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是我國近代史上中非常有争議性的一個人物,他出身好,相貌佳,35歲之前風光體面,但後來卻遭軟禁了54年,即使張學良被軟禁時,每年差不多要開銷一個團的經費,但老蔣就是不放張學良自由,而且臨終前還要交代自己的兒子蔣經國不要放出張學良。

直至蔣經國逝世,李登輝執政,張學良才全面恢複了人身自由,也許是失去自由的那些時間裡,張學良反倒沒有多少煩憂,不過他每天還是早上七點起床,晚上十點多就躺下休息,白天的時候有許多時間能夠仰望天空,回憶自己的人生,或是帶着鬥笠種地,或是與陪在身邊的趙四小姐打打球,要麼就是閱讀報紙或雜志……
1995年,張學良僑居美國夏威夷,自此并生活在了那裡,不過趙一荻因為抽煙,肺部出現過癌變,進而動過一次大的手術,身體健康一直不如張學良,2000年6月,趙一荻先張學良一步離開了人世。
而張學良百歲之時,楊虎城的後人楊瀚不遠萬裡抵達了美國夏威夷,與張學良見了面,張學良一開始是不認識楊瀚的,并且他聽聞過楊虎城與他的幼子、幼女一同在1949年喪生了,而當楊瀚自我介紹說是他的祖父是楊虎城時,張學良反應激烈,後隻顫抖着說了四個字:“你好!你好!”之後就沒有再說什麼了。
“西安事變”是張學良人生中最大的轉折點,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依然在臨潼對老蔣實行了“兵谏”,提出“停止内戰一緻抗日”,這在如今看來無疑是正确,但老蔣會這麼認為嗎?
老蔣被活捉,楊虎城的十七路軍扣留了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等國民黨軍政要員,何應欽揚言要武力讨伐張學良、楊虎城,而且張學良和楊虎城内部有部分人是主張“殺死”老蔣,不過也有部分人是不贊同奪走老蔣的性命。
總之老蔣本人是覺得自己受到了巨大威脅,這意味着事情和平解決,張學良和楊虎城未必有好果子吃,但張學良和楊虎城并不認為停止内戰,一緻對外是錯誤的,他們對老蔣的為人還不足夠了解。
張學良送老蔣、宋美齡、宋子文等人飛抵南京,結果一下飛機就被扣下了,其東北軍則被分拆瓦解,而老蔣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對楊虎城動手,是以将楊虎城撤職,派他去歐洲“考察”,但楊虎城的十七路軍卻被取消了。
如果楊虎城就此待在國外,說不定能夠保住自己的一條性命,但楊虎城是想抗日的,他也并不願就此老死國外,是以遭到老蔣拒絕回國後,楊虎城打算通過其他的辦法回國,不過他又接到了宋子文的電報。
楊虎城以為國難當頭,老蔣應該不會先計較個人恩怨,但他不清楚張學良還在被軟禁中,楊虎城才回到國内沒多久,就被誘緻南昌囚禁,自此楊虎城迎來了他的人生悲劇。
楊虎城遭到軟禁的時間雖然比張學良晚,但處境卻比張學良難上許多,抗日戰争勝利後,楊虎城以為會被放出去,但是并沒有,1949年9月,張虎城和他的幼子、幼女以及其秘書一家,均被軍統特工用匕首刺死了,并且還用硝镪水毀滅屍體,不過楊虎城的長子楊拯民卻活了下去,楊瀚并是楊拯民的兒子。
張學良有生之年還能再見到楊虎城的後人,其内心五味陳雜,暗潮洶湧,但他最終什麼都沒有對楊瀚說,大概也是不知道自己還能說些什麼,怎麼說才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