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壽命很長,在位時間也僅次于康熙,再加上他風流好色,後宮規模始終非常龐大。光是有名有姓的妃嫔,就有四十多人。如果算上那些沒有冊封,沒有記載的女子,更是難以計算。在乾隆四十一年時,已經66歲的老皇帝又舉行了一次選秀。
這個時候的乾隆,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此時的這些女子,再也沒有肩負為皇家開枝散葉的使命了,也的确沒有誰為乾隆生下了子嗣。她們更多的意義,是給乾隆以慰藉,給他青春活力的感受。是以,這些秀女的地位普遍不高,一般都被封為常在、貴人。
但是,有個出自滿洲鑲藍旗,叫做伊爾根覺羅氏的女子卻是例外。她直接被指定為循嫔,雖然在因為乾隆的生母崇慶太後去世,冊封禮儀推遲,但喪期過後,馬上還是得到了這個尊号。
循嫔在同期的秀女中,地位是最高的,這不僅僅是幸運,而是有着兩個重要原因。首先,她的出身就很不錯,父親伊爾根覺羅·桂林和祖父鶴年都擔任過兩廣總督,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乾隆厚待他們的女兒,也是籠絡權臣的一種手段。
其次,循嫔長相清秀可人,性格溫婉,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在冊立诏書上,循嫔被贊為“毓自名家,昭茲粹質,播芳聲于椒殿。壸教能間,迓蕃祉于萱闱。慈歡懋洽,既協鳴璜之譽。”雖然有着溢美之詞,但也是根據伊爾根覺羅氏的優點而寫的。
隻不過,因為乾隆年紀太大,雖然寵愛循嫔,也沒有能與她生下一兒半女,這恐怕也是循嫔最大的遺憾。沒有子嗣,自然也沒有能進一步晉封的理由。
直到乾隆五十九年,為了迎接在位六十周年的慶典,乾隆特意開恩,晉封了一批女子,其中就包括了循嫔伊爾根覺羅氏。她被封為循妃,正式跨入進階妃子的行列之中。可是,誰也沒想到,一樁意想不到的禍事,就是在三年之後随之而來。
那是在嘉慶二年,乾隆已經将皇位讓給了兒子嘉慶,自己當太上皇。然而,他依然實際把握着全力,後宮之事更是有着絕對的話語權。這一年的九月,是循妃的40歲的生日,按例内務府會準備禮物,以乾隆的名義贈送給循妃的。
然而,由于辦事人員的疏忽,循妃的禮物卻在五月就發放了。這本來是一件小事,但乾隆退位之後,性格更加古怪,再加上人老了疑神疑鬼,為此竟然暴跳如雷。他不僅斥責嚴懲了相關人員,而且話裡話外還透露出對循妃的不滿。
循妃從小在高官家庭長大,随後就入了宮,她循規蹈矩,從來沒有惹是生非,哪裡見過這種架勢。盡管不是她本人的錯,但看到太上皇乾隆如此大動肝火,心裡實在忐忑不安。她是一個心思細膩,自怨自艾的女子,總擔心乾隆會記挂此事,總是心神不甯。
也就是在宮中極度壓抑的狀況下,循妃終于因為心結而染病,而且一病不起,兩個月後就離開了人世。乾隆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是小題大做了。在愧疚之下,乾隆指令要以貴妃之禮安葬伊爾根據羅氏,這也實際上追尊她為貴妃。
人死不能複生,這又有什麼用處呢?而且,乾隆本人也在一年多之後去世,此時的循貴妃還沒有入土。她的不幸遭遇,恰如其分地诠釋了“伴君如伴虎”這句話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