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锡联14岁参军,18年后老母来寻,再见面时已是纵队司令

1947年12月9日,湖北麻城,晋冀鲁豫解放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正在作战室紧张地忙碌着。这年8月,在中央军委的指示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蒋家王朝心脏,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为了“围剿”刘邓大军,蒋介石调集数十万大军,两军交战,战况十分惨烈。为了配合平汉战役的军事行动,三纵从皖西转战麻城,时间紧迫,陈锡联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了。

正当陈锡联聚精会神地研究作战方案时,司令部的电话突然响起,赵参谋处长接起电话,听到电话里的内容后,他欣喜地喊了一声,立刻引来司令部所有人的注意。赵参谋处长有些不好意思,对陈锡联说道:“

司令员,两个好消息,你兄弟被六纵队找去当向导了,还有,老太太今天要来看你。

陈锡联放下手中的地图,用疑惑的眼神看向赵参谋处长。于是,赵参谋处长将电话里的内容详细叙述了一遍......

陈锡联14岁参军,18年后老母来寻,再见面时已是纵队司令

陈锡联

农民带路,突然开口:我哥哥叫陈锡联

1947年12月的一天,六纵支援前线作战,途径湖北黄安(今红安)一带时,因对当地的地形不甚了解,于是请当地的一个农民帮忙带路。部队经过连续几个小时的跋涉,即将走出黄安时,这位农民突然开口说道:“我只能带你们到这里了,家里还有老母亲,离家太久她不放心。”

六纵的战士们大多是农民出身,理解这个兄弟的难处,但不免有些好奇,问道:“家里只有你一个人吗?其他兄弟姐妹到哪里去了?”

这位农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回答道:“

家里倒是还有一个哥哥,但他十四岁就参加了红军,后来再没有回来,18年过去了,我听说一支解放军从黄安路过,便出来打听哥哥的下落,结果遇到了你们。

陈锡联14岁参军,18年后老母来寻,再见面时已是纵队司令

解放军行军

战士参军,18年未归,许多战士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于是饶有兴致地询问道:“你哥哥叫什么名字?说不定我们认识。”

我哥哥叫陈锡联,听说他是炸毁日军机场的大英雄呢!你们知道他的消息吗?

”农民的心中燃起一丝希望。

陈锡联?三纵司令员?

”六纵的战士们面面相觑,眼前这个人竟然是陈司令员的弟弟?战士们不敢怠慢,立刻向纵队首长汇报了此事。

当赵参谋处长讲述完事情经过后,陈锡联陷入沉思之中,是啊,他离乡18年,也不知道家里的母亲和弟弟怎么样了。这次行军打仗,麻城离黄安不过百十余里,但他还是抽不出时间回家看望亲人。他的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努力搜寻着关于母亲和弟弟的记忆......

陈锡联14岁参军,18年后老母来寻,再见面时已是纵队司令

从“放牛倌”到“小钢炮”

1915年,陈锡联出生于湖北黄安高桥镇彭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陈锡联的父亲在种田之余,还要到村子附近打一些零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一次务工时,陈父不幸被砸身亡,而父亲离世时,母亲正怀着陈锡联的弟弟。

家里的顶梁柱走了,为了不拖累大家庭,母亲带着四个孩子分离出来,以种田、打零工为生,一个人含辛茹苦照顾四个孩子长大,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年幼的陈锡联跑到地主家放牛,村后的山坡上总会出现一个瘦弱的身影。然而不论他如何谨小慎微、兢兢业业,还是逃不过地主的侮辱和打骂,他实在承受不住逃跑回家,母亲看着遍体鳞伤的儿子,心疼地说:“咱不去了。”

然而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下,母亲还是低下了头,带着孩子们出门乞讨。她的远房小叔子陈芝斌,欺上瞒下,横行乡里,认为陈家母子丢了他的脸面,将陈母毒打了一顿,骂骂咧咧地离开了。

陈锡联14岁参军,18年后老母来寻,再见面时已是纵队司令

红军反“六路围剿”作战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14岁的陈锡联紧紧攥着拳头,决定报名参军,为民除害。

黄安县是红色之乡,爆发过轰轰烈烈的黄麻起义。在红色力量的感召下,在一个深夜,陈锡联悄悄解下母亲防止他逃跑,绑在他手上的线头,参加了工农红军,正式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陈锡联年少热血,又满怀抱负,很快在徐向前率领的红一军中脱颖而出。1930年,红一军三出平汉路,重创国民党军,陈锡联作战英勇,荣获“

小钢炮

” 的美称。

1931年11月,黄安战役打响,陈锡联离家咫尺之遥,但由于战事紧急,他还来不及回家看望母亲,就又一次奔赴前线作战。1933年10月,在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剿”作战中,陈锡联率领263团猛冲猛打,将四川军阀打得七零八落。

战役结束后,陈锡联升任第4军第11师政委,这一年他才刚满18岁,就取得了如此显赫的功勋。

陈锡联14岁参军,18年后老母来寻,再见面时已是纵队司令

日机轰炸

夜袭阳明堡,打出成名作

陈锡联的成名之作,当属抗战时期的夜袭阳明堡,这是抗战时期战果最为辉煌的战斗之一。

陈锡联带领战士们夜袭机场,摧毁24架日军飞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力支援了友军在正面战场的作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长驱直入,向山西发起进攻,规模浩大的太原会战打响。在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团结抗日武装力量,取得平型关战役的完胜,不久后,忻口战役打响,国民党20万大军和八路军主力联合作战,延缓日军进攻的脚步,夜袭阳明堡就发生在忻口战役期间。

1937年10月,陈锡联率领八路军129师第385旅769团进驻山西代县以南的苏郎口村。部队进村后,陈锡联看到头上不时有日军飞机飞过,于是询问老乡:“这些飞机哪来的?”老乡回答说:“附近的阳明堡镇,敌人在那里建了一个飞机场,应该是从那里飞过来的。”

附近有敌人的飞机场?陈锡联心头有些发痒,他回想起刘伯承师长在他临走时交代他的一番话:“

到了晋北后,要小心谨慎,也要积极寻找战机,摸清情况,部署周到,动作突然干脆!

”陈锡联心想,这正是大好良机,于是将偷袭日军机场的想法告诉了战士们,战士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为了摸清敌人机场的内部部署和外部警戒情况,陈锡联拜访了晋绥军一位团长。那个团长是个“怂包”,得知陈锡联要偷袭机场,急忙劝说道:“皇军可不好惹啊!更别说他们的飞机,像长了眼睛,朝着敝部狂轰乱炸,现在敝人只剩一个连了!”

陈锡联14岁参军,18年后老母来寻,再见面时已是纵队司令

夜袭阳明堡

陈锡联没想到这位团长能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出这般丧气的话来,于是匆匆告辞,带着团里的几个营长到阳明堡的山头上进行实地考察,终于摸清了敌人飞机的行动规律,一般在晚上,敌机基本会悉数回机场,这是大好的时机。

10月19夜,夜袭阳明堡战斗打响。在陈锡联的指挥下,11连负责主攻,10连提供掩护,向敌人发起猛烈进攻。在清扫完守敌后,战士们把手榴弹塞进机腹,随即拉响手榴弹,一时间,阳明堡机场火光一片,爆炸声连绵不绝。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敌人的24架飞机就被悉数摧毁。

战斗结束后,陈锡联受到八路军总部表彰,他的照片被印在报纸上,向全国人民宣扬他的事迹。在千里之外的湖北黄安高桥镇彭家村,陈锡联的母亲捧着一份报纸,激动得掉下了眼泪,向身边的小儿子说道:“

这是你哥哥啊!他还活着!还成了大英雄了!

直到此时,她才知道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参军,还有什么比赶跑日本侵略者更痛快的事?但她又想到儿子数年未归,在前线不知状况如何,身为母亲的她不免有些心酸。

陈锡联14岁参军,18年后老母来寻,再见面时已是纵队司令

旧社会讨饭的妇女

18年后母子相见

1947年12月,陈锡联率领三纵转战麻城,离家只有百十余里的路程,但前方战事紧急,陈锡联顾不上回家,没日没夜的制定作战计划。

如果不是他的兄弟给六纵带路,恐怕又错过了母子相见的机会。

六纵首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派战士把陈锡联的母亲送到三纵司令部,与陈锡联见面。陈锡联的母亲刚进门,战士们便围了上来,开玩笑地说:“老妈妈,你看我们谁是你的儿子呀?”

陈锡联的母亲笑着摆摆手:“我认得,我认得,你们都不是。”

这时,陈锡联从屋里走出,喊了一声;“母亲!”

陈母不顾一切地扑了过来,紧紧攥住陈锡联的手,哽咽地说道:“

是啊!这是我的儿!模样没有变,就是比以前黑了些,也胖了些!

陈锡联14岁参军,18年后老母来寻,再见面时已是纵队司令

陈锡联把母亲请到屋子里,嘘寒问暖,回忆其往事时,母亲仍不甚唏嘘:“你走的第二年,蒋介石的匪帮就来了,说我是红军家属,抢走了我的吃饭碗,我没有办法,讨饭讨了几年。后来听说红军回来了,我一路讨饭去寻你,差点病死在道上......”

陈锡联听着母亲叙述着往事,回想起母亲的艰辛,忍不住落下泪来。

第二天,三纵要开拔了,陈锡联不放心母亲,问道:“娘,你看你还有什么需要不?”

母亲摇摇头,说道:“

看到你,娘什么都不要了,只要你安心打仗,把敌人消灭光就行

。”

陈锡联拗不过母亲,偷偷在母亲的口袋里塞了两块银元,目送母亲离去,自己也率部奔赴新的战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