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山西農民拿一張欠條,想要兌換1100萬,專家核實為真:你父親是誰

“國以信而治天下,将以勇而鎮外邦。——施耐庵《水浒傳》”

一言既出驷馬難追,是古人對于誠信的看重。

在現代社會,個人缺少信用就會步步維艱。對于國家而言,更要以誠信取信于民,方能安定天下。

畢竟,隻有讓老百姓信服,才能自發擁護政府,才能讓社會更加長治久安。經曆了革命前輩抛頭顱灑熱血的犧牲,新中國才得以成立,經曆了風風雨雨,直到現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放前,軍隊物資極其匮乏,有時會選擇向沿途村莊征用糧草錢财,立下字據,承諾日後再還。那些征來的物資,支撐着将士們在戰場上舍命與敵人厮殺。可以說,沒有沿途村莊的支援,革命不會那麼快勝利。四十年前,山西突然有一名老農拿着張顯示金額為1100萬的欠條,要求政府兌換。

這張跨越了幾十年光陰,曆經幾代人傳承的欠條得以兌現,正是國家誠信的展現。

山西農民拿一張欠條,想要兌換1100萬,專家核實為真:你父親是誰

一、巨額欠條引轟動

四十年前,一名頭發花白穿着破舊的老農,在政府門口猶豫不決地來回踱步。從業人員看到了就上前詢問。原來這名叫郭建英的老人,手裡有張紙質泛黃的欠條,聲稱是抗

戰時期自家支援糧草後,軍官寫下的金額高達1100萬法币欠條。

現在生活困難,希望政府能夠兌現當年的承諾,歸還當年的欠款。

年代久遠,欠款金額還高,從業人員實在無法确定真僞。在确定郭建英精神正常後,這件事才被上報給上司。上司先是安撫好郭建英情緒,讓他回家等待幾天,承諾調查清楚就給他交代。

當地政府很重視這件事,馬上請求上級支援,安排鑒定專家過來。

這件事迅速地傳播開來,很多人都譏諷郭建英是想錢想瘋了,膽大包天的僞造欠條來騙錢。

山西農民拿一張欠條,想要兌換1100萬,專家核實為真:你父親是誰

專家經過幾天嚴謹的分析鑒定,證明這張欠條是真的,再也沒人有異議。當地政府派人把郭建英接來,通知了欠條的鑒定結果,沒想到老人喜極而泣。待其情緒平複,

專家趕忙詢問郭建英,他的父親是誰,這欠條為何現在才拿出來。

結合了郭建英的叙述和專家抽絲剝繭的分析,這件發生在抗戰時期的往事漸漸浮現水面。

山西農民拿一張欠條,想要兌換1100萬,專家核實為真:你父親是誰

二、魚水軍情

抗戰時期,各地烽煙四起,大批的軍隊糧草不足,需要就地補給。

但如果劫掠周圍村莊,那就和國民黨的巧取豪奪沒什麼兩樣了。在此情況下,我軍在籌集糧草時,采取打欠條方式向老百姓借來糧草,確定日後資金寬裕了老百姓能拿到欠款。雖然老百姓擁軍的情緒高漲,但由于生活困苦,解放軍主要向當地富商大戶要求借糧草。

郭建英的祖父那時是本地有名的富商,平日裡就樂善好施,面對窮苦百姓常會出手相助。當他聽說路過的解放軍戰士缺衣少食,立馬捐出了大批糧食。國家危難之際,懷着滿腔愛國情操,

郭建英祖父思量後決定捐出自己的全部身家,

但當時白銀無法直接流通,隻能換成國民政府發行的法币,共計1100萬法币的積蓄就這樣捐給了軍隊。

山西農民拿一張欠條,想要兌換1100萬,專家核實為真:你父親是誰

即便郭建英祖父說明是無償捐獻身家的,但我軍有嚴明的紀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的财物,于是

我軍軍官仍來到郭建英祖父家,給他寫了張沒有償還日期的借條,許諾戰亂結束會償還。

當地百姓也被郭建英祖父的愛國壯舉驚呆了,紛紛上門支援郭家生意,變相地為前線戰事出一份力,郭家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郭家很快引起了同行的惡意競争。但郭建英祖父始終秉承着誠信經營的理念,不肯偷工減料縮減成本,如此正直,郭家産業就在同行打壓下漸漸地不景氣了。等到郭建英父親掌家時,更是不堪重負,隻能賣掉産業不再經商,從此郭家就開始了在山裡務農的生活。

欠條是郭建英父親去世前傳郭建英的,還告訴他欠條要一直傳下去,不到迫不得已别拿出來。

山西農民拿一張欠條,想要兌換1100萬,專家核實為真:你父親是誰

三、政府誠信還欠款

郭建英原本想把欠條作為抗戰紀念代代流傳下去,可天有不測風雲,他老伴患上了重病,家裡卻沒多少錢醫治,為此還背上了債務。

于是郭建英抱着試試的心态,拿着欠條來到政府,看是否能拿到錢給妻子治病。

雖然欠條是真的,但畢竟年代久遠,萬一政府不認賬,那他也無可奈何隻能認命。

當地政府确定欠條為真後,立馬組織專家組,測算欠款到底要歸還多少金額。欠條上寫的是1100萬法币,但法币是抗戰初期發行的,到抗戰後期已嚴重貶值。

跟現有人民币購買力相比,1100萬法币隻能兌換人民币約8萬元。

兌換比例确定後,當地政府當即撥款到郭建英的賬戶上,激動得他老淚縱橫,特别感謝人民政府,這下妻子的治病錢有着落了。

山西農民拿一張欠條,想要兌換1100萬,專家核實為真:你父親是誰

我們現在看來8萬塊錢似乎不多。但是在80年代,萬元戶在全國都不多見,可以算是富裕家庭了。據家裡人回憶,那時一塊錢就可以買一斤豬肉了,冰棍才一毛錢甚至幾分錢。可以說,這8萬元巨款讓郭健英老人一家從有負債的赤貧之家,直接變成了富裕之家。當然,他現在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其先人傾力支援革命隊伍的貢獻。

結語:

郭建英祖父在國家危難之際,毅然決然地獻出全部财富,不去考慮給子孫留家産,可謂是大公無私了。

尤其是叮囑其子把欠條當作傳家寶,别輕易拿出來的氣節,顯示出這家人并不願給政府添麻煩。要不是郭建英确實難以維持生計,恐怕這張欠條還會壓在箱底不被世人所知曉。祖孫三代傳遞的這張欠條,飽含溫情,讓人唏噓不已。

我國政府的做法深得人心。沒有因為年代久遠而推三阻四不肯認賬,也沒有敷衍了事随便給出數額打發老人,而是鄭重地對待,确定欠條為真後就立馬兌換。

如此講誠信的做法,難怪我們華夏大國越來越繁榮昌盛。

曾經軍民一家親,凝聚成一股龐大力量,迅速平息了戰亂,建立了新中國。如今,全體人民共同建立和諧社會,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我們國家必然實作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水浒傳》、《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