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1950年6月北韓内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武裝幹涉北韓内政。戰火一路燒到了鴨綠江邊,嚴重威脅到了新中國的國家安全。

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政府應北韓當局的請求,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北韓,和北韓人民軍一同抗擊侵略者。有兵豈能無将,在我軍近半個世紀的武裝鬥争中,戰争早已經為我軍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指戰員。

陳赓,就是其中之一。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将門出身的陳赓從小便展示出了軍事指揮的天賦,在童年時期玩打仗遊戲時,他就能統領同村左鄰右舍的娃娃兵們,像模像樣的指揮“戰鬥”。長大後,他不僅在軍校接受過正規的軍事指揮教育,還在長年累月的帶兵實戰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可以說,陳赓絕對是一名擁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雙料軍事指揮人才,率領部隊專打惡仗、硬仗,讓他帶兵去北韓,簡直就是再合适不過了。

隻不過此時的他并不在國内,而是在越南。

1945年日本投降後,西方的殖民勢力又想重返東亞,英法兩國就重新占領了越南大部,企圖把越南重新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剛好就在北韓内戰爆發的那一年,胡志明向中國發出求援,希望借助中國的力量打破法國對越南的封鎖。為了更好地對越南提供援助,中國不僅援助越南建立了第一支現代化武裝,還在1950年7月,派出了以時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兼第四兵團的司令員陳赓為首的軍事顧問秘密進入越南,指導越南發動邊界戰役。

如此一來,陳赓就錯過了10月份第一批志願軍入朝。雖然一南一北,但是陳赓時時刻刻都在通過廣播和報紙關注着北韓局勢的一舉一動。

11月1日,陳赓結束在越南的工作,啟程回國。

傳回祖國的陳赓還沒來得及在家裡多住上幾日,陪陪自己的妻女,就主動請纓,要赴北韓參加抗美援朝戰争。得到黨中央的同意後,陳赓便馬不停蹄地由沈陽前往北韓戰場。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1951年1月底,陳赓到達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當時正值第三次戰役結束,彭老總見陳赓來了就說:

“你來得正好,我們要召開中朝軍隊進階幹部聯席會議,你也可以參加這次會議,順便也了解了解情況”。

在會議上,彭德懷作了題為《三個戰役的總結和今後的任務》報告,陳赓在認真聽取後,結合其餘人的發言,對北韓戰場上的局勢有了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其實第一次入朝的陳赓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帶兵指揮,更多的是在前後方四處巡視學習。

從北韓回來後,陳庚進行了短暫的調休。

就在此期間,北韓戰場上爆發了第四次戰役的第一階段。雖然志願軍取得了殲敵2.2萬餘人的優秀戰績,但部隊在之前幾次戰役中大量減員,兵源不足,急需第二批入朝參戰部隊進行補充。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2月19日遠在北韓的彭德懷專程回國,親自向主席彙報前線的情況,他對主席說:

“國内第二批入朝部隊要盡快拉上去,盡早做準備。現在隻有19兵團已經開過安東,還有宋時輪的九兵團在北韓休整後可參加春季攻勢,這樣第二批參戰部隊隻有6個軍,兵力不夠,我建議盡快讓新組建的、陳赓指揮的三兵團開上去,其他如楊成武和董其武兵團也要抓緊準備出國作戰。”

4月25日,陳赓便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的司令員兼政委,準備跟随部隊入朝作戰。正當一切準備就緒時,陳赓的腿又出現了問題。

在越南的條件太過艱苦,回國之後又匆匆忙忙去了北韓,始終沒有得到好的修養,這才落下了病根。開始的陳赓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不願意因為腿上的傷就失去帶兵入朝的機會。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可有些病能抗、有些病不能扛,眼看着陳赓的左腿一天天的腫大,慢慢地連走路都困難了起來。經過醫生的診斷,陳赓的左腳是因為踝關節創傷性關節炎才會腫痛,必須要留在國内治療好了才能行動。

這下陳赓的心情一下跌倒了谷底,當第三兵團已經開始入朝時,他還躺在床上養病。一直到6月份,打到第五次戰役時,陳赓的腳傷還沒有好利索。

一直到8月份,腳傷剛剛有所好轉的陳赓便拄着拐杖第二次入朝。得知陳赓入朝的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鄧華主動向彭德懷請辭,希望由入朝之後的陳赓擔任這個第一副司令。

這裡面的緣由也很簡單, 陳赓自從紅軍時期就是鄧華的上級,抗日戰争陳赓擔任386旅的旅長時,鄧華還隻是一個團政治處主任。論資曆、論經驗,鄧華都比不過陳赓,如果不是陳赓錯過了第一次入朝,這志願軍二把手的位置大機率的陳赓的。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彭德懷聽後,當即拒絕了鄧華的請求。被彭總拒絕的鄧華繼續以個人的名義向中央上報這個請求,雖然鄧華的請求不是毫無根據,但是彭德懷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總司令,他的意見也很重要。

得知此事的彭德懷立即向中央起草電報,說明了陳赓不适合擔任第一副司令的理由。也許從這來看,彭總似乎有些許不重視陳赓,對陳赓缺乏信任。

其實這恰恰是彭總的高明之處,自從彭總入朝之後,鄧華就一直跟随彭總左右,對北韓戰場的局勢比陳赓要了解。在與鄧華搭檔的過程中,彭總也對鄧華有着很高的評價,他完全擔當得起志願軍的二把手。

一切以大局為重,這才是一個優秀将領該有的表現。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彭德懷是,陳赓當然也是。進入北韓後,陳赓并沒有是以而心存不滿,和這位自己曾經的下屬,現在的上司搭檔得非常好,互相之間尊敬有加。

第二次入朝後,陳赓率先趕到了自己三兵團的指揮部,此時的三兵團指揮部内的氣氛很是沉重。原因就是三兵團入朝作戰後60軍的180師,在第五次戰役中由于與上級兵團失聯三天,被美騎一師包圍,全師大部被殲。

陳赓認真聽取了60軍軍長偉傑關于180師的戰鬥報告,但并不認可他們将這次的失利歸咎到兵團轉移,電台失聯所導緻的通訊問題上。

“我看主要原因不是這些,關鍵是這個師長沒有堅決率領全師突圍,臨陣猶豫,以至于耽誤了戰機,其實這是完全可以突圍出來的。”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在彭德懷戰後召開軍長及以上上司會議時,各兵團的一把手二把手都到了,隻有在陳赓沒有入朝前代理擔任三兵團負責人的王近山沒有來。彭德懷到場掃了一圈之後,第一句話就是問:“近山同志怎麼沒有來?”

在場的人無不被吓得不敢出聲,第五次戰役第三兵團180師這麼大的損失,王近山作為兵團第一負責人,挨頓批評是跑不掉的。

王近山不在,60軍的軍長韋傑在。

當彭德懷對第五次戰役總結,提到180師的經驗教訓時,彭德懷還是沒有忍住,當着一衆将領的面把韋傑點了起來。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韋傑!你們那個180師完全是可以突圍的,你們為什麼說他們被包圍了?他們沒有被包圍,隻是敵人跑到他們前面去了!白天沖不過去,晚上是還是咱們的天下啊,後面沒有敵人,中間也沒有敵人,晚上完全可以過去嘛,為什麼說被包圍?你這個軍長是怎麼當的?哪有一遇到堵截就砸電台,燒密碼本的?!”

韋傑也被彭總這一頓批評,罵得沒了言語,隻能低頭不語。彭總越罵越來氣,那是一個師啊,入朝以來什麼時候吃過這麼大的虧。如果韋傑和38軍的軍長梁興初一樣,在被彭總罵時頂上兩句嘴,彭總或許還沒那麼大的火氣。

可韋傑一句話也不說,這可徹底惹惱了彭德懷,對着韋傑就是一頓劈頭蓋臉地罵。在場的鄧華等人也不敢攔着,這個時候,誰說話誰挨罵。

沒辦法,洪學智和鄧華隻能找到坐在門邊上的陳赓,他們知道,陳赓雖然在這群人中入朝算晚的,可資曆卻是數一數二的。陳赓呢在隊伍裡又一直是好好先生的形象,他說話,說不定彭總能聽聽。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陳赓反應也是快,看場面有點控制不住了,就站起來說:

“老總?開半天會了,大家都一動不敢動的,是不是該吃飯了,肚子都咕咕叫了”。

彭德懷聽後,又氣又好笑,這個時候說要吃飯,也隻有陳赓敢這麼敢。彭總也清楚陳赓 這是在給韋傑解圍,罷了,該說的都說了,該罵的也罵了。

“好,既然陳赓餓了,那就先吃飯”,這一說會議室的氣氛才算緩和下來。入朝這麼久以來,面對強大的敵人和殘酷的形勢,整個志司上下都繃着一顆緊張的神經。陳赓卻不一樣,他來了之後,成天臉上笑嘻嘻的,看上去就給人一種充滿樂觀的感覺。

在戰場上,他還時常說些段子逗大家開心,緩解戰場帶來的緊張情緒。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照片中,有一張是彭德懷陳赓等人,與北韓人民軍兩位将領的合照。照片上笑得最開心的,就是陳赓,這張照片也是彭總在北韓戰場上為數不多面露笑容的照片。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陳赓清楚,越是局勢殘酷,越是對手強大,就越要注重對心态的調節,不然還沒等敵軍打敗我們,自己就先被自己打敗了。

當然,陳赓的作用可不僅僅是調節氣氛的,剛剛入朝時他就發現了美軍第五次戰役時戰術的改變,敵人在變我們也要變。第二次在朝期間,陳赓發現志願軍前五次戰役中傷亡過大,敵我傷亡比也不對等,經常出現一比二、一比三的情況。

這種情況不得不讓人深思,敵軍的炮火太過猛烈,打陣地防守戰時我們太吃虧。雖然我們打得很頑強,戰鬥意志比敵軍高出一大截,但是這麼大的傷亡也不得不重視起來。中國人民志願軍士兵的生命,每一個都很寶貴,絕對不能用傷亡換勝利。

對此,他專門提出要貫徹毛澤東的“敲牛皮糖”戰術,讓部隊打小規模的殲滅戰,還提出了針對志願軍戰術改進的五條建議。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其中就有對原有的“勢與陣地共存亡”的戰鬥理念改進的地方,他沒有過分強調陣地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強調依靠陣地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

這倒不是說要弱化士兵們的戰鬥意志和守住陣地的重要性,而是說可以在戰術上将陣地防禦戰打得更加聰明些,即儲存有生力量也是守住陣地的關鍵。這一點和毛主席提出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觀點不謀而合。

死打硬拼,不僅傷亡巨大,人都被打沒了,陣地自然守不住;而如果在給予敵人巨大殺傷的同時,能儲存有生力量,即便陣地丢失,也能趁着敵人沒有立足時予以反擊,奪回陣地。

1952年2月,陳赓再次回國處理國内的事務,沒過多久,他又接到了第三次入朝的指令。這次入朝主要是因為彭總的身體出現問題,要回國治病,是以派陳赓來代理彭總在北韓的職務。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其實彭總的身體一直不好,到了北韓之後更是每況愈下,中央軍委也是再三要求彭總回國治病,但都被彭總以公務繁忙為由給拒絕了。

這次是陳赓親自帶着主席和中央的指令來的,彭總隻好決定四月份啟程回國。在回國之前,彭總還是放心不下北韓局勢,他和陳赓說:

“如果實作停戰,我想以鄧華為志願軍總司令,甘泗為政委,楊得志為副司令。但如果打下去,你就出任司令員。”

從這我們能看出彭總對陳赓的信任,彭總清楚,如果停戰,鄧華等人就可以處理好北韓的局勢,陳赓還有很多國内的事情需要他處理。可一旦仗要繼續打下去,也就陳赓的資曆和能力能擔當起志願軍一把手的位置。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4月8号,陳赓召開中國人民志願軍黨委會,确立了彭總走後的主要分工,此時鄧華副司令也在國内治病,北韓戰場上的抓全局工作落到了陳赓一個人的頭上。

在陳赓視察前線部隊時,對我軍改良後的“貓耳洞”贊不絕口。當時已經是戰争後期,可敵軍的炮火依舊猛烈。為了減少敵軍炮火的殺傷,在一線的志願軍将士就把“貓耳朵洞”通過坑道互相連接配接,擴大空間。加入作戰工事的特點後,當地人靠近陣地時就可以從坑道中一躍而起給予打擊。

這樣一來,不僅戰士們的活動空間變大了,空氣也變得更加流通。陳赓看出了這種“貓耳洞”在一線戰鬥時的妙處,就指令第三兵團率先将自己的一線陣地全部坑道化,互相打通并且加強。

有了實踐的經驗,他還在志願軍總部召開了軍長級會議,他下令各軍互相總結互相學習,必須把坑道搞好,形成完整的攻防體系。美國的指揮官曾經說中國的軍隊不是來打仗的。是來修地下長城的。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到了北韓戰場結束時,中國人民志願軍修築的坑道總長大約在1290公裡,戰壕和交通壕的長度大概在6240公裡,這麼一算志願軍在北韓戰場上修築的坑道和戰壕确實比萬裡長城還要長。

在上甘嶺戰役中,敵軍的炮火足足把志願軍陣地的山頭削掉近兩米,可依舊沒有讓15軍失去戰鬥力,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上甘嶺陣地上的坑道工事。上甘嶺戰役之前,陳赓了解到上甘嶺陣地的坑道工事還沒有搞好。

他便從三兵團調來了一批有修築坑道經驗的士兵攜帶炸藥等裝備,連續奮戰三個月,把上甘嶺地區的坑道工事完工。是以雖然我軍陣地上的炮火連天,但隐藏在山體内部的坑道有效的減少了我志願軍将士的傷亡。

北韓戰争:陳赓搞戰術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裡,為何位居鄧華之下

打到最後,美軍第七師都近乎崩潰,無論多少輪的炮火,志願軍的槍聲就是不停。

除了坑道外,志願軍也在這次戰役中改變了以往的戰術打法。西線的反擊戰術明顯更加靈活,對敵軍薄弱的地方不斷進行有限的攻擊。

志願軍也不去打指揮部,就這麼一個連一個連,一個營一個營的去打掉。看着好像沒有什麼損失,可一個多月的戰鬥後,敵軍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少了一萬五千多人。好不容易占了的陣地也留不到手裡,剛剛打下了就被奪回去。

其實這就是陳赓對志願軍戰術改革後的成果,上甘嶺一戰也充分證明了陳赓獨特的指揮才能。

文/紀案

參考資料:《陳赓三次入朝記》尹家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