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通信巨無霸歸來,中國移動如何撐起萬億市值?|钛度熱評

1月5日,中國移動A股挂牌上市,創近十年最大規模IPO,市值破萬億。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之後,通信營運商的主戰場将在哪裡,元宇宙、區塊鍊的預期對通信行業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飛信、咪咕之後,中國移動未來在哪些C端産品上會有新的布局?

本期《钛度熱評》特邀資深媒體人一起就話題“通信巨無霸歸來,中國移動如何撐起萬億市值?”進行了讨論,下面是部分觀點集錦。

通信巨無霸歸來,中國移動如何撐起萬億市值?|钛度熱評

廣東廣播電視台經濟觀察員郭施亮:

中國移動上市後不久,股價處于破發邊緣。因綠鞋機制的護盤支撐,中國移動短期内并無破發風險,但綠鞋護盤隻是短暫舉措,中長期還是要看移動自身的核心價值與成長能力。

截至目前,中國移動A股較H股溢價近30%。目前中國移動總市值規模1.24萬億,估值大概11倍,但每股淨資産為55.87元。

中國移動回歸A股上市,主要有幾個原因影響。其中,中國核心資産從美股摘牌,回歸A股市場,三大營運商實作AH股同步上市,有利于保護中國核心資産,避免海外資金狙擊風險。

再者,中國移動拓寬A股融資途徑,AH股同步上市,進一步提升融資效率,滿足企業中長期的持續性發展需求。

此外,中國移動此次回歸A股募資,主要用在5G精品網絡建設項目以及新一代資訊技術研發及數智生态建設項目等多個項目,通過深耕5G業務,打開新的盈利突破口。

在大資料時代與元宇宙時代下,傳統營運商在擁有龐大使用者規模的基礎上,有不少可發揮的優勢。不過,移動、電信等傳統營運商是否具備新鮮産物的發展基因,仍需要持續挖掘。

作為全球營運商的巨頭、龍頭,借着5G時代的崛起,中國移動有打開盈利增長空間的預期。但是,從資本市場的角度出發,中國移動屬于傳統營運商,市場給予的估值會比較保守,更可能視為長期市值配售的持股對象,在移動5G建設與應用場景開發未出現超預期表現前,市場對傳統營運商的估值定價還是趨于謹慎。

《财經天下》周刊編輯陽一:

三大電信巨頭齊聚A股,實作A+H兩地上市。

雖然中國電信沒有開個好頭,但其實營運商的業績還是相當可以。中國電信的财報顯示,今年前三季中國電信的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别為3265.36億元和232.27億元,營收和利潤實作了雙位數增長。

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移動營收為6486億元,淨利潤為872億元。而A股龍頭的貴州茅台,前三季度也隻有372億元的淨利潤。

三大營運商接下來A股表現将主要取決于各自在5G領域的發展情況。

中國移動在招股書中,明确寫道融資用途之一是5G建設。5G網絡成熟之後,将會帶來更多的應用場景,也能給營運商創造更多的價值。不過這還需要時間。5G網絡給營運商大規模創造價值的時間點還未到來。

野馬财經作者徐長卿:

早在2019年,受提速降費、市場飽和、激烈市場競争以及4G流量紅利逐漸消退的嚴峻挑戰,中國通信行業已經遭遇瓶頸。當依靠人口紅利的時代漸行漸遠,5G被業界看成破局的希望,三大營運也馬不停蹄的将競争向5G的陣地轉移。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底時,我國5G網絡使用者數正式突破1.6億,占到了全球5G總使用者數的89%。那一年全國已建成5G基站數量72萬個,數量占到全球半數以上。而在這些5G基站中,中國移動占據了一半。

2021年6月底,中國移動5G套餐客戶達到2.51億戶,滲透率為27%,移動ARPU(客單值)為52.2元,客戶數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總和。2021年11月,三大電信營運商公布的資料,中國移動在移動使用者、5G套餐使用者、新增5G套餐使用者占比均超過50%。

目前,中國移動已經完成5G毫米波關鍵技術驗證,計劃在今年年實作5G毫米波商用部署,而毫米波被認為是5G第二階段的必備技術,其高速大容量低延時也是萬物互聯的基礎。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合作性競争實作均衡競争和多方共赢,是電信行業不可改變的主流發展趨勢。競合共建是一場非零的博弈,合作競争的企業戰略是以博弈的思想分析和以公平合理的合作競争關系作為重點,最終達到共赢,甚至在博弈中各自實作利益最大化。

2019年下半年開始,三大營運商開啟了行業競合變革,在規範市場資費、規範銷售費用及行為方面下了大力氣,同時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也已經開啟了共建共享模式。

零壹增長創始人羅超林:

抛開非市場因素,個人是樂于見到優質标的在A股上市的(我們看美國的巨頭又在美國外上市嗎?)。當陸續出現海外上市的标的回歸A股,會給A股帶來很大的整體提升。最直接的一點就是,以後想買全球最頂級的标的,就來A股,換人民币(間接刺激升值),可以自己制定遊戲規則,可以……(不展開了,美股的很多做法,我們都可以做,但不一定選擇做)。是以,回購A股應該是長周期内的确定性事件。

回到中國移動本身,萬億市值是比對恰當的,看其股東結構、資産、使用者、基建服務等等,就知道了。舉個例子,你可以不用移動号碼發資訊打電話,不用移動網絡試試?

商業模式層面,在當下及趨勢來看,語音彩信陸續從主營變成次要業務,這是市場疊代的反應,移動也陸續切換賽道到網絡相關各類服務(上網與各類增值)。可以說手握剛需類的入口級産品(電話+網絡),才是網際網路巨頭APP的真正“水電煤”,沒有網絡的微信抖音你還會刷嗎?

是以,依托股東背景,在高管團隊不犯原則性錯誤情況下,營收或許不一定有大幅度增長,淨利潤水準還是有保障的。當然,能結合95-05後進行接地氣的創新,進行這裡使用者群的适度創投(借助CVC、戰略LP、FOF等各種形式),成為C端聚集地的戰略股東,或許可以擷取更多使用者,更多穩健商業機會。

價值研究所編輯林之柏:

作為萬衆期待的超級IPO,資本市場對中國移動好像并沒有那麼看好,在近期破發似乎也是無可避免。

事實上,移動身上的壓力并不小:一方面是單個使用者收益的下滑,人均ARPU從2017年高峰時期的60元跌至去年的50元以下;另一方面,5G基建成本和網絡維護成本水漲船高,上一财年上半年光是5G網絡建設的能源費就高達243億——對比之下,5G商用之前那一年全年能源費用才不過320億。

在壓力之下,即使資本雄厚如中國移動都隻能采取開源節流的方式,降低營運成本。比如在最近三年明顯削減社交名額,員工數也從2018年底的45.9萬降至2021年44.6萬。

節流之外,開源當然也是中國移動擺脫經營壓力的重要途徑。元宇宙、區塊鍊這些新興概念還處于探索階段,現階段要實作商業化并不現實。其實早在2020年,中國移動的家庭市場、移動市場等C端業務就出現飽和迹象,想保持高速增長的難度是非常大的。相反,在産業網際網路高速發展,數字化、智能化大潮席卷全球的情況下,掌握通信、技術優勢的中國移動,應該更加重視B端的增長空間。

野馬财經副總編輯缪淩雲:

如果從純粹的基本面來分析,中國移動可以說是一家具有一定發展潛力的白馬股。

首先是财務狀況,1.8萬億的總資産,35.05%的負債率,2741億的現金及等價物,沒有任何債務(有息借款);對應每年約8000億的營收,1000億的扣非淨利潤,3000億的經營活動流量淨額(2020年資料),安全性自然不必多說。

其次是成長空間,公司目前主營業務由語音、短彩信、無線上網、有線寬帶、應用及資訊服務五大塊組成,前四大業務很好了解,應用及資訊服務則是指ICT、IDC、雲計算、物聯網、資料專線等具體項目。

通信巨無霸歸來,中國移動如何撐起萬億市值?|钛度熱評

從上圖可以看出,無線上網及有限寬帶業務是中國移動的基石業務,且由于牌照、資源優勢,公司在這兩項業務能夠長期保持先發優勢。

例如近年興起的5G,截至2020年底,全國建成5G基站數量72萬個,數量占到全球半數以上。而在這些5G基站中,中國移動占據了一半;截至2021年6月末,中國移動4G基站數量達332萬個,占全球總數約三分之一,5G基站達50萬個,同時,公司5G套餐客戶達到2.51億戶,滲透率為27%,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總和,更不用說其它同行。

如此規模的基站數量,也是中國移動信号相對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值得重點研究的,是中國移動的應用及資訊服務業務。

從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占比從11.28%上升至17.62%,雖然依舊不到二成,但從絕對值來看,已經從757億上升到了692億(半年資料),幾近翻倍。相比上述業務,該業務表現出了更大的成長性。

例如ICT(DICT),手握海量5G資源,中國移動在該領域擁有天然的資訊通道、橋梁,能夠為客戶帶來一站式、一體化的服務;又如中國移動本就擁有海量的資料存儲、運算、處理需求,其在IDC、移動雲領域積累了相當了技術經驗,可以穩定實作雲與邊緣計算的超低延遲時間服務和超強算力下沉,将這些能力進行推廣,既有産品優勢,又能實作較低的邊際成本;還有“超級SIM”業務,數字身份(如身份證)、數字貨币、數字車鑰匙、數字門禁、數字證書一體化可以說是未來的重要發展趨勢,那“SIM”卡無疑是這些内容可供選擇的重要載體;可能鮮為人知的是,截至2021年6月末,中國移動已經擁有了超1400萬家庭安防(即智能攝像頭、智能貓眼等)使用者......

可以說,中國移動是“新基建”的重要參與者與受益方,它在很多具體領域布局業務都有自帶基因。

那麼,為什麼說中國移動具有“一定”,而非“很大”發展潛力呢?這要從兩層邏輯去了解。

其一,是它的特殊身份,無論是現實需要還是戰略規劃,中國移動需要将更多的精力、金錢放在基石業務建設,保障服務的穩定性,全面性,做更多偏社會責任、國防安全等非盈利性布局,如在偏遠地區鋪設光纖光纜,承攬部分特殊業務等,和中國郵政有着一定的類似之處。如此情況下,中國移動在創新層面的投入與爆發力就相對有限。

2018、2019、2020及2021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研發費用分别為38.65億元、66.7億元、110.99億元、57.95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别為0.52%、0.89%、1.45%、1.31%,并不算高;而此番A股IPO,所募資金的半數,也是投入5G網絡建設,做的是大音希聲之事。

同時,中國移動在5G領域的領跑,與第一大供應商華為在5G領域的成績有着很大的關系,而非自己的技術突破。

其二,基于上述原因,中國移動在營銷、服務方面并不出色,甚至可以說是短闆,這從“咪咕視訊、咪咕音樂、咪咕遊戲”等系列産品的市場反響就可以看到;當然,從7%左右的營銷費用率,也可以判斷營銷本就不是中國移動的主要戰略。

回到本次A股上市,對比兩桶油,或許更應該将中國移動了解為新基建時代的“中國建築”,做的是産業鍊“承上啟下、穩健創新”的事情,我國資訊通信産業“2G 跟随、3G 突破、4G 同步、5G 引領”的跨越式發展,也與我國建築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曆程頗為相似,當然,這是外話了。

貝多财經主理人賈小俊:

中國移動在A股上市,對自身經營來說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我們可以借此機會看到,中國移動對未來的一些規劃,如:5G、雲、千兆等,這也是未來網際網路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建設。

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持有中國移動A股比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更劃算一些。以市盈率計算,中國移動排在三家之末尾,相對增值空間更大。不過,這并不代表着買中國移動就一定能賺錢。單就通信服務商來看,移動、聯通以及電信都有不足之處,尤其是服務品質、資費透明度等。

着眼未來,中國移動對外的探索并不算少,其中包括咪咕以及之前的飛信等,而能否長久則是另外一回事兒。不過,移動的基本面向好這一基本邏輯不會變,這也依賴于其主營業務相對穩定。

最近,中國移動還傳出要進軍消費金融的消息,這一做法和聯通等較為相似。但相對而言,中國移動在金融相關領域的步伐較為緩慢,失去了先發優勢,能不能做成帶有待考證。

盤古智庫進階研究員江瀚:

中國移動的回A股上市,我們可以看到的是整個營運商又重新齊聚在了國内資本市場,我們可以把這件事分成幾個部分來分析:

首先,這些年中國的營運商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明确的趨勢,這就是營運商的通道化,特别是伴随着社交應用的全面崛起,對于營運商而言無疑是過頂傳球,無論是語音還是短信都逐漸開始示威,隻有流量經營才是營運商唯一的優勢所在,而流量也讓營運商逐漸陷入了一個通道化的尴尬境地,無論是中國移動還是其他的營運商,都已經成為了一個流量的附屬品,是以被通道化已經是營運商沒有辦法回避的一個趨勢。是以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對于各大營運商來說,要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市場競争力。

其次,從目前來說,對于營運商而言,想要颠覆微信等社交應用,給自己帶來的壓力已經幾乎不可能了,而元宇宙的崛起無疑給營運商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因為元宇宙如果要實作的話,營運商所代表的基礎設施将會是一切最關鍵的核心,而這些關鍵的應用必然會依托于營運商的基礎設施,是以對于目前的營運商而言,他們會下大力氣去推動元宇宙市場的發展,無論哪一個元宇宙最終會出現,或者說被市場所認同營運商的基礎設施都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目前各大電信營運商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雖然5g消息這些應用實際上是營運商想再次一搏,能夠真正的改變微信,對自己絕對碾壓的态勢,但是實際上來看這一點幾乎無法做到5g消息,隻能說一個更新的應用,真正能夠颠覆社交平台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是以我們也倒是不用去考慮說5g消息這個層面到底能夠給營運商帶來什麼。

百聲創始人李傑:

中國移動回歸A股并不是因為缺錢,要知道中國移動2021年平均每天至少能賺3.1億元,在A股4600多家上市公司中,2020年淨利潤超過3.1億元的隻有1354家,這意味着中國移動一天賺的錢就超過了70%的A股上市公司一年的盈利。

通過回歸A股上市,布局5G市場,有可能才是中國移動的真正意圖。在未來若幹年,将會是5G應用場景和産業生态的快速發展期,5G賦予了中國移動更多想象空間,在5G落地行業應用方面,移動5G基站超50萬個,規模居全球第一,随着在教育、醫療、礦山等應用場景地持續投入,行業領先地位将進一步得到提升和鞏固。

以巨無霸之姿強勢歸來的中國移動,如果想要撐起萬億市值,更多的方向還是應該從5G着手,畢竟在社交APP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再做C端的産品不再現實。随着工業物聯網、智能汽車、元宇宙、區塊鍊等新技術的發展,可增加裝置以增加通信盈利點,利用5G通信方面的先手優勢持續提升盈利能力。

村事話務人創始人張震:

中國移動回歸A股,重在回歸!别的方面可能就引不出太大的注意力!論市場成熟度、規模,海外的市場優勢可能比國内好些,但是資本市場需要可能性,這些年移動的可能性已經被充分的展現了,現在都是固定的模闆故事了,隻有穩定性可言。國内可能的業務闆塊基本被各大公司、各大資本打成了一片焦土!而移動的業務方面就是穩字當頭。這些新概念之類的東西想必不太會急于跟進,最有可能的就是數字基建和大資料。這兩個是中國移動的天然優勢,而且是最有潛力和動力的一塊,但是這個故事能講的話,放在全球通用。做起來還是要看實打實的産品。國内同等級别的還有兩家公司,同質化業務與打法也沒有看到新鮮感!是以穩就是最大的期待,至于别的不要苛求!

中科聞歌鄭陽:

所謂龍生龍鳳生鳳,在經曆過飛信的慘痛失敗後,移動應該認知到“基因”的影響與重要性。移動作為通信營運商擁有強大的基站覆寫面、使用者基數、國家屬性等優勢。早在2017年移動便與其他營運商聯手布局區塊鍊領域,利用區塊鍊技術建構全新的5G網絡基礎設施,同時加速5G與區塊鍊融合應用發展,試圖塑造全新的業務生态。而在更龐大的元宇宙領域移動目前也已經發力,未來若能從元宇宙的基礎生态建設着手,更加聚焦底層的技術與生态布局,或許在将來能夠再創藍海,建構元宇宙生态營運商的新身份,實作自我超越。

多少說主理人褚少軍:

不管是元宇宙還是區塊鍊,真正的産業成型,形成生态,還有較長的時間的,但不管是元宇宙還是區塊鍊,通信營運商扮演的都不是主角,還是逃不脫“管道”命運。靠通個人移動訊業務,尤其是短信和語音起價的中國移動,如今都再難以誕生曾經紅極一時的短信和語音通話業務這樣的巅峰之作了,即便類似彩鈴、飛信這樣的資料業務也再難複當年。針對C端新的布局的話,倒是有點些許期待提了多年的“融合通信産品",但是推了很多年如今也沒能推出,其中的阻力和難度可見一斑。早在2014年,中國移動就曾高調宣布即将上線“融合通信”業務,該業務上線後融合通信通過更新終端上原有的通話、短/彩信和通訊錄三大通信入口,形成以新通話、新消息和新聯系為核心的基礎通信服務。從融合通信所強調的功能亮點來看,使用者不需要單獨安裝其他應用,就可以直接像微信一樣發送文字、圖檔、位置等,手機内的短信、語音和通信錄圖示點開後就将是一個社交網絡。即便手機裡面沒有号卡,也可通過免費WiFi發送短信。看起來其實是一個革新自己的産品,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動搖一下微信的地位,但多年遲遲不出,早已錯過了時機,後續會不會出現,怎麼出現還是未知數。5G時代,中國移動參與推的“5G消息”有些當年“融合通信”的影子,但目前為止似乎還在試水,能否激起水花還未知,更别說掀起大波大浪了。

至于中國移動的未來,個人移動通信業務,尤其是短信和語音通話業務,天花闆已經很明顯了,可能反而不如流量業務來錢,但直接賣流量終歸是逃不出“管道化”的命運。非要找些中國移動未來發展的可能的話,倒不如觀望觀望目前中國移動增長得比較快的“政企業務”闆塊,也就是網際網路界經常說的B端業務,一方面得益于中國移動在C端的使用者和資料積累,實際上應該有大量的資料可以用來形成B端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政企市場;另一方面中國移動已經在“政企領域”深耕多年,根基也是不可小觑的;再者,因為疫情等因素,因為時代的發展,B端企業以及政府部門都需要大量的資料化轉型服務。簡而言之,自身的基礎和時代的發展,都賦予了中國移動在政企市場大幹一番的使命和契機。

航通社創始人李書航:

随着中移動回歸A股,中國三大通信營運商已經在國内資本市場勝利會師。當然中移動能擁有這個強大的市值,主要倒不是因為其未來成長性有多強,隻要保持好現在的狀态就可以了。對投資者而言 移動再怎麼說也是比兩桶油或者郵儲這樣的“前輩”更靠譜的投資标的。

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改變了營運商們躺着數錢的過往,以往主要依靠營運商網絡實作的通話及短信這種基礎業務,因即時通訊軟體而被“架空”。這也是移動的飛信在短暫輝煌之後,迅速沒落的主要原因。但是ott這種東西你能做,我也能做,三大營運商都通過IPTV砸了有線電視的飯碗。移動的咪咕進一步的成為視訊資源的版權方,也是延伸了這個做法。

但是很顯然像咪咕這樣的c端産品不太可能成為移動未來戰略中的主要組成部分,特别是在5G組網對終端消費者的刺激作用不大,而對于工業應用更具意義的情況下。5G的高帶寬低延遲時間等優勢。對終端消費者而言并不能看出跟4G有什麼明顯的差別,但是對于需要精度更高的礦山,自動駕駛,遠端醫療等産業應用則可能是改變遊戲規則的。這意味着和另兩家營運商一樣,移動的業務拓展在企業級5G應用上将會更有空間。

另外就是移動經過長期積累所具備的雲業務實力。在阿裡,騰訊,華為,百度等上雲之前, IDC機房本來就是營運商的活,現在隻是承接以往的老客戶,包括大量的政務及金融客戶,就是一個不小的份額。官方資料顯示,在2021年上半年,移動雲計算業務的同比增長達到118%,這一闆塊半年的收入已經趕上去年全年。随着國家對機房業務的合規要求日益收緊,一批中小IDC面臨淘汰,剩餘份額對任何一個合規經營的大廠商來說都是利好。

網際網路京日記張京科:

移動的回歸到底是巨頭覺醒,還是會孵化出更多新的科技巨頭,值得期待。在短信SP營運商時代,中國移動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巨頭。無論是投資、市場佔有率、營收利潤以及掌控媒體話語權和對抗監管部門的能力,與現今主導移動網際網路話語權的巨頭阿裡、騰訊相比,中移動等三大營運商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随着一輪輪的SP營運商治理,合法合規後的中移動等三大國企營運商讓出市場空間給民營網際網路企業,并逐漸走向背景。

網際網路得以蓬勃發展。新浪、搜狐、網易等三大門戶主導的PC網際網路,演進到了BAT等民營巨頭引領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而伴随着對民營網際網路巨頭新一輪合法合規化監管治理接近尾聲,曾經風頭一時無兩的昔日巨頭國企中移動又重新走到台前。貌似國企與民企又站到了同一起跑線,至于中移動能否與今日的民營企業巨頭騰訊阿裡競争,重塑國企輝煌,值得我們關注。

但我更期待在新一輪技術或者應用革命來臨之前,不斷有新的創新企業和技術應用出現,和華為與TikTok出海一樣,給大衆更多驚喜,不僅卷在國内,更重要是在國際上不斷創造出更多新的就業和财富。

中移動回歸A股,和數字人民币的推廣,也許代表着一種新的趨勢:國企被迫重新燃起搶占國内市場的欲望。

近兩年對網際網路的合規化治理,就像當年對彩信、彩鈴治理後,出現的網際網路國退民進一樣。

在晶片等硬科技被美國人卡脖子後,主要靠内卷的網際網路軟科技,多賣幾顆白菜和多制作幾部網劇和網遊,顯然并不足以支撐我國旺盛而急迫的科技發展夢想。

于是,老夫聊發少年狂的國企和未老先衰的民企,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钛度熱評》是由钛媒體推出的熱點事件觀察欄目,主要邀請對不同行業發展、不同商業模式有着獨到見解、深度觀察的媒體人和行業從業者,通過多角度解讀全面展示事件的影響和意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