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錫聯14歲參軍,18年後老母來尋,再見面時已是縱隊司令

1947年12月9日,湖北麻城,晉冀魯豫解放軍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正在作戰室緊張地忙碌着。這年8月,在中央軍委的訓示下,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别山,直插蔣家王朝心髒,開辟大别山根據地。為了“圍剿”劉鄧大軍,蔣介石調集數十萬大軍,兩軍交戰,戰況十分慘烈。為了配合平漢戰役的軍事行動,三縱從皖西轉戰麻城,時間緊迫,陳錫聯已經一天一夜沒合眼了。

正當陳錫聯聚精會神地研究作戰方案時,司令部的電話突然響起,趙參謀處長接起電話,聽到電話裡的内容後,他欣喜地喊了一聲,立刻引來司令部所有人的注意。趙參謀處長有些不好意思,對陳錫聯說道:“

司令員,兩個好消息,你兄弟被六縱隊找去當向導了,還有,老太太今天要來看你。

陳錫聯放下手中的地圖,用疑惑的眼神看向趙參謀處長。于是,趙參謀處長将電話裡的内容詳細叙述了一遍......

陳錫聯14歲參軍,18年後老母來尋,再見面時已是縱隊司令

陳錫聯

農民帶路,突然開口:我哥哥叫陳錫聯

1947年12月的一天,六縱支援前線作戰,途徑湖北黃安(今紅安)一帶時,因對當地的地形不甚了解,于是請當地的一個農民幫忙帶路。部隊經過連續幾個小時的跋涉,即将走出黃安時,這位農民突然開口說道:“我隻能帶你們到這裡了,家裡還有老母親,離家太久她不放心。”

六縱的戰士們大多是農民出身,了解這個兄弟的難處,但不免有些好奇,問道:“家裡隻有你一個人嗎?其他兄弟姐妹到哪裡去了?”

這位農民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回答道:“

家裡倒是還有一個哥哥,但他十四歲就參加了紅軍,後來再沒有回來,18年過去了,我聽說一支解放軍從黃安路過,便出來打聽哥哥的下落,結果遇到了你們。

陳錫聯14歲參軍,18年後老母來尋,再見面時已是縱隊司令

解放軍行軍

戰士參軍,18年未歸,許多戰士聯想到自己的經曆,于是饒有興緻地詢問道:“你哥哥叫什麼名字?說不定我們認識。”

我哥哥叫陳錫聯,聽說他是炸毀日軍機場的大英雄呢!你們知道他的消息嗎?

”農民的心中燃起一絲希望。

陳錫聯?三縱司令員?

”六縱的戰士們面面相觑,眼前這個人竟然是陳司令員的弟弟?戰士們不敢怠慢,立刻向縱隊首長彙報了此事。

當趙參謀處長講述完事情經過後,陳錫聯陷入沉思之中,是啊,他離鄉18年,也不知道家裡的母親和弟弟怎麼樣了。這次行軍打仗,麻城離黃安不過百十餘裡,但他還是抽不出時間回家看望親人。他的思緒又回到了小時候,努力搜尋着關于母親和弟弟的記憶......

陳錫聯14歲參軍,18年後老母來尋,再見面時已是縱隊司令

從“放牛倌”到“小鋼炮”

1915年,陳錫聯出生于湖北黃安高橋鎮彭家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的上面還有兩個姐姐。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陳錫聯的父親在種田之餘,還要到村子附近打一些零工。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一次務工時,陳父不幸被砸身亡,而父親離世時,母親正懷着陳錫聯的弟弟。

家裡的頂梁柱走了,為了不拖累大家庭,母親帶着四個孩子分離出來,以種田、打零工為生,一個人含辛茹苦照顧四個孩子長大,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年幼的陳錫聯跑到地主家放牛,村後的山坡上總會出現一個瘦弱的身影。然而不論他如何謹小慎微、兢兢業業,還是逃不過地主的侮辱和打罵,他實在承受不住逃跑回家,母親看着遍體鱗傷的兒子,心疼地說:“咱不去了。”

然而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母親還是低下了頭,帶着孩子們出門乞讨。她的遠房小叔子陳芝斌,欺上瞞下,橫行鄉裡,認為陳家母子丢了他的臉面,将陳母毒打了一頓,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陳錫聯14歲參軍,18年後老母來尋,再見面時已是縱隊司令

紅軍反“六路圍剿”作戰

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

14歲的陳錫聯緊緊攥着拳頭,決定報名參軍,為民除害。

黃安縣是紅色之鄉,爆發過轟轟烈烈的黃麻起義。在紅色力量的感召下,在一個深夜,陳錫聯悄悄解下母親防止他逃跑,綁在他手上的線頭,參加了工農紅軍,正式成為革命隊伍中的一員。

陳錫聯年少熱血,又滿懷抱負,很快在徐向前率領的紅一軍中脫穎而出。1930年,紅一軍三出平漢路,重創國民黨軍,陳錫聯作戰英勇,榮獲“

小鋼炮

” 的美稱。

1931年11月,黃安戰役打響,陳錫聯離家咫尺之遙,但由于戰事緊急,他還來不及回家看望母親,就又一次奔赴前線作戰。1933年10月,在紅四方面軍反六路“圍剿”作戰中,陳錫聯率領263團猛沖猛打,将四川軍閥打得七零八落。

戰役結束後,陳錫聯升任第4軍第11師政委,這一年他才剛滿18歲,就取得了如此顯赫的功勳。

陳錫聯14歲參軍,18年後老母來尋,再見面時已是縱隊司令

日機轟炸

夜襲陽明堡,打出成名作

陳錫聯的成名之作,當屬抗戰時期的夜襲陽明堡,這是抗戰時期戰果最為輝煌的戰鬥之一。

陳錫聯帶領戰士們夜襲機場,摧毀24架日軍飛機,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嚣張氣焰,有力支援了友軍在正面戰場的作戰。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長驅直入,向山西發起進攻,規模浩大的太原會戰打響。在太原會戰期間,八路軍團結抗日武裝力量,取得平型關戰役的完勝,不久後,忻口戰役打響,國民黨20萬大軍和八路軍主力聯合作戰,延緩日軍進攻的腳步,夜襲陽明堡就發生在忻口戰役期間。

1937年10月,陳錫聯率領八路軍129師第385旅769團進駐山西代縣以南的蘇郎口村。部隊進村後,陳錫聯看到頭上不時有日軍飛機飛過,于是詢問老鄉:“這些飛機哪來的?”老鄉回答說:“附近的陽明堡鎮,敵人在那裡建了一個飛機場,應該是從那裡飛過來的。”

附近有敵人的飛機場?陳錫聯心頭有些發癢,他回想起劉伯承師長在他臨走時交代他的一番話:“

到了晉北後,要小心謹慎,也要積極尋找戰機,摸清情況,部署周到,動作突然幹脆!

”陳錫聯心想,這正是大好良機,于是将偷襲日軍機場的想法告訴了戰士們,戰士們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

為了摸清敵人機場的内部部署和外部警戒情況,陳錫聯拜訪了晉綏軍一位團長。那個團長是個“慫包”,得知陳錫聯要偷襲機場,急忙勸說道:“皇軍可不好惹啊!更别說他們的飛機,像長了眼睛,朝着敝部狂轟亂炸,現在敝人隻剩一個連了!”

陳錫聯14歲參軍,18年後老母來尋,再見面時已是縱隊司令

夜襲陽明堡

陳錫聯沒想到這位團長能臉不紅心不跳地說出這般喪氣的話來,于是匆匆告辭,帶着團裡的幾個營長到陽明堡的山頭上進行實地考察,終于摸清了敵人飛機的行動規律,一般在晚上,敵機基本會悉數回機場,這是大好的時機。

10月19夜,夜襲陽明堡戰鬥打響。在陳錫聯的指揮下,11連負責主攻,10連提供掩護,向敵人發起猛烈進攻。在清掃完守敵後,戰士們把手榴彈塞進機腹,随即拉響手榴彈,一時間,陽明堡機場火光一片,爆炸聲連綿不絕。

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敵人的24架飛機就被悉數摧毀。

戰鬥結束後,陳錫聯受到八路軍總部表彰,他的照片被印在報紙上,向全國人民宣揚他的事迹。在千裡之外的湖北黃安高橋鎮彭家村,陳錫聯的母親捧着一份報紙,激動得掉下了眼淚,向身邊的小兒子說道:“

這是你哥哥啊!他還活着!還成了大英雄了!

直到此時,她才知道自己的兒子為什麼要參軍,還有什麼比趕跑日本侵略者更痛快的事?但她又想到兒子數年未歸,在前線不知狀況如何,身為母親的她不免有些心酸。

陳錫聯14歲參軍,18年後老母來尋,再見面時已是縱隊司令

舊社會讨飯的婦女

18年後母子相見

1947年12月,陳錫聯率領三縱轉戰麻城,離家隻有百十餘裡的路程,但前方戰事緊急,陳錫聯顧不上回家,沒日沒夜的制定作戰計劃。

如果不是他的兄弟給六縱帶路,恐怕又錯過了母子相見的機會。

六縱首長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刻派戰士把陳錫聯的母親送到三縱司令部,與陳錫聯見面。陳錫聯的母親剛進門,戰士們便圍了上來,開玩笑地說:“老媽媽,你看我們誰是你的兒子呀?”

陳錫聯的母親笑着擺擺手:“我認得,我認得,你們都不是。”

這時,陳錫聯從屋裡走出,喊了一聲;“母親!”

陳母不顧一切地撲了過來,緊緊攥住陳錫聯的手,哽咽地說道:“

是啊!這是我的兒!模樣沒有變,就是比以前黑了些,也胖了些!

陳錫聯14歲參軍,18年後老母來尋,再見面時已是縱隊司令

陳錫聯把母親請到屋子裡,噓寒問暖,回憶其往事時,母親仍不甚唏噓:“你走的第二年,蔣介石的匪幫就來了,說我是紅軍家屬,搶走了我的吃飯碗,我沒有辦法,讨飯讨了幾年。後來聽說紅軍回來了,我一路讨飯去尋你,差點病死在道上......”

陳錫聯聽着母親叙述着往事,回想起母親的艱辛,忍不住落下淚來。

第二天,三縱要開拔了,陳錫聯不放心母親,問道:“娘,你看你還有什麼需要不?”

母親搖搖頭,說道:“

看到你,娘什麼都不要了,隻要你安心打仗,把敵人消滅光就行

。”

陳錫聯拗不過母親,偷偷在母親的口袋裡塞了兩塊銀元,目送母親離去,自己也率部奔赴新的戰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