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鉴宝专家花17万“巧取”乾隆真迹,转手8000万卖掉,结果意外反转

韩愈的《师说》中有这样一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思是说所知道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这句话其实与现在我们说的“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大同小异,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隔行如隔山,不要寄希望于自己成为全能选手,能够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其实也就已经成功了。

鉴宝专家花17万“巧取”乾隆真迹,转手8000万卖掉,结果意外反转

所以,在鉴别“宝物”真假这件事情上,出现了很多“专家”。为了提高专家们的专业素养,避免很多人因为找到伪专家而遭受蒙骗,很多具有广泛认知度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

比如央视的《鉴宝》、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湖南卫视的《艺术玩家》等等,里面的专家真实能力也是有强有弱,但只要能够在节目中露脸,至少也是有几分实力的。只不过在贪念面前,很多人控制不了内心的欲望,从而导致鉴宝人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鉴宝专家花17万“巧取”乾隆真迹,转手8000万卖掉,结果意外反转

2010年12月,对于朱云兄弟而言,是极为难过的,因为他们的传家宝被“专家”卖出了8736万元的天价,但这笔可观的收入却与他们没有丝毫关系了。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还得从2009年的一次鉴宝节目说起。

2009年9月,朱云和弟弟带着家里的《嵩阳汉柏图》,满怀信心的到河南卫视去鉴宝,希望能够满足内心的期待,那就是希望得到专家一个肯定的回答,然后给出一个估价。也就不枉此行了,但他们心中自然也明白,很多鉴宝人把自己的传家宝拿来之后,都被专家从各个角度分析之后,成为了赝品,自然也就没有了实际的转卖价值了。

朱云和弟弟带上节目的《嵩阳汉柏图》,是很有来头的。清朝时期的“康乾盛世”,可谓举世闻名,在这样一个强盛时期,自然会把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巅峰。更何况《嵩阳汉柏图》乃是乾隆帝御笔画小轴,这如果是真迹的话,价值不可估量。

鉴宝专家花17万“巧取”乾隆真迹,转手8000万卖掉,结果意外反转

但让朱云失望的是,这幅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宝贝,却在鉴宝节目中被专家说是赝品。当时的专家叫刘岩,是一位十分有威望的鉴宝人,虽然是赝品,但这幅画也不是一文不值,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确实是一幅古画。

要给这幅“赝品”估价的话,刘岩给出了三万元的价格。因为不是真迹,能够给出这样的价格,其实也算很不错了。但让朱云和弟弟喜出望外的是,专家刘岩可是一位热心肠的人,他愿意当一位中间人,为两兄弟寻找一个合适的买家,价格更是给到了17万。

估价三万的画,在专家的撮合之下,以17万的价格成交,真的是捡到宝贝了。然而就在两兄弟还在感恩戴德的感谢专家时,时隔一年,就从17万卖到了八千多万。当这则消息传到两兄弟耳朵里的时候,真的是如同五雷轰顶。

鉴宝专家花17万“巧取”乾隆真迹,转手8000万卖掉,结果意外反转

气不过的两兄弟直接把专家刘岩告上了法庭,但经过仔细调查之后才发现,这个“专家”刘岩其实是冒用别人的简历在行走江湖,因为多年来确实有了丰富的经验,孰真孰假一时间还真难以说清楚。

更可气的是,这个伪专家还一本正经的说:“鉴宝本来就是这样,任何意想不到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鉴宝有风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更加意想不到的是,朱云和弟弟还败诉了,原因是证据不足。

小结

专家刘岩确实是一个伪专家,是很可恨的。冒用别人的简历在外面招摇撞骗,实在是可气又没有良知。低价“巧取”乾隆真迹之后,转手就卖出了天价,这赚钱的方式,有违良知。

鉴宝专家花17万“巧取”乾隆真迹,转手8000万卖掉,结果意外反转

鉴宝有风险,做之前还需谨慎,这句话倒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不仅仅是鉴宝,在生活中其他事情面前,也要慎重的考虑之后,再去做,这样可以减少后悔的几率。

参考资料:《师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