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三十而立是事業有成嗎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争鳴,儒家在諸子百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正統,對後世幾千年,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孔子為儒家的始祖,被後世尊稱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铎"和"大成至聖先師",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人,三千弟子中又出現了七十二賢人,孔子極其弟子的思想,被記錄在《論語》一書中。

論語為儒家經典,千古流芳。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三十而立是事業有成嗎

在《論語.為政》中,有這麼一句話——“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句話,可以看成孔子的自我介紹。這句話的應用極其廣泛,例如運用在年齡中,古人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四十歲為不惑之年,五十歲為天命之年……

那麼,什麼是“耳順”、“知天命”和“不惑”呢?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三十而立是事業有成嗎

耳順,可以看成一個人随着年齡進入晚年,個人的修為,已經到了一定的境界,遇到事情,沒有不順耳,不順心的。

知天命,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認為,知道了人活着的真谛,也就是生命的意義。另一種解釋則認為,與墨家倡導的“非命論”不同,儒家所說的是“天命論”,也就是說,到了五十歲,便已經看清楚自己一生的命運了。

不惑,也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從“十有五而志于學”開始,經過了多年磨練,人的閱曆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對于很多原本困惑的事情,不會再感到困惑,是一種悟道的表現。另一種解釋認為,所謂的不惑,指的是不為外界所誘惑,也就是所謂的“不忘初心”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什麼意思?三十而立是事業有成嗎

值得單獨拿出來說的是“三十而立”,如今人們對于“三十而立”,有許多的誤解,認為三十而立中的“立”,便是成家立業。因為有這一個先入為主的概念,人們才會将三十歲看成一個标杆,如果三十歲還沒成立一番事業,那麼人生可以說是很糟糕。

其實,“三十而立”的解釋,并沒有那麼簡單。關于三十而立,有以下幾種解釋:

1、三十而立,指的是确立自己的目标,同時,擁有自立的基礎,能夠面對困難,承擔自己的責任。

2、三十而立對應上文的“十有五而志于學”,對于學問,經過十多年的磨練,中年時擁有深厚的基礎。

3、三十而立也指的是思想,擁有獨立的思考、辨識和判斷的能力。

4、什麼是“立”,《論語》中還說道:“不知禮,無以立也”,是以,“立”的是“禮”,指的是到中年時,人的言行舉止趨于成熟老練,更符合“禮”。

那麼,你覺得哪種解釋更合理呢?“三十而立”難道僅僅指的是成家立業、事業有成嗎?歡迎評論交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