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25岁即位,已经具有断事能力,为何雍正还要留下四大辅臣

在古代历史上,老皇帝在临终前,除了确认继承人以外,往往还会宣布辅政大臣。这些辅政大臣主要就是帮助新皇帝,让他尽快熟悉政务,早日走上正轨。在清朝,皇帝安排辅政大臣这件事,并不少见。

比如顺治、康熙、乾隆、同治,都有辅政大臣的帮助,不过乾隆却与其他人情况不同。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几位,皇太极去世时很突然,他都来不及指定继承人,结果导致豪格与多尔衮的战争。

不过多尔衮和豪格,都没有坐上皇位,最后继承皇位的,是年仅六岁的福临。虽然皇太极没有指定辅政大臣,但在当时,顺治有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佐,还有一个能干的母亲孝庄,使得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皇帝。

顺治去世前,就为康熙留下了辅政大臣,就是清朝最著名的四大辅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咸丰皇帝驾崩前,也为同治留下了“顾命八大臣”。这些皇帝留下辅政大臣,其目的都主要源于一个。

乾隆25岁即位,已经具有断事能力,为何雍正还要留下四大辅臣

那就是新皇帝还太小,顺治即位时只有六岁,况且他也不一定是皇太极属意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多尔衮等人辅佐,他根本什么都还不懂。康熙虽然从小得到祖母孝庄教导,他也聪明过人,可他即位的时候也才八岁。

同治的情况也一样,他即位的时候才六岁,远远没到亲政的年纪。再者咸丰去世前,已经开始不放心慈禧,于是他任命八个辅政大臣,一来希望他们帮助同治,二来希望他们能制衡慈禧。

由此可见,清朝皇帝任命辅政大臣,其主要原因是新帝年幼,没有能力亲政。可乾隆25岁即位,已经具有断事能力,他的情况与太爷爷顺治、爷爷康熙都不同,为何雍正还要留下四大辅臣呢?

乾隆25岁即位,已经具有断事能力,为何雍正还要留下四大辅臣

第一、维护皇权

清朝经过雍正十三年的统治,已经将“康乾盛世”推到一个新高度,即便如此,政权依然不是十分稳定。雍正继承皇位后,很多人都并不服气,特别是参与过九子夺嫡的皇子的党羽。

就算雍正即位后,已经将这些党羽悉数铲除,可隐患始终存在。就比如允?和允禵,虽然被囚禁着,可朝中依然有支持他们的势力。这时候乾隆根基不稳,一旦他们有异心,乾隆没人帮助的话,便会很危险。

因此雍正才特意任命张廷玉、鄂尔泰、允禄和允礼为辅政大臣,张廷玉和鄂尔泰都是雍正很信任的人,他们一个可以为乾隆出谋划策,一个可以帮乾隆带兵。至于允禄和允礼,两人是皇室宗亲,可以有效抑制住,宗亲中有异心的人。

乾隆25岁即位,已经具有断事能力,为何雍正还要留下四大辅臣

第二、乾隆没有经验

乾隆在康熙、雍正两代皇帝的心中,早已是将来的继承人选,乾隆小的时候,也有幸得到祖父亲自教导。雍正即位初期,就秘密立下诏书,将乾隆立为皇太子。虽然是秘密立储,可满朝文武都心照不宣。

不过,在教育方面,雍正始终还是亏欠了儿子。康熙晚年,雍正忙于夺嫡,完全忽略了对儿子的教育。直到他顺利继承皇位,才开始着重培养乾隆,但也只是加重教育,没有过多让他参与朝政之事。

再者,雍正又与康熙不同,他一生都没有南巡过,乾隆连监国试水的机会都没有。到了雍正晚年时期,才渐渐让其参与一些政事,可都是作为配角出现,主要还是张廷玉等人去解决。如此一来,乾隆即便是到了25岁,却也对政事手足无措。这时候,辅政大臣就显得尤为重要。

乾隆25岁即位,已经具有断事能力,为何雍正还要留下四大辅臣

第三、完成雍正遗愿

雍正是位勤勉的皇帝,他一生都专注于国事,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一系列改革政策。只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这些政策还没完全成熟,这让雍正放心不下。对于这些政策最清楚的人,除了雍正,就只有曾经与他一起见证的大臣。

乾隆即位后,固然会继续推行这些政策,可到底要达成怎样的效果,才是雍正心里最满意的,这一点他并不清楚。因此有了辅政大臣,他们就能协助乾隆,共同将这些政策推行下去,并且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使清朝进入到更加鼎盛的状态。

乾隆25岁即位,已经具有断事能力,为何雍正还要留下四大辅臣

四、维护边疆问题

康熙在位的时候,为了扩张版图,花费了很多钱财,导致雍正即位时,国库很是紧张。后来雍正休养生息,并且推行各种改革政策,渐渐解决了国库的问题。但是休养生息,就难免忽略了边疆的问题。

雍正晚年时,国库已经十分充盈,然而边疆战乱开始爆发。他担心儿子登基后,不会处理这些边疆问题,所以必须留下一些了解情况的人,去帮助他解决。张廷玉、鄂尔泰、允禄和允礼四人,曾经都帮助雍正解决过这类问题,所以他们能帮到乾隆。

乾隆25岁即位,已经具有断事能力,为何雍正还要留下四大辅臣

这四点,就是雍正留下辅政大臣的主要原因,而他之所以选择这四位,一是他们都熟悉雍正一朝的政务,可以直接帮助到乾隆;二是他们都有特长,可以在不同方面,帮助到乾隆;三是他们都是雍正极其信任的人。

通过雍正任命辅政大臣一事,也可以看出,他确实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清。在位十三年,从来没有怠慢过政事,就连临终时,都要为大清铺好后路。所以说“康乾盛世”,雍正占据了很大部分功劳。

(参考文献《清史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