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鑒寶專家花17萬“巧取”乾隆真迹,轉手8000萬賣掉,結果意外反轉

韓愈的《師說》中有這樣一句話:“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意思是說所知道的道理有先有後,技能學術各有研究方向。這句話其實與現在我們說的“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大同小異,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隔行如隔山,不要寄希望于自己成為全能選手,能夠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緻,其實也就已經成功了。

鑒寶專家花17萬“巧取”乾隆真迹,轉手8000萬賣掉,結果意外反轉

是以,在鑒别“寶物”真假這件事情上,出現了很多“專家”。為了提高專家們的專業素養,避免很多人因為找到僞專家而遭受蒙騙,很多具有廣泛認知度的電視節目應運而生。

比如央視的《鑒寶》、北京衛視的《天下收藏》、湖南衛視的《藝術玩家》等等,裡面的專家真實能力也是有強有弱,但隻要能夠在節目中露臉,至少也是有幾分實力的。隻不過在貪念面前,很多人控制不了内心的欲望,進而導緻鑒寶人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鑒寶專家花17萬“巧取”乾隆真迹,轉手8000萬賣掉,結果意外反轉

2010年12月,對于朱雲兄弟而言,是極為難過的,因為他們的傳家寶被“專家”賣出了8736萬元的天價,但這筆可觀的收入卻與他們沒有絲毫關系了。這件事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還得從2009年的一次鑒寶節目說起。

2009年9月,朱雲和弟弟帶着家裡的《嵩陽漢柏圖》,滿懷信心的到河南衛視去鑒寶,希望能夠滿足内心的期待,那就是希望得到專家一個肯定的回答,然後給出一個估價。也就不枉此行了,但他們心中自然也明白,很多鑒寶人把自己的傳家寶拿來之後,都被專家從各個角度分析之後,成為了赝品,自然也就沒有了實際的轉賣價值了。

朱雲和弟弟帶上節目的《嵩陽漢柏圖》,是很有來頭的。清朝時期的“康乾盛世”,可謂舉世聞名,在這樣一個強盛時期,自然會把文化推向一個新的巅峰。更何況《嵩陽漢柏圖》乃是乾隆帝禦筆畫小軸,這如果是真迹的話,價值不可估量。

鑒寶專家花17萬“巧取”乾隆真迹,轉手8000萬賣掉,結果意外反轉

但讓朱雲失望的是,這幅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寶貝,卻在鑒寶節目中被專家說是赝品。當時的專家叫劉岩,是一位十分有威望的鑒寶人,雖然是赝品,但這幅畫也不是一文不值,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這确實是一幅古畫。

要給這幅“赝品”估價的話,劉岩給出了三萬元的價格。因為不是真迹,能夠給出這樣的價格,其實也算很不錯了。但讓朱雲和弟弟喜出望外的是,專家劉岩可是一位熱心腸的人,他願意當一位中間人,為兩兄弟尋找一個合适的買家,價格更是給到了17萬。

估價三萬的畫,在專家的撮合之下,以17萬的價格成交,真的是撿到寶貝了。然而就在兩兄弟還在感恩戴德的感謝專家時,時隔一年,就從17萬賣到了八千多萬。當這則消息傳到兩兄弟耳朵裡的時候,真的是如同五雷轟頂。

鑒寶專家花17萬“巧取”乾隆真迹,轉手8000萬賣掉,結果意外反轉

氣不過的兩兄弟直接把專家劉岩告上了法庭,但經過仔細調查之後才發現,這個“專家”劉岩其實是冒用别人的履歷在行走江湖,因為多年來确實有了豐富的經驗,孰真孰假一時間還真難以說清楚。

更可氣的是,這個僞專家還一本正經的說:“鑒寶本來就是這樣,任何意想不到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鑒寶有風險,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更加意想不到的是,朱雲和弟弟還敗訴了,原因是證據不足。

小結

專家劉岩确實是一個僞專家,是很可恨的。冒用别人的履歷在外面招搖撞騙,實在是可氣又沒有良知。低價“巧取”乾隆真迹之後,轉手就賣出了天價,這賺錢的方式,有違良知。

鑒寶專家花17萬“巧取”乾隆真迹,轉手8000萬賣掉,結果意外反轉

鑒寶有風險,做之前還需謹慎,這句話倒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不僅僅是鑒寶,在生活中其他事情面前,也要慎重的考慮之後,再去做,這樣可以減少後悔的幾率。

參考資料:《師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