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皇後逼百官殉葬,一漢臣說:理應皇後先去,皇後直接砍斷自己手腕

公元926年,這一年對耶律倍而言,是悲傷的一年,也是大喜的一年。悲傷的是,他的父皇、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在班師回朝的途中不幸病逝了。而大喜的是,他能夠繼承父親衣缽,自己坐上遼朝的皇位了。

皇後逼百官殉葬,一漢臣說:理應皇後先去,皇後直接砍斷自己手腕

這個時候,卻有人站出來反對了。耶律倍早就被耶律阿保機當成了太子,耶律阿保機離世之後,自然就應該是由耶律倍即位,到底是哪個缺心眼兒的敢冒犯未來皇帝,對耶律倍的登基之業“say no”呢?

耶律倍一看,原來反對的人居然是自己的母親述律平!這下耶律倍可傻眼了,文武百官要是哪個反對,他下令斬了就是了,自己的母親這麼說,他可是什麼都做不了了。

開國皇後

我們都知道,遼朝是契丹人一手建立起來的王朝。在北方,從來都是通過選舉和比武來選擇出一個部落的統治者的,耶律阿保機就是這麼當了部落王的。公元906年,耶律阿保機就是在推選之下成為了部落可汗。

皇後逼百官殉葬,一漢臣說:理應皇後先去,皇後直接砍斷自己手腕

而在此之前,公元892年的時候,年僅14歲的述律平就嫁給了當時已經20歲的表哥耶律阿保機。所謂巾帼不讓須眉,作為草原女郎的述律平也是骁勇善戰,自兩人成婚之日起,就一起奮戰在沙場之上。

是以在907年,耶律阿保機正式即可汗位時,述律平就這麼做了皇後。按理說,在契丹每三年就應該改選一次,讓更加強大的年輕人來統領部落。但這就會引發争權之亂,各部落之間也會為了 維持内部統治而各自為戰,是以契丹人始終無法合力。

皇後逼百官殉葬,一漢臣說:理應皇後先去,皇後直接砍斷自己手腕

而這是耶律阿保機和述律平都不想看到的,他們想像中原一樣建立一個統一的王朝,想用世襲制取代選舉制來使族内政治穩定功延千秋。于是,在述律平的幫助之下,在他們之中的漢人謀士越來越多,而耶律阿保機十分善待他們,慢慢地便掌握了軍政大權,漢臣們全都十分擁戴耶律阿保機。

皇後逼百官殉葬,一漢臣說:理應皇後先去,皇後直接砍斷自己手腕

從此,耶律阿保機的内患漸漸消除,不斷征伐之下,終于最終統一各部,在公元916年時建立了契丹國,朝中規制已經與漢人王朝無異,從此契丹人也有了屬于自己的統一王朝,并且開始沿用世襲制,而軍功赫赫又屢獻良策的述律平也就成為了開國皇後,受盡耶律阿保機的寵愛。

斷腕立嗣

在耶律阿保機生前便立耶律倍為太子,甚至自己親自打下來的東丹國還讓時為太子的耶律倍去當了東丹王。但述律平作為女子,血性卻絲毫不輸草原漢子。在她看來,耶律倍雖然是自己的兒子,但卻養尊處優鮮有戰功,根本不是治世之才。

皇後逼百官殉葬,一漢臣說:理應皇後先去,皇後直接砍斷自己手腕

而她的另一個兒子耶律德光年輕時就跟着自己和耶律阿保機四處征戰,戰功顯赫,文武雙全,是當皇帝的最佳人選。是以,在公元926年時,本該登基的耶律倍卻受生母述律平的掣肘而無法順利登基。

但底下的大臣經過這麼多年,已經接受了嫡長子世襲的規制,都十分支援耶律倍登基。是以,述律平首先要對付的,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這些大臣們。于是她就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大臣們都給先皇殉葬!

皇後逼百官殉葬,一漢臣說:理應皇後先去,皇後直接砍斷自己手腕

結果就這樣,一個個大臣們先後被扔進了耶律阿保機的墳墓裡,當時的述律平已經臨朝攝政,軍政大權都在其手,與皇帝别無二緻,是以大臣們也沒有辦法,隻能任人宰割。

但也有不服的,那就是漢臣趙思溫,他通讀曆史,怎麼會不知道述律平的打算。是以,他深知自己是逃不掉了,就幹脆将心中的不滿一吐為快:“殉葬是為了讓先皇下去之後不那麼孤單,但能讓他不孤單的,必定是最親近的皇後您啊!皇後你怎麼不以身殉葬去陪先皇呢?”

皇後逼百官殉葬,一漢臣說:理應皇後先去,皇後直接砍斷自己手腕

述律平聽此言後,自知這是趙思溫的激将法,她不殉葬就落下罵名,她殉葬的話耶律德光就别想登基了。于是,她當機立斷,揮刀将自己的右手齊腕砍下,而後不動聲色地讓人把斷手送去墓地陪葬了。

緊接着,她仿佛沒有受傷一般雲淡風輕地說:“我雖然想要去陪伴先皇,但先皇子嗣尚在人間,需要母親的陪伴和關愛,是以自斷一手,以示忠貞。”看到述律平居然這麼瘋狂,底下的大臣再也不敢擁立耶律倍了,是以,自趙思溫之後,再無大臣被送去給耶律阿保機殉葬。

皇後逼百官殉葬,一漢臣說:理應皇後先去,皇後直接砍斷自己手腕

也就是這樣,在公元927年的時候,耶律德光就順利登基了。而遠在渤海邊的東丹王耶律平就隻能欲哭無淚,任由自己的皇位被母親搶走,然後送給了自己的弟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