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強盛到苟延殘喘,除了那個楚莊王,其他楚王都是“窩囊廢”?

楚國在周朝初年被分封在今湖北荊州一帶,隻是個子爵的小國。楚國一開始,隻有很小的地盤,号為子男五十裡,但是楚國的地盤卻是憑自己打下來的,不得不說楚國的軍事實力确實不可小觑。

從強盛到苟延殘喘,除了那個楚莊王,其他楚王都是“窩囊廢”?

楚國就是這樣通過曆代楚王不斷的艱苦奮鬥,逐漸壯大自身實力,兼并、融合其他小國,在春秋時期就成為占據江漢平原的大國,并以蠻夷自居,不向周天子朝拜,自己稱王,并多次進攻中原。

春秋戰國前期楚國雄據江南,地廣兵多,在楚莊王八年的時候,楚莊王就親自率領大軍,以“勤王”和攻打“陸渾之戎”的名義把楚國軍隊第一次推進到了周天子的都城附近,所謂“觀兵于周疆”。

而之後的楚國,更是張揚到了極緻,先後滅舒國、滅陳國,每場戰争都打得氣勢如虹,即便其間有多次與晉國的對戰失利,但都沒有動搖楚莊王稱霸中原的野心。

從強盛到苟延殘喘,除了那個楚莊王,其他楚王都是“窩囊廢”?

而鄭國的地理位置太過優越,處于“天下之中”,基本上和大多數最強的老牌諸侯強國們相鄰,也即是說隻要征服了這個鄭國,就是把一隻腳邁進了中原,楚莊王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楚莊王十七年的春天,楚軍又再次入侵鄭國,并誓要徹底的攻破鄭國都城。楚國大軍圍困鄭國都城超過了三個月,就連鄭襄公也逐漸失去了作戰的決心,甚至把命運交給了上天,在得到不利的占蔔而後,鄭國人可謂是舉國大哭。

當時面對楚國大軍,鄭國是什麼樣的慘景:鄭國所有百姓們在城牆下哭,将士們在城牆上哭,王公貴族們則在深宮大院中哭,整個鄭國可謂是彌漫着悲慘悲涼的氣息,從這一點也足可見當時楚國雄兵的威風。

從強盛到苟延殘喘,除了那個楚莊王,其他楚王都是“窩囊廢”?

那段時期的楚國積極向中原地區發展,楚莊王最遠把楚國的軍隊推進到了黃河邊上,所謂問鼎中原說的大概就是這段時期的事情。然而楚國在很長時間裡,卻鬥不過剛分家的三晉,是以屢次北上中原受阻。

說到這裡,不得不把楚人和最後一統天下的秦人作下對比,楚人能力其實跟秦人比起來并不差,兩國軍事實力算是旗鼓相當。戰國時期楚國的疆域更加遼闊,幾乎占據了大半個中國,實力與秦國幾乎不相上下。

但後來二者在變法方面,卻成為了實力出現差距的分水嶺,進而造成兩國完全不同的命運!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曾經也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國疆域擴充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

從強盛到苟延殘喘,除了那個楚莊王,其他楚王都是“窩囊廢”?

但是楚國人比秦國人要稍微有點浪漫主義,對于制度的限制表現出極為不适,并且楚人天性有極強的反抗意識,服從意識較差,這對于一個團隊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更不用說偌大的一個國家了。

吳起的變法雖然讓楚國也有一度崛起的迹象,但可惜不過昙花一現,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而秦國的商鞅變法可以說很成功,因為秦人服從意識較好,加之決策者較少犯大的錯誤,國家實力便逐漸強大起來。

變法讓秦國的國力,秦軍的戰力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戰國中期齊秦開始成為最強大的國家,楚國在齊和秦兩國間搖晃不定,時而親齊時而親秦,北邊還受到韓魏侵擾,丢失了上千裡土地給了秦晉。

從強盛到苟延殘喘,除了那個楚莊王,其他楚王都是“窩囊廢”?

另外楚國還受制于越累,加上吳起變法的最終失敗,楚國開始一直處于政亂兵弱的局面。楚和秦兩個實力旗鼓相當的國家,但一個實力逐漸強大,而一個實力一成不變甚至逐漸走弱,最終角逐誰是赢家其實已注定了。

戰國後期,楚國和秦國交戰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曾經強大的楚國隻剩下苟延殘喘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楚國也曾多次擊敗秦國的進攻,最後秦國還是由老将王翦親自帶兵,舉全國之力,拼消耗多年才最終滅了楚國。

從強盛到苟延殘喘,除了那個楚莊王,其他楚王都是“窩囊廢”?

楚國最後六代楚王,卻經曆多次動亂,國土淪落。很多人認為楚國之是以無法稱雄天下,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曆代楚王都沒有秦王赢政那樣的雄才大略,甚至毫不客氣地說,楚國曆代君王除了楚莊王,幾乎都是“窩囊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