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战火一路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政府应朝鲜当局的请求,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一同抗击侵略者。有兵岂能无将,在我军近半个世纪的武装斗争中,战争早已经为我军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指战员。

陈赓,就是其中之一。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将门出身的陈赓从小便展示出了军事指挥的天赋,在童年时期玩打仗游戏时,他就能统领同村左邻右舍的娃娃兵们,像模像样的指挥“战斗”。长大后,他不仅在军校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指挥教育,还在长年累月的带兵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可以说,陈赓绝对是一名拥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料军事指挥人才,率领部队专打恶仗、硬仗,让他带兵去朝鲜,简直就是再合适不过了。

只不过此时的他并不在国内,而是在越南。

1945年日本投降后,西方的殖民势力又想重返东亚,英法两国就重新占领了越南大部,企图把越南重新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刚好就在朝鲜内战爆发的那一年,胡志明向中国发出求援,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打破法国对越南的封锁。为了更好地对越南提供援助,中国不仅援助越南建立了第一支现代化武装,还在1950年7月,派出了以时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兼第四兵团的司令员陈赓为首的军事顾问秘密进入越南,指导越南发动边界战役。

如此一来,陈赓就错过了10月份第一批志愿军入朝。虽然一南一北,但是陈赓时时刻刻都在通过广播和报纸关注着朝鲜局势的一举一动。

11月1日,陈赓结束在越南的工作,启程回国。

返回祖国的陈赓还没来得及在家里多住上几日,陪陪自己的妻女,就主动请缨,要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得到党中央的同意后,陈赓便马不停蹄地由沈阳前往朝鲜战场。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1951年1月底,陈赓到达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当时正值第三次战役结束,彭老总见陈赓来了就说:

“你来得正好,我们要召开中朝军队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你也可以参加这次会议,顺便也了解了解情况”。

在会议上,彭德怀作了题为《三个战役的总结和今后的任务》报告,陈赓在认真听取后,结合其余人的发言,对朝鲜战场上的局势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其实第一次入朝的陈赓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带兵指挥,更多的是在前后方四处巡视学习。

从朝鲜回来后,陈庚进行了短暂的调休。

就在此期间,朝鲜战场上爆发了第四次战役的第一阶段。虽然志愿军取得了歼敌2.2万余人的优秀战绩,但部队在之前几次战役中大量减员,兵源不足,急需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进行补充。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2月19日远在朝鲜的彭德怀专程回国,亲自向主席汇报前线的情况,他对主席说:

“国内第二批入朝部队要尽快拉上去,尽早做准备。现在只有19兵团已经开过安东,还有宋时轮的九兵团在朝鲜休整后可参加春季攻势,这样第二批参战部队只有6个军,兵力不够,我建议尽快让新组建的、陈赓指挥的三兵团开上去,其他如杨成武和董其武兵团也要抓紧准备出国作战。”

4月25日,陈赓便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准备跟随部队入朝作战。正当一切准备就绪时,陈赓的腿又出现了问题。

在越南的条件太过艰苦,回国之后又匆匆忙忙去了朝鲜,始终没有得到好的修养,这才落下了病根。开始的陈赓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不愿意因为腿上的伤就失去带兵入朝的机会。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可有些病能抗、有些病不能扛,眼看着陈赓的左腿一天天的肿大,慢慢地连走路都困难了起来。经过医生的诊断,陈赓的左脚是因为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才会肿痛,必须要留在国内治疗好了才能行动。

这下陈赓的心情一下跌倒了谷底,当第三兵团已经开始入朝时,他还躺在床上养病。一直到6月份,打到第五次战役时,陈赓的脚伤还没有好利索。

一直到8月份,脚伤刚刚有所好转的陈赓便拄着拐杖第二次入朝。得知陈赓入朝的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主动向彭德怀请辞,希望由入朝之后的陈赓担任这个第一副司令。

这里面的缘由也很简单, 陈赓自从红军时期就是邓华的上级,抗日战争陈赓担任386旅的旅长时,邓华还只是一个团政治处主任。论资历、论经验,邓华都比不过陈赓,如果不是陈赓错过了第一次入朝,这志愿军二把手的位置大概率的陈赓的。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彭德怀听后,当即拒绝了邓华的请求。被彭总拒绝的邓华继续以个人的名义向中央上报这个请求,虽然邓华的请求不是毫无根据,但是彭德怀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他的意见也很重要。

得知此事的彭德怀立即向中央起草电报,说明了陈赓不适合担任第一副司令的理由。也许从这来看,彭总似乎有些许不重视陈赓,对陈赓缺乏信任。

其实这恰恰是彭总的高明之处,自从彭总入朝之后,邓华就一直跟随彭总左右,对朝鲜战场的局势比陈赓要了解。在与邓华搭档的过程中,彭总也对邓华有着很高的评价,他完全担当得起志愿军的二把手。

一切以大局为重,这才是一个优秀将领该有的表现。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彭德怀是,陈赓当然也是。进入朝鲜后,陈赓并没有因此而心存不满,和这位自己曾经的下属,现在的领导搭档得非常好,相互之间尊敬有加。

第二次入朝后,陈赓率先赶到了自己三兵团的指挥部,此时的三兵团指挥部内的气氛很是沉重。原因就是三兵团入朝作战后60军的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由于与上级兵团失联三天,被美骑一师包围,全师大部被歼。

陈赓认真听取了60军军长伟杰关于180师的战斗报告,但并不认可他们将这次的失利归咎到兵团转移,电台失联所导致的通讯问题上。

“我看主要原因不是这些,关键是这个师长没有坚决率领全师突围,临阵犹豫,以至于耽误了战机,其实这是完全可以突围出来的。”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在彭德怀战后召开军长及以上领导会议时,各兵团的一把手二把手都到了,只有在陈赓没有入朝前代理担任三兵团负责人的王近山没有来。彭德怀到场扫了一圈之后,第一句话就是问:“近山同志怎么没有来?”

在场的人无不被吓得不敢出声,第五次战役第三兵团180师这么大的损失,王近山作为兵团第一负责人,挨顿批评是跑不掉的。

王近山不在,60军的军长韦杰在。

当彭德怀对第五次战役总结,提到180师的经验教训时,彭德怀还是没有忍住,当着一众将领的面把韦杰点了起来。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韦杰!你们那个180师完全是可以突围的,你们为什么说他们被包围了?他们没有被包围,只是敌人跑到他们前面去了!白天冲不过去,晚上是还是咱们的天下啊,后面没有敌人,中间也没有敌人,晚上完全可以过去嘛,为什么说被包围?你这个军长是怎么当的?哪有一遇到堵截就砸电台,烧密码本的?!”

韦杰也被彭总这一顿批评,骂得没了言语,只能低头不语。彭总越骂越来气,那是一个师啊,入朝以来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如果韦杰和38军的军长梁兴初一样,在被彭总骂时顶上两句嘴,彭总或许还没那么大的火气。

可韦杰一句话也不说,这可彻底惹恼了彭德怀,对着韦杰就是一顿劈头盖脸地骂。在场的邓华等人也不敢拦着,这个时候,谁说话谁挨骂。

没办法,洪学智和邓华只能找到坐在门边上的陈赓,他们知道,陈赓虽然在这群人中入朝算晚的,可资历却是数一数二的。陈赓呢在队伍里又一直是好好先生的形象,他说话,说不定彭总能听听。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陈赓反应也是快,看场面有点控制不住了,就站起来说:

“老总?开半天会了,大家都一动不敢动的,是不是该吃饭了,肚子都咕咕叫了”。

彭德怀听后,又气又好笑,这个时候说要吃饭,也只有陈赓敢这么敢。彭总也清楚陈赓 这是在给韦杰解围,罢了,该说的都说了,该骂的也骂了。

“好,既然陈赓饿了,那就先吃饭”,这一说会议室的气氛才算缓和下来。入朝这么久以来,面对强大的敌人和残酷的形势,整个志司上下都绷着一颗紧张的神经。陈赓却不一样,他来了之后,成天脸上笑嘻嘻的,看上去就给人一种充满乐观的感觉。

在战场上,他还时常说些段子逗大家开心,缓解战场带来的紧张情绪。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照片中,有一张是彭德怀陈赓等人,与朝鲜人民军两位将领的合照。照片上笑得最开心的,就是陈赓,这张照片也是彭总在朝鲜战场上为数不多面露笑容的照片。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陈赓清楚,越是局势残酷,越是对手强大,就越要注重对心态的调节,不然还没等敌军打败我们,自己就先被自己打败了。

当然,陈赓的作用可不仅仅是调节气氛的,刚刚入朝时他就发现了美军第五次战役时战术的改变,敌人在变我们也要变。第二次在朝期间,陈赓发现志愿军前五次战役中伤亡过大,敌我伤亡比也不对等,经常出现一比二、一比三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深思,敌军的炮火太过猛烈,打阵地防守战时我们太吃亏。虽然我们打得很顽强,战斗意志比敌军高出一大截,但是这么大的伤亡也不得不重视起来。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的生命,每一个都很宝贵,绝对不能用伤亡换胜利。

对此,他专门提出要贯彻毛泽东的“敲牛皮糖”战术,让部队打小规模的歼灭战,还提出了针对志愿军战术改进的五条建议。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其中就有对原有的“势与阵地共存亡”的战斗理念改进的地方,他没有过分强调阵地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依靠阵地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

这倒不是说要弱化士兵们的战斗意志和守住阵地的重要性,而是说可以在战术上将阵地防御战打得更加聪明些,即保存有生力量也是守住阵地的关键。这一点和毛主席提出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观点不谋而合。

死打硬拼,不仅伤亡巨大,人都被打没了,阵地自然守不住;而如果在给予敌人巨大杀伤的同时,能保存有生力量,即便阵地丢失,也能趁着敌人没有立足时予以反击,夺回阵地。

1952年2月,陈赓再次回国处理国内的事务,没过多久,他又接到了第三次入朝的命令。这次入朝主要是因为彭总的身体出现问题,要回国治病,所以派陈赓来代理彭总在朝鲜的职务。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其实彭总的身体一直不好,到了朝鲜之后更是每况愈下,中央军委也是再三要求彭总回国治病,但都被彭总以公务繁忙为由给拒绝了。

这次是陈赓亲自带着主席和中央的命令来的,彭总只好决定四月份启程回国。在回国之前,彭总还是放心不下朝鲜局势,他和陈赓说:

“如果实现停战,我想以邓华为志愿军总司令,甘泗为政委,杨得志为副司令。但如果打下去,你就出任司令员。”

从这我们能看出彭总对陈赓的信任,彭总清楚,如果停战,邓华等人就可以处理好朝鲜的局势,陈赓还有很多国内的事情需要他处理。可一旦仗要继续打下去,也就陈赓的资历和能力能担当起志愿军一把手的位置。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4月8号,陈赓召开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会,确立了彭总走后的主要分工,此时邓华副司令也在国内治病,朝鲜战场上的抓全局工作落到了陈赓一个人的头上。

在陈赓视察前线部队时,对我军改良后的“猫耳洞”赞不绝口。当时已经是战争后期,可敌军的炮火依旧猛烈。为了减少敌军炮火的杀伤,在一线的志愿军将士就把“猫耳朵洞”通过坑道相互连接,扩大空间。加入作战工事的特点后,当地人靠近阵地时就可以从坑道中一跃而起给予打击。

这样一来,不仅战士们的活动空间变大了,空气也变得更加流通。陈赓看出了这种“猫耳洞”在一线战斗时的妙处,就命令第三兵团率先将自己的一线阵地全部坑道化,相互打通并且加固。

有了实践的经验,他还在志愿军总部召开了军长级会议,他下令各军相互总结相互学习,必须把坑道搞好,形成完整的攻防体系。美国的指挥官曾经说中国的军队不是来打仗的。是来修地下长城的。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到了朝鲜战场结束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修筑的坑道总长大约在1290公里,战壕和交通壕的长度大概在6240公里,这么一算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修筑的坑道和战壕确实比万里长城还要长。

在上甘岭战役中,敌军的炮火足足把志愿军阵地的山头削掉近两米,可依旧没有让15军失去战斗力,其中最大的功臣就是上甘岭阵地上的坑道工事。上甘岭战役之前,陈赓了解到上甘岭阵地的坑道工事还没有搞好。

他便从三兵团调来了一批有修筑坑道经验的士兵携带炸药等装备,连续奋战三个月,把上甘岭地区的坑道工事完工。因此虽然我军阵地上的炮火连天,但隐藏在山体内部的坑道有效的减少了我志愿军将士的伤亡。

朝鲜战争:陈赓搞战术革新,坑道修了1290公里,为何位居邓华之下

打到最后,美军第七师都近乎崩溃,无论多少轮的炮火,志愿军的枪声就是不停。

除了坑道外,志愿军也在这次战役中改变了以往的战术打法。西线的反击战术明显更加灵活,对敌军薄弱的地方不断进行有限的攻击。

志愿军也不去打指挥部,就这么一个连一个连,一个营一个营的去打掉。看着好像没有什么损失,可一个多月的战斗后,敌军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少了一万五千多人。好不容易占了的阵地也留不到手里,刚刚打下了就被夺回去。

其实这就是陈赓对志愿军战术改革后的成果,上甘岭一战也充分证明了陈赓独特的指挥才能。

文/纪案

参考资料:《陈赓三次入朝记》尹家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