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老謀深算的戴笠是中國特工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他這一生深不可測,機關算盡,在二戰史上聲名遠播,就連羅斯福也曾評價他為“中國的希姆萊”。

但就是這樣一位玩弄人心于股掌之中,在戰場上詭計多端的國民政府軍統局副局長,也曾在一個女人身上馬失前蹄,栽了跟頭,讓這個女人暗算自己之後全身而退,而她也正是戴笠豐富多彩的情感史上最真摯與隆重的一筆,她也是戴笠生前的最後一任女友——餘叔恒。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相識戴笠

1918年,餘叔恒呱呱落地于湖南長沙一個富貴家庭,餘叔恒的家庭來曆不凡,相傳祖上是朝廷湘軍中功名顯赫的大人物,在湘軍殲滅太平天國後,祖上用軍功換取财富,來到家鄉安居樂業。

家庭的富足讓餘叔恒從小就接受了最為先進與良好的教育,在父母高瞻遠矚之下,餘叔恒一直在學業道路上奮進征程,學習期間成績一直出類拔萃,名列前茅,并在18歲時成功考入了中央大學。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在期間她的英文尤其出色,餘叔恒不僅學識出衆,并且樣貌長得十分美麗,在中央大學活潑可愛的她不僅僅是人盡皆知的校花,還是一名學霸。

在餘叔恒在校内大放異彩的同時,戴笠也迎來了自己的軍事高峰期,他這時正在愁眉苦臉的整日規劃着應該如何拓展自己的特工勢力範圍。在美國的影響下,他明白了一名優秀的女特工往往比男特工能帶來更加優異的效應。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這時他将自己的目光瞄向了學校,這些高校裡活蹦亂跳的女孩無一不是經過了社會的層層篩選才來到了這裡,她們全都是聰明卓越的人才,并且相比于在社會上找出的特工,顯然這些未經過塵世污染的女孩更能保持出一顆單純的心靈麻痹敵人。

戴笠在高校裡自習摸查篩選之時,整日活躍在校園的餘叔恒引起了他的注意。餘叔恒優秀的英文以及各科學識水準或許會為以後的特務工作帶來更大的潛力,而她機靈靈活的反應則表明了她将會是一個優秀出衆的特勞工員。

在餘叔恒身上,戴笠看到了一位完美女特工所具備的所有條件。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恻隐之心,怦然心動

如果說戴笠在第一眼見到這個女孩時,他隻是單純的想為自己的隊伍增補人才,那麼在日積月累的觀察中,戴笠卻動用了别的心思。餘叔恒像是一片芳香四溢的花園,讓戴笠沉醉在其中流連忘返。

1897年戴笠出生,他的童年生活記憶貫穿在了一個名為浙江保安鄉的農家小院,戴笠的家庭十分平凡,平凡的你找不到出彩的地方來贊美,也找不到任何的缺點來抨擊。

就這樣在18歲時,戴笠因為父母的安排下,娶了一個當地地主家的女兒,名叫毛秀叢,比他還大兩歲。戴笠結婚之時,已經是浙江省第一師範大學的學生,在那裡他接受了最先進的思想與教育,他的思想已經超脫了絕大部分普通人。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而他那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妻子,則跟他更沒有任何共同語言。但戴笠在後來拼搏闖蕩之時,也并沒有抛棄自己的糟糠之妻,而毛秀叢對于戴笠的安排指揮也向來是不管不問,夫唱婦随。

這種生活方式讓戴笠受盡了乏味,他的初心向來士喜歡那些擁有着獨立思想的進步青年女性。而非這個悶葫蘆一樣的傳統妻子。

而直到他遇到了餘叔恒,這是他隐藏在心中的完美人選。在對餘叔恒觀察良久之後,他向餘叔恒表達了愛慕之意,但卻遭到了餘叔恒的婉拒。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餘叔恒出身顯赫,雖然知道眼前的男人是位高權重的進階将領,但還是保持了絕對的理智,同時她向戴笠說明,自己很願意為軍統服務,因為自己有着一顆愛國之心,但她必須将說服與個人感情一分為二來處理。

戴笠聽了餘叔恒的說辭後,不怒反喜,餘叔恒别具一格的風格特點讓他眼前為之一亮,他更加喜歡上了這個女孩。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加入軍統

戴笠将餘叔恒引薦入軍統工作,讓她擔任起了自己的貼身秘書,将自己的各項重要工作統統交由她處理。

在這之後,戴笠在軍統中發動了嚴厲的家風整治行動,意思就是全體人員由上到下,一律不準結婚納妾,已婚人員單獨住宿,未婚檔期全部推卸。面對如此不近人情的行動,大家在唉聲歎氣的同時,也紛紛猜測戴笠這樣做,是為了更好的與原配毛秀叢分居。

但與此同時,毛秀叢竟然不明不白的去世了,所有猜測也就戛然而止。不過餘叔恒此時卻陷入了煩惱與沉思,與戴笠的幾年相處中她已經十厘清楚了戴笠的為人,也知道外面的許多傳言都是妄自悱恻。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但她也心知肚明,軍統作為如此龐大的軍事系統,卻由戴笠來率領前行,也無非是時代所推舉,面對如此龐大的勢力,目前也就是戴笠與蔣介石二人互相信任,可一旦日後房倒屋塌,第一個受牽連的就是自己。

于是在苦思冥想之後,餘叔恒還是決定一定要跳出戴笠這片沼澤。當時日寇的侵略已經密布了整個東南亞地區,這也導緻了戴笠的業務範圍一度延伸到了國門之外。餘叔恒這時考慮到自己要選擇一處合适的外調地點,遠離戴笠其它則日後再議。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餘叔恒在準備好自己的一番措辭之後,向戴笠深刻表明了自己想要前往緬甸軍統組,為軍統繼續效力的請求,而考慮到當時緬甸地區需要英語翻譯的人才,戴笠也滿口答應深信不疑的将餘叔恒派往仰光繼續開展工作。

餘叔恒眼見第一步完美成功,于是開展了第二步計劃,她向戴笠說明自己在仰光水土不服,身體急轉直下,并表達人生尚且年幼,一些夢想尚未完成便與世長辭的遺憾。

而戴笠在收到電報後深深觸動,回憶起自己與餘叔恒在一起的時光那麼甜蜜,在仔細的回憶裡,他想起自己每每談起美國衛斯理學院時,餘叔恒憧憬的目光難以掩飾。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于是戴笠立刻起身,打點人脈為餘叔恒安排前往美國衛斯理學院一事,而這一切甚至進展的比餘叔恒本人猜測的還要順利,。在幾個月後,餘叔恒成功收到了美國衛斯理大學的入學函。

在餘叔恒抵達美國将一切安排完畢後,迅速将自己的母親與家人全部接往了美國。而與此同時面對戴笠連綿不斷地問切電報,餘叔恒回複的頻率也是日漸減少。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面對自己心愛的女人,戴笠似乎喪失了特工的敏銳,面對這一切他都無所懷疑,甚至認為餘叔恒隻是工作繁忙,無暇回複。而戴笠在1946年3月17日乘坐專機傳回南京時,因為飛機失事機毀人亡。

與此同時,餘叔恒卻在美國衛斯理學院滿心歡喜地攻讀了英語碩士學位,正準備再度進攻芝加哥政治學科。在這裡,她也走向了她所傾慕的那個青年——著名經濟學者陳鶴梅。兩個人已經許定了白頭到老的婚約,比起戴笠,兩人看起來更像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一對。

她辜負戴笠一腔真情,不當軍統夫人遠赴美國,戴笠死後嫁著名學者

小結:

面對自己所愛的人自己往往會卸下一切防備,這又能怪誰呢?畢竟對面之人如果真正是你所愛的人,恐怕真心真意的付出還惶恐不及,哪還曾想過猜疑?

而面對不愛你的人之時,無論你如何不留餘力的付出,也隻是一片徒勞的無用功而已,換不來一絲感情,甚至換不來一絲憐憫,正确的選擇比真切的付出來得更加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