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到宰相家中赴宴,出宮前登高一望,突然下令:滿門抄斬!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他幼年貧窮以放牧為生,後入皇覺寺出家為僧,并且雲遊四方。恰逢亂世,朱元璋毅然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中反抗元朝。

在那之後的24年中,朱元璋先是陸續消滅割據的各大勢力,自稱為吳王。随後又以“驅逐胡虜,恢複中華” 為号召,派遣徐達、常遇春舉兵北伐,推翻元朝統治。

朱元璋舉兵北伐到他即皇帝位于應天府期間曆時不過1年,正值新年伊始,朱元璋改國号為大明,年号為洪武年。

朱元璋是明代的開國皇帝,他殺伐決斷、鐵腕治國,制造無數朝堂大案,每一樁案件牽連甚廣震動朝野。

朱元璋到宰相家中赴宴,出宮前登高一望,突然下令:滿門抄斬!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性格溫良,他在晚年為給太子一個容易治理的朝堂,大肆屠戮開國功臣,以至于給後世留下殘暴的印象。朱元璋一生制造無數朝野大案,而其中最受人矚目的非“胡惟庸案”莫屬。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圖謀不軌之名誅殺丞相胡惟庸,屠滅三族連坐其親朋黨羽,案件中株連一萬五千多人。

随後他又借該案件幾興大獄,使“胡惟庸案”不斷牽連擴大,甚至在該案發生後10年,功臣太師李擅長等人也因和胡惟庸有交往而被賜死,家屬成年者七十餘人皆被誅殺。

還有一些朝臣尚未涉案過深,全家則被貶到偏遠地區,這場案件前前後後總共株連王公貴族共三萬人,資料之大讓人心驚。

朱元璋到宰相家中赴宴,出宮前登高一望,突然下令:滿門抄斬!

朱元璋在誅殺胡惟庸後,宣布廢除中書省,不再設立丞相,胡惟庸也成為最後一任中書省丞相。

胡惟庸是明代的開國功臣,他在朱元璋未稱帝時投于他的帳下,大明建國後胡惟庸官運亨通,僅用6年時間便官拜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胡惟庸做丞相7年,他十分懂得博朱元璋歡心,加上他的才幹,胡惟庸的權勢地位非一般官員可比。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坐久了,離最高的位置也隻有一步之遙,或許正因如此朱元璋對他起了忌憚之心。

朱元璋到宰相家中赴宴,出宮前登高一望,突然下令:滿門抄斬!

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稱自家的井裡湧出大量醴泉,随後他便邀請朱元璋到自己觀賞祥瑞之兆。

朱元璋聽聞丞相家出現祥瑞之象欣然前往,誰知就在他走到西華門時,一名叫雲奇的太監突然沖到皇帝的車馬前,緊拉住缰繩不讓他繼續前行。

侍衛将太監拿下亂棍齊下,太監卻仍指向胡惟庸家方向不肯退下,朱元璋心感不妙,立即登上城牆上眺望。

他在高處看向胡惟庸家中牆道裡藏着士兵,并且刀槍林立,似乎設下了一個包圍圈在等待着誰“入甕”。

朱元璋到宰相家中赴宴,出宮前登高一望,突然下令:滿門抄斬!

緊接着朱元璋就下令對胡惟庸全家滿門抄斬,這場明代開國初期長達10多年的大案也拉開了序幕。

後世對胡惟庸的記載多數源于明代的文獻記錄,很多人認為胡惟庸已有不臣之心,算是咎由自取。也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在胡惟庸邀請朱元璋去他家前四天,就有人告發他謀反,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怎麼還會欣然赴宴?以此來看雲奇攔車救駕的美談純屬捏造。

朱元璋到宰相家中赴宴,出宮前登高一望,突然下令:滿門抄斬!

另外明代史籍中關于胡惟庸案的記載多有沖突之處,當時就有人懷疑胡惟庸是否造反并沒有實據,而從朱元璋借這件事幾次大興牢獄,也可以看出朱元璋為了推行中央集權制是在借題發揮,很有可能他給胡惟庸的罪名是一個莫須有的由頭。

從宏觀的曆史來看,當時的君權和相權已經開始産生沖突,胡惟庸案則是帝王廢黜丞相制度的一個引火索,為的就是徹底剝奪相權,進一步加強君權。

胡惟庸案對曆史的影響意義重大,自他以後曆史上再無丞相,君主專制也進一步加深。當代有史學家借鑒史料進行深刻分析,最終斷定胡惟庸案從頭到尾是一個冤案。

朱元璋到宰相家中赴宴,出宮前登高一望,突然下令:滿門抄斬!

當然胡惟庸案是否是冤案目前還沒有得到官方的權威認證,事情已經過去數百年之久,很多細節已經湮滅在曆史的洪流中,不知道胡惟庸是否還能正名?

·聲明:内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