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歡迎閱讀史源曆史專欄第2421期。三野第9兵團,是解放戰争末期我軍實力最強的王牌兵團之一,因為他們原本肩負着渡海攻台的重大作戰任務,裝備和兵員訓練水準都是最高等級。兵團司令宋時輪,一直是三野數得着的悍将,後來被評為開國上将軍銜,按理來講應該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但宋時輪軍政生涯的後半段卻有些偃旗息鼓的意思,幾乎被“棄用”了。雖然成為軍事科學院的院長,職務級别不低,但是作為原三野主力戰将,還在抗美援朝時參加過多場大戰,這樣的人才似乎不應該脫離一線部隊。而在對印、對越兩次反擊戰中,也完全沒有出現過宋時輪的名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宋時輪是一員戰将,在山東野戰軍時期曾經擔任參謀長,直接輔佐過陳老總。而在47年初山野和華中野戰軍合并之後,他擔任十縱司令員,帶起了一線部隊,以頑強的阻擊戰和過人的戰績著稱,被國民黨軍稱為“排炮不動,必是十縱”。而且宋時輪的進取心很強,他并不甘于打阻擊戰,而是喜歡指揮進攻型戰役,特别羨慕華東野戰軍中的一縱、四縱、六縱、九縱等部隊,希望像他們那樣成為華野的攻堅主力。但是陰差陽錯之下,十縱很少獲得這樣的機會。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在解放戰争後期,宋時輪因為戰績出色,成為了三野第9兵團司令員,下轄三個軍,其中的20軍和27軍,都是老牌主力部隊,實力非常強。這個兵團原本是粟司令指揮的攻台軍基幹部隊之一,宋時輪有望在東南方向建立巨大的功績。但是因為國際形勢的突然變化,第9兵團又改變任務,成為了抗美援朝的主力部隊。接軍委指令,北上山東整訓,并準備開赴北韓戰場。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由于作戰方向出現了重大變化,部隊的後勤準備狀況未達到最佳。宋時輪所部雖然兵精将勇,但是東南地區在10月、11月份尚不寒冷,要把他們調往北韓戰場,棉服、棉鞋、棉帽準備和後勤補給是一個現實問題。但随着北韓戰場形勢的快速變化,志司和軍委的指令來了:9兵團結束休整,快速北上入朝。宋時輪接到指令,決定第一時間就率部趕到前線,不做任何耽擱。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在第9兵團的列車經過我國東北時,在沈陽的後勤負責人李聚奎提出:北韓半島已經非常寒冷,氣溫可能達到零下三十度以下,以9兵團現在的裝備情況,不足以應付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宋時輪表示:這不是大事,軍情緊急不能耽擱,部隊就不在沈陽停留了。李聚奎又勸說:再急也等一下吧,隻需要等幾天,就能讓戰士們都穿上新的棉服,還是緩一緩。但宋時輪不聽,堅持以志司指令緊急為由,把第九兵團迅速開到了蓋馬高原一帶的東線戰場。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志願軍的其他部隊尚可進行運動作戰,而第9兵團到了北韓就開始長時間潛伏,以防被美軍偵查發現,戰士們的凍死、凍傷情況要比其他部隊更加嚴重。事實上,在後來的第二次戰役期間,宋時輪兵團凍死、凍傷人員占整個部隊戰損率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有4萬多官兵因為非戰鬥原因被損失掉,大大影響了兵團實力,聯合國軍最後得以大踏步撤退,我軍卻無法有效追殲,放走了大量敵人。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其實贻誤戰機還在其次,大量寶貴老兵的減員是最令人心痛的,主席為此也感到難過。他下令宋時輪兵團馬上回國,讓戰士們休養恢複,保住傷員。但宋時輪知道自己犯了錯,希望能夠在北韓戴罪立功,便一再請求軍委和志司,堅持在北韓境内恢複部隊戰鬥力。經過休養後,兵團趕上了後面幾次大仗,稍稍減輕了之前作戰的遺憾。應該說宋時輪将軍作為兵團司令,堅持己見不顧勸阻,對于境外的氣候狀況缺少必要了解,導緻部隊大範圍減員,這個責任非常嚴重,是應該被嚴厲追究的,但是中央并沒有做出這樣的決定。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之是以免于處罰,一方面宋時輪執行的确實是志司的指令,在第一時間帶着15萬大軍趕赴了北韓戰場,在戰況緊急的情況下補給了有生力量,從這個角度上講很難治他的罪;另一方面,東線戰場畢竟打出了全殲美軍一個整團(北極熊團)的戰例,同時該兵團“冰雕連”的事迹也非常有教育意義,展現了指戰員不畏犧牲的精神。在這個時候把宋時輪當成反面典型來處理,對于前線作戰很可能會有不好的影響,是不适當的。是以宋時輪回國之後,并沒有受到任何明面上的處分。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但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一線指揮官來說,出現這樣的重大失誤,造成如此嚴重的兵員損失,責任無法推卸,基本上也宣告了指揮生涯告一段落。一個大兵團,隻打了一仗就減員5萬多人,有4萬多人還不是因為直接作戰損失,在我軍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宋時輪此後被長時間安排在二線崗位上工作,雖然職務和待遇很高,但是卻難以再獲得統兵打仗的機會。長津湖戰役,也成了宋時輪将軍心裡一生難以解開的疙瘩。

此人是三野王牌兵團司令,55年被評為上将,為何後來卻銷聲匿迹了

“史源曆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營運,專注于黨史、軍史、戰史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曆史全貌,帶來精彩曆史細節。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