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后逼百官殉葬,一汉臣说:理应皇后先去,皇后直接砍断自己手腕

公元926年,这一年对耶律倍而言,是悲伤的一年,也是大喜的一年。悲伤的是,他的父皇、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在班师回朝的途中不幸病逝了。而大喜的是,他能够继承父亲衣钵,自己坐上辽朝的皇位了。

皇后逼百官殉葬,一汉臣说:理应皇后先去,皇后直接砍断自己手腕

这个时候,却有人站出来反对了。耶律倍早就被耶律阿保机当成了太子,耶律阿保机离世之后,自然就应该是由耶律倍即位,到底是哪个缺心眼儿的敢冒犯未来皇帝,对耶律倍的登基之业“say no”呢?

耶律倍一看,原来反对的人居然是自己的母亲述律平!这下耶律倍可傻眼了,文武百官要是哪个反对,他下令斩了就是了,自己的母亲这么说,他可是什么都做不了了。

开国皇后

我们都知道,辽朝是契丹人一手建立起来的王朝。在北方,从来都是通过选举和比武来选择出一个部落的统治者的,耶律阿保机就是这么当了部落王的。公元906年,耶律阿保机就是在推选之下成为了部落可汗。

皇后逼百官殉葬,一汉臣说:理应皇后先去,皇后直接砍断自己手腕

而在此之前,公元892年的时候,年仅14岁的述律平就嫁给了当时已经20岁的表哥耶律阿保机。所谓巾帼不让须眉,作为草原女郎的述律平也是骁勇善战,自两人成婚之日起,就一起奋战在沙场之上。

因此在907年,耶律阿保机正式即可汗位时,述律平就这么做了皇后。按理说,在契丹每三年就应该改选一次,让更加强大的年轻人来统领部落。但这就会引发争权之乱,各部落之间也会为了 维持内部统治而各自为战,因此契丹人始终无法合力。

皇后逼百官殉葬,一汉臣说:理应皇后先去,皇后直接砍断自己手腕

而这是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都不想看到的,他们想像中原一样建立一个统一的王朝,想用世袭制取代选举制来使族内政治稳定功延千秋。于是,在述律平的帮助之下,在他们之中的汉人谋士越来越多,而耶律阿保机十分善待他们,慢慢地便掌握了军政大权,汉臣们全都十分拥戴耶律阿保机。

皇后逼百官殉葬,一汉臣说:理应皇后先去,皇后直接砍断自己手腕

从此,耶律阿保机的内患渐渐消除,不断征伐之下,终于最终统一各部,在公元916年时建立了契丹国,朝中规制已经与汉人王朝无异,从此契丹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统一王朝,并且开始沿用世袭制,而军功赫赫又屡献良策的述律平也就成为了开国皇后,受尽耶律阿保机的宠爱。

断腕立嗣

在耶律阿保机生前便立耶律倍为太子,甚至自己亲自打下来的东丹国还让时为太子的耶律倍去当了东丹王。但述律平作为女子,血性却丝毫不输草原汉子。在她看来,耶律倍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却养尊处优鲜有战功,根本不是治世之才。

皇后逼百官殉葬,一汉臣说:理应皇后先去,皇后直接砍断自己手腕

而她的另一个儿子耶律德光年轻时就跟着自己和耶律阿保机四处征战,战功显赫,文武双全,是当皇帝的最佳人选。因此,在公元926年时,本该登基的耶律倍却受生母述律平的掣肘而无法顺利登基。

但底下的大臣经过这么多年,已经接受了嫡长子世袭的规制,都十分支持耶律倍登基。因此,述律平首先要对付的,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这些大臣们。于是她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大臣们都给先皇殉葬!

皇后逼百官殉葬,一汉臣说:理应皇后先去,皇后直接砍断自己手腕

结果就这样,一个个大臣们先后被扔进了耶律阿保机的坟墓里,当时的述律平已经临朝摄政,军政大权都在其手,与皇帝别无二致,因此大臣们也没有办法,只能任人宰割。

但也有不服的,那就是汉臣赵思温,他通读历史,怎么会不知道述律平的打算。因此,他深知自己是逃不掉了,就干脆将心中的不满一吐为快:“殉葬是为了让先皇下去之后不那么孤单,但能让他不孤单的,必定是最亲近的皇后您啊!皇后你怎么不以身殉葬去陪先皇呢?”

皇后逼百官殉葬,一汉臣说:理应皇后先去,皇后直接砍断自己手腕

述律平听此言后,自知这是赵思温的激将法,她不殉葬就落下骂名,她殉葬的话耶律德光就别想登基了。于是,她当机立断,挥刀将自己的右手齐腕砍下,而后不动声色地让人把断手送去墓地陪葬了。

紧接着,她仿佛没有受伤一般云淡风轻地说:“我虽然想要去陪伴先皇,但先皇子嗣尚在人间,需要母亲的陪伴和关爱,因此自断一手,以示忠贞。”看到述律平居然这么疯狂,底下的大臣再也不敢拥立耶律倍了,因此,自赵思温之后,再无大臣被送去给耶律阿保机殉葬。

皇后逼百官殉葬,一汉臣说:理应皇后先去,皇后直接砍断自己手腕

也就是这样,在公元927年的时候,耶律德光就顺利登基了。而远在渤海边的东丹王耶律平就只能欲哭无泪,任由自己的皇位被母亲抢走,然后送给了自己的弟弟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