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複仇,儒家的《禮記·曲禮上》曾有記載:“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一直以來,世人對複仇一事,都保持着對立的觀點,一方堅持認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另一方則認為“冤冤相報何時了”,若不是法律的及時出現,恐怕這場論戰還要再持續個幾千年。不過,當親生兒子死在自己眼前時,美國的這位老父親,卻沒那麼好的脾氣。

衆所周知,美國曆史上曾發生過一場規模最大的内戰,即南北戰争。最初,這場戰争的宗旨,是為了實作國内統一,可是到了後來,卻逐漸變成了消滅奴隸制的革命戰争。據戰後統計,此戰共造成75萬名士兵死亡,40多萬名士兵傷殘,如果再加上沒有登記在冊的,恐怕傷亡人數還遠不止于此。最重要的是,不少平民也在戰争中遭到波及,就像傑克漢森的兩個兒子一樣。
傑克·漢森,一個具有蘇格蘭和愛爾蘭血統的移民,美國田納西州斯圖爾特縣的一個種植園主。受過良好教育的他,性格安靜,從不張揚,與妻子和10個孩子平靜地生活在一起。1861年,美國南北戰争爆發,懷揣理想的美國男兒紛紛投向戰場,但漢森卻不想倒向任何一方,對他而言,能在這亂世之中尋一處安穩之地,是最幸福不過的了。
然而,戰争是無情的,任何一個心存幻想的人,都注定無法獨善其身。1862年的一天,漢森的兩個兒子正在離家不遠的森林裡打獵,好巧不巧的是,他們遇到了北方軍的巡邏隊,北方軍長官認為他倆是南方軍的探子。于是,長官下令将二人綁在樹上,執行槍決。随後,長官又把他們的屍體帶回城内遊街示衆,而這一幕,恰好被漢森看到了。
漢森今年已經60歲了,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他,卻提前經曆了喪子之痛,一時之間,他竟急火攻心,昏死了過去。蘇醒之後,漢森先看了眼在一旁哭泣的妻子,又看了看默不作聲的兒子們,然後,他将被丢棄在家門口的兩個兒子的屍體就地掩埋,并立了一座墓碑。在兒子墓前靜坐了幾日後,漢森把妻兒都送到了親戚家,自己則去倉庫拿出了一把惠特沃斯步槍,獨自走上複仇之路。
實際上,漢森多年以前就是一個老獵戶,他一手精湛的射擊技術,完全稱得上是專業級的。他不但将惠特沃斯步槍進行了一番改造,提高了它的射擊精度與距離,還到處尋找那支害死他兒子的北方軍部隊,他打算親手擊斃那個殘酷的北方軍長官。幾經探查,漢森預測出了這支部隊接下來的動向,于是他提前埋伏在一個山洞裡,準備在遠處實施狙擊行動。
次日清晨,随着一聲清脆的槍響,漢森在900碼開外擊斃了北方軍指揮官。在那之後,漢森不斷給這支部隊造成麻煩,加上之前那名長官,他一共擊斃了130名北方軍士兵,把整支隊伍搞得人心惶惶。後來,盡管北方軍一把火燒毀了漢森的莊園,但他本人卻安然無恙,大仇得報之後,他又再次尋回妻兒,到另一處平靜的地方繼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