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25歲即位,已經具有斷事能力,為何雍正還要留下四大輔臣

在古代曆史上,老皇帝在臨終前,除了确認繼承人以外,往往還會宣布輔政大臣。這些輔政大臣主要就是幫助新皇帝,讓他盡快熟悉政務,早日走上正軌。在清朝,皇帝安排輔政大臣這件事,并不少見。

比如順治、康熙、乾隆、同治,都有輔政大臣的幫助,不過乾隆卻與其他人情況不同。我們先來看看其他幾位,皇太極去世時很突然,他都來不及指定繼承人,結果導緻豪格與多爾衮的戰争。

不過多爾衮和豪格,都沒有坐上皇位,最後繼承皇位的,是年僅六歲的福臨。雖然皇太極沒有指定輔政大臣,但在當時,順治有多爾衮和濟爾哈朗輔佐,還有一個能幹的母親孝莊,使得他逐漸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順治去世前,就為康熙留下了輔政大臣,就是清朝最著名的四大輔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鳌拜。鹹豐皇帝駕崩前,也為同治留下了“顧命八大臣”。這些皇帝留下輔政大臣,其目的都主要源于一個。

乾隆25歲即位,已經具有斷事能力,為何雍正還要留下四大輔臣

那就是新皇帝還太小,順治即位時隻有六歲,況且他也不一定是皇太極屬意的繼承人,如果沒有多爾衮等人輔佐,他根本什麼都還不懂。康熙雖然從小得到祖母孝莊教導,他也聰明過人,可他即位的時候也才八歲。

同治的情況也一樣,他即位的時候才六歲,遠遠沒到親政的年紀。再者鹹豐去世前,已經開始不放心慈禧,于是他任命八個輔政大臣,一來希望他們幫助同治,二來希望他們能制衡慈禧。

由此可見,清朝皇帝任命輔政大臣,其主要原因是新帝年幼,沒有能力親政。可乾隆25歲即位,已經具有斷事能力,他的情況與太爺爺順治、爺爺康熙都不同,為何雍正還要留下四大輔臣呢?

乾隆25歲即位,已經具有斷事能力,為何雍正還要留下四大輔臣

第一、維護皇權

清朝經過雍正十三年的統治,已經将“康乾盛世”推到一個新高度,即便如此,政權依然不是十分穩定。雍正繼承皇位後,很多人都并不服氣,特别是參與過九子奪嫡的皇子的黨羽。

就算雍正即位後,已經将這些黨羽悉數鏟除,可隐患始終存在。就比如允?和允禵,雖然被囚禁着,可朝中依然有支援他們的勢力。這時候乾隆根基不穩,一旦他們有異心,乾隆沒人幫助的話,便會很危險。

是以雍正才特意任命張廷玉、鄂爾泰、允祿和允禮為輔政大臣,張廷玉和鄂爾泰都是雍正很信任的人,他們一個可以為乾隆出謀劃策,一個可以幫乾隆帶兵。至于允祿和允禮,兩人是皇室宗親,可以有效抑制住,宗親中有異心的人。

乾隆25歲即位,已經具有斷事能力,為何雍正還要留下四大輔臣

第二、乾隆沒有經驗

乾隆在康熙、雍正兩代皇帝的心中,早已是将來的繼承人選,乾隆小的時候,也有幸得到祖父親自教導。雍正即位初期,就秘密立下诏書,将乾隆立為皇太子。雖然是秘密立儲,可滿朝文武都心照不宣。

不過,在教育方面,雍正始終還是虧欠了兒子。康熙晚年,雍正忙于奪嫡,完全忽略了對兒子的教育。直到他順利繼承皇位,才開始着重培養乾隆,但也隻是加重教育,沒有過多讓他參與朝政之事。

再者,雍正又與康熙不同,他一生都沒有南巡過,乾隆連監國試水的機會都沒有。到了雍正晚年時期,才漸漸讓其參與一些政事,可都是作為配角出現,主要還是張廷玉等人去解決。如此一來,乾隆即便是到了25歲,卻也對政事手足無措。這時候,輔政大臣就顯得尤為重要。

乾隆25歲即位,已經具有斷事能力,為何雍正還要留下四大輔臣

第三、完成雍正遺願

雍正是位勤勉的皇帝,他一生都專注于國事,推行“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一系列改革政策。隻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這些政策還沒完全成熟,這讓雍正放心不下。對于這些政策最清楚的人,除了雍正,就隻有曾經與他一起見證的大臣。

乾隆即位後,固然會繼續推行這些政策,可到底要達成怎樣的效果,才是雍正心裡最滿意的,這一點他并不清楚。是以有了輔政大臣,他們就能協助乾隆,共同将這些政策推行下去,并且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使清朝進入到更加鼎盛的狀态。

乾隆25歲即位,已經具有斷事能力,為何雍正還要留下四大輔臣

四、維護邊疆問題

康熙在位的時候,為了擴張版圖,花費了很多錢财,導緻雍正即位時,國庫很是緊張。後來雍正休養生息,并且推行各種改革政策,漸漸解決了國庫的問題。但是休養生息,就難免忽略了邊疆的問題。

雍正晚年時,國庫已經十分充盈,然而邊疆戰亂開始爆發。他擔心兒子登基後,不會處理這些邊疆問題,是以必須留下一些了解情況的人,去幫助他解決。張廷玉、鄂爾泰、允祿和允禮四人,曾經都幫助雍正解決過這類問題,是以他們能幫到乾隆。

乾隆25歲即位,已經具有斷事能力,為何雍正還要留下四大輔臣

這四點,就是雍正留下輔政大臣的主要原因,而他之是以選擇這四位,一是他們都熟悉雍正一朝的政務,可以直接幫助到乾隆;二是他們都有特長,可以在不同方面,幫助到乾隆;三是他們都是雍正極其信任的人。

通過雍正任命輔政大臣一事,也可以看出,他确實一生都奉獻給了大清。在位十三年,從來沒有怠慢過政事,就連臨終時,都要為大清鋪好後路。是以說“康乾盛世”,雍正占據了很大部分功勞。

(參考文獻《清史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