愛太平嗎?

薛紹的兄長薛顗曾擔心太平地位太顯赫,怕惹出禍事,而武則天也認為薛紹的嫂子蕭氏和成氏出身低賤,想幹涉薛家家事,逼薛家休妻。這些沖突杵在太平和薛紹之間,如鲠在喉。

薛紹也許并沒有太平愛他那樣愛着太平,這份愛太過沉重。

七年之後,太平的婚姻宣布終結。當時薛顗參與李沖謀反,薛紹牽連其中,武則天将薛紹關在獄中,将其活活餓死。

當時的太平還懷着薛紹的第四個孩子,竟然連薛紹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武則天堅持認為女兒嫁錯了人,這樣做是為太平好。

做父母的多少都會“以愛之名”幹涉兒女的生活,更何況是武則天。但随着薛紹的死,太平不僅失去了愛情,她也失去了自我,單純靈動的太平再也不見了。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大明宮詞》薛紹劇照

武攸暨,太平公主眼中的政治工具

薛紹死後,武則天為太平安排了第二次婚姻,她要太平嫁給武承嗣。太平以“承嗣小疾”,“罷昏”。

這是太平對母親的抗争,但是武則天無視太平的掙紮,又給她安排了軟弱的武攸暨,還殺了武攸暨的妻子,讓他迎娶太平。

直到這一刻太平深知,她的丈夫隻可能姓“武”,武則天稱帝在即,隻有武家人才能夠在政治中心屹立不倒。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大明宮詞》武攸暨劇照

太平放棄了掙紮,接受了武則天為她安排的婚姻。武則天也如願以償,在太平結婚兩個月後登臨帝位。

但太平不愛武攸暨,她的愛情已經死了,剩下的隻有情欲的肆意揮霍。在這場婚姻中,太平多次出軌,她甚至用這種方式去報複武則天。

通天二年(697年),太平“薦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她把情術用在了自己的親生母親身上。武則天沉迷其中,經過漫長的部署與等待,太平終于等到機會為薛紹報仇。

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張易之和張昌宗,太平協助有功,進号鎮國太平公主,武則天還政于李顯,不久撒手人寰。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大明宮詞》武則天與太平公主劇照

李隆基,太平公主命運的終結者

武則天死後,李顯的皇後韋後專政,李顯被害而亡,太平再一次被卷入政治鬥争。

這一次她站在了哥哥李旦這方。景龍四年(710年),太平讓自己與薛紹的兒子薛崇簡與李旦之子李隆基合謀,誅殺韋後和武延秀等武黨。

韋後死後,溫王李重茂登基,但是朝廷内外都心歸相府,太平親自“提下幼主”,主張“尊立睿宗”。在太平的帶頭下,李旦坐穩了皇位,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但是,太平和太子李隆基這對姑侄并沒有發生影視劇中的愛情故事,反而開始了激烈的政治争鬥。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大明宮詞》李隆基劇照

李旦對妹妹言聽計從,凡是都要與太平商量,太平權傾朝野,朝中宰相七人,五人出自公主門下。太平還與掌握禁兵的常元楷、李慈掌關系密切,這一切都讓李隆基深感不安,何況太平有“武”家的血統,一個讓李唐皇室恐懼的血統。

事到如今,太平非常享受權利帶給她的一切,她終于變成了像她母親那樣的人,再也沒有人可以左右她的意志,逼迫她做不願做的事。

但是權利之下,必定血雨腥風,自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到李旦的唐隆政變,唐朝已經習慣了在政變中奪取政權,太平就是這最後一個政變的犧牲者和終結者。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圖謀廢掉李隆基,卻被李隆基先下手為強,李隆基調配禁兵三百餘人,将太平的黨羽全部抓捕斬首。太平逃入山寺,三天後被李隆基下诏賜死在她自己的家中。除此以外,太平的兒子除了薛崇簡以外,全部被誅殺,就連死去的武攸暨,李隆基也下令“平毀其墓”。

是以薛紹的墓被破壞,大概也是李隆基所為,但絕對不是李隆基愛上太平,而是李隆基太恨太平。

太平公主驸馬薛紹墓或被李隆基所毀,是因愛生恨還是另有它意?

太平公主的死終結了唐朝九十餘年的權變,至此以後,李隆基也開啟了大唐的開元盛世。

回顧太平公主的一生,她從薛紹那裡獲得了愛情,從武攸暨那裡學會了權鬥,在李隆基身上又自食惡果。生在皇朝,太平也隻能選擇随波逐流,站在權力的頂端終結自己的生命。不知臨死前,太平可曾想到當年天真的自己與薛紹的點滴,可曾後悔走上這一條不歸之路。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