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人至今想不通:武器碾壓中國,上甘嶺為何死活打不下來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爆發,交戰雙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這場在美國看來輕而易舉就能赢得勝利的戰争卻成了美國的夢魇,短短43天中,“聯合國軍”向我軍陣地發起了九百多次沖鋒,無一例外都被我軍打退,美韓聯軍在丢下一萬五千多具屍體後,我軍陣地依然固若磐石,美國最終還是輸掉了這場在北韓戰争中至關重要的陣地攻堅戰!

美國人至今想不通:武器碾壓中國,上甘嶺為何死活打不下來

“上甘嶺戰役”結束已經将近七十年,但美國人至今仍然想不通:為什麼“聯合國軍”的武器碾壓中國,上甘嶺死活就是打不下來。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場揚我“軍威國威”的經典之戰!

一場“預料之中”的戰争——北韓戰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蘇兩國根據《雅爾塔協定》将日本的殖民地北韓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一分為二,北北韓在蘇聯的扶持下成立了北韓民主主義共和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南北韓在美國的支援下成立了大韓民國政府,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島之上出現兩個不同性質的國家,這為以後的戰争埋下了伏筆。

果不其然,兩國争端不斷,軍事沖突時有發生,随着沖突的更新,兩國最終在1550年6月25日爆發了大規模的戰争,這便是“北韓戰争”!

美國人至今想不通:武器碾壓中國,上甘嶺為何死活打不下來

北韓戰争爆發後,北北韓的軍隊勢如破竹,南北韓一路潰敗,無力抵擋,在北韓半島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被北北韓占領後,美國終于坐不住了,以其為首的“聯合國軍”于9月15日實施了仁川登陸戰,北韓戰争發展為國際戰争。

一場“鼎定乾坤”的戰争

美國參戰後不顧我國的警告多次将戰火“燒”到我國邊境,最後更是直接出動空軍轟炸我國安東,為了守土衛國,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志願軍的名義在1950年10月入朝作戰,入朝之後,中朝聯軍與聯合國軍先後進行了五次大規模的會戰,五次大戰過後,雙方開始尋求和平談判,第一次談判無疾而終後,美國為争取談判優勢。

于1951年8月開始相繼發動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而大名鼎鼎的“上甘嶺戰役”就爆發于這期間。

據《上甘嶺戰役》記載:從1952年開始,美國先後在上甘嶺地區投入6萬兵力,大炮300餘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志願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餘萬發,炸彈5000餘枚!在如此密集的炮火轟炸下,我軍陣地足足被削低了兩米!

美國人至今想不通:武器碾壓中國,上甘嶺為何死活打不下來

與聯合國軍相比,我軍總共投入兵力4.3萬,除炮兵外沒有任何空軍和坦克部隊的支援,但我軍憑借坑道、火炮、手榴彈“三寶”在43天的鏖戰中總計打退敵人九百多次沖鋒,陣地雖多次易手但最終還是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聯合國軍在傷亡一萬五千餘人後仍無法攻克我軍陣地,無奈之下隻能停止進攻,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最終以志願軍的勝利而告終!

上甘嶺戰役結束後,美軍再無能力發動營以上規模的戰争,1953年7月27日,随着《北韓停戰協定》的簽訂,北韓戰争正式結束。

在武器裝備遠遠不如美國的情況下,我軍為什麼能夠守住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中,美國考慮到了兵力優勢、武器優勢,甚至各個兵種協同作戰,但唯獨沒有考慮到“信仰和意志”的作用,孟子早在千年之前就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言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場戰争中,“天時、地利、人和”都至關重要,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和”,我軍就是憑借堅定的信仰和堅強的意志守住了上甘嶺!

美國人至今想不通:武器碾壓中國,上甘嶺為何死活打不下來

我軍每一位戰士都是心存必勝信念、戰不畏死、信仰堅定的英雄兒郎,據《北韓戰争》記載:在北韓戰争中,僅志願軍十五軍就湧現出以特等英雄黃繼光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級戰鬥英雄共12347人,若是統計全軍,數目則更為龐大!

正是在這些榜樣的帶動下,志願軍以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仰在上甘嶺堅守了四十三天!

小結:

信仰和意志看起來好似虛無缥缈,實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如巴金所言:支配戰士行動的力量是信仰,他能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標明的目标。

參考資料:《北韓戰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