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賈寶玉編的臘八粥故典,不隻為哄黛玉,還隐藏三大深意

元春省親之後,賈寶玉閑着沒事,就跑到黛玉房裡去玩,于是就引出了一段故事來。

紅樓夢第十九回下半回的回目是“意綿綿靜日玉生香”,這說的是寶玉編臘八粥的故典逗黛玉開心不讓她午睡的情節。

寶玉怕黛玉睡出病來,于是随口編了一個揚州黛山林子洞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聰明如黛玉,自然一聽這開頭,就知道是寶玉在編排她。脂硯齋也說,山名洞名,颦兒已知之矣。

但黛玉也閑着無事,于是沒有拆穿寶玉,且聽他怎麼編這故事,于是寶玉娓娓道來,圍繞臘八這個節日,講了一群耗子設計偷豆米果品的故事。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寶玉巧妙地把黛玉編了進去,開頭的黛山,林子洞,已經隐林黛玉之名,而後又通過“香芋”和“香玉”的諧音,最終落腳點是鹽課林老爺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

可以說,這個故事,既是雜學旁收的寶玉所擅長和能為的,而一貫的諧音暗示也是曹公所擅長和紅樓夢的一大特色。

雖然是編出來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可不隻是寶玉怕黛玉睡覺,為了哄她開心随随便便說出來的,從曹公的行文思路來看,顯然是隐藏了深意的。

賈寶玉編的臘八粥故典,不隻為哄黛玉,還隐藏三大深意

首先,這個耗子精偷香芋的故事,是在暗評黛玉,而那個最後負責去偷香芋的小耗,影射的正是黛玉。

這個小耗“極小極弱”“怯懦無力”,但它自雲“我雖年小身弱,卻是法術無邊,口齒伶俐,機謀深遠。”脂硯齋批語說:凡三句暗為黛玉做評,諷的妙。

還記得黛玉初進賈府時的情節嗎?“衆人見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寶玉編這個故事,如此評黛玉,既是他眼中的黛玉,想也是曹公眼中的黛玉,更是讀者和世人眼中的黛玉。

黛玉初進賈府時,“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恥笑了他去。”脂硯齋說,寫黛玉自幼之心機。這不正是說黛玉“機謀深遠”嗎?

而更能展現黛玉機謀深遠的,是她在寶玉生日說的那番話:我雖不管事,心裡每常閑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緻後手不接。

至于黛玉的口齒伶俐,就更不用說,原文中俯拾皆是,劉外婆二進榮國府,潇湘子雅谑補餘香,讓我們見識了黛玉的幽默又伶俐的口齒,就連寶钗都說“真真這個颦丫頭的一張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歡又不是。”

那麼法術無邊呢?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子,既然是天上的神仙,自然也就法術無邊了。隻能說,寶玉的确是真正了解黛玉的人。

賈寶玉編的臘八粥故典,不隻為哄黛玉,還隐藏三大深意

其次,這個偷香芋的故事,還有些毀僧謗道的意味,也就是諷刺現實。

老耗讓一小耗前去打聽,一時小耗回報:“各處察訪打聽已畢,惟有山下廟裡果米最多。”脂硯齋批語:廟裡原來最多,妙妙。

這果米即果品和米豆等物,皆是尋常百姓家四時所種谷物果品,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接近年底的臘八,果米最多的竟然不是百姓家,而是廟裡。

這忍不住讓人想起劉外婆一進賈府的故事,原文說“因這年秋盡冬初,天氣冷将上來,家中冬事未辦,狗兒未免心中煩慮……”脂硯齋批語說:貧苦人多有此等景象。

你看,像劉外婆女婿這樣的小農之家,到了年底時,竟然窮的連飯都快吃不上了,是以連過冬所需的衣食都置辦不起,眼看就有饑寒之憂了。這與小耗去世上察訪的結果一緻。

為什麼百姓家的果米還沒廟裡的多呢?看看紅樓夢裡的那些僧道都是怎麼騙取香油錢财的吧。最典型的大概要數馬道婆和淨虛老尼了。

一個在各大貴族豪門不斷流竄遊說,打着買香油供奉菩薩破财消災積德行善的幌子騙取錢财,竟然還有不同的套餐,自然是根據那些貴婦的意願,度其臉色推薦最合适的一款。賈母為了寶玉安危,就買了一日五斤香油這個套餐。

錢賈母肯定是掏了的,到了馬道婆的腰包,但這個賊婆點沒點這個香油誰知道呢?或者點幾天完事也沒人去查,但錢卻沒少拿,真是穩賺不賠一本萬利的買賣啊。

一個是不務正業為了弄銀子竟然做起幫人打官司的中介,那小門小富之家有不能了結的事,找到淨虛,淨虛再找賈家幫忙搞定,這樣她什麼都不用做,動動嘴,銀子就來了,這可比念阿彌陀佛好使多了。

張金哥退婚的官司,王熙鳳收入三千兩,淨虛拿了多少好處原文沒說,但既然找她的是無論花多少都不在乎隻要能打赢官司的張财主,還是舊相識,自然也不會虧待她。

話說這水月庵,可不隻是官司訴訟的中介,更是風月之地,是藏污納垢之所,而偏偏這些寺廟庵觀裡,年年都不少香油錢果品豆米,真真是極大的諷刺啊。

我自己親身經曆,有一年去某地旅遊,到某寺廟參觀,正殿的東南角,堆滿了桶裝油和數不清的袋裝的米面,一看就是香客供奉的。不得不說,曹公借寶玉如此呈現這個故事,也是别有深意,真是對現實的絕妙諷刺啊。

賈寶玉編的臘八粥故典,不隻為哄黛玉,還隐藏三大深意

最後,這個故事還隐隐寫出了賈府敗落根源。

衆耗問那小耗如何能比其他耗偷香芋偷的還巧,讓人聽不見也看不出來。那小耗就說,它自己也變成一個香芋,滾在香芋堆裡,暗暗的用分身法搬運,漸漸的就搬運盡了。

脂硯齋在這裡有一段批語:果然巧而且最毒。直偷者可防,此法不能防矣。看到這段情節和脂批,你會想到什麼?

我第一個想到了賈府的王熙鳳,再就是賈府的那些敗家子孫,最後是賈府人口基數最大的奴仆群體。

王熙鳳是榮府大管家,她的确有管家才幹,也把榮府上下打理得井井有條,至少能維持一種比較平衡的表面狀态。但也不得不說,她利用管家之機,中飽私囊的事也沒少幹。

比如前面說的弄權鐵檻寺,比如她拿着衆人的錢在外面放貸,就是要替李纨出的十二兩份子錢,她都看在眼裡!應該說,王熙鳳雖然一定程度上維持和延緩了榮府的沒落,但她也沒少從這座百年大廈上抽去磚瓦,她是導緻賈府敗落的衆耗中最顯眼的一個。

再就是“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劃者無一”的衆多的賈府子孫,他們也都是蛀空賈府的耗子。還記得抄檢大觀園時,探春激憤時說出的那番話:可知這樣大家族,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裡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

俗話說得好,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就像寶玉故事裡的小耗說的,當它變成了和香芋一模一樣的外形,用分身法一點一點搬運,漸漸的也就搬運盡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王熙鳳如是,坐吃山空的賈府子孫如是,那些底層的奴仆更是如此。

作者:夕四少,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