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為再獲全球第一,1240億太值了

一、導讀

1月10日訊,面對西方的科技打壓,華為選擇轉正備胎,堅持自研投入,憑借營運商業務和企業服務,在智能手機等消費者業務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取得6300多億元的營收,并且将淨利潤率提升到了10%以上,為何在西方打壓的31個月時間裡,華為依然非常堅挺并活下來了呢?5G、智能汽車、智能家居、鴻蒙系統、歐拉系統、雲計算、鲲鵬伺服器、昇騰AI人工智能晶片、光伏發電等,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華為再獲全球第一,1240億太值了

二、華為再獲全球第一,力壓三星、高通、蘋果

我們都知道,西方新規徹底限制了華為海思晶片代工,作為全球一流的晶片設計廠商,沒有一流的晶片制造技術作為支撐,結果可想而知,一年多時間以來,華為僅僅依靠庫存晶片開展業務,沒有晶片來源的情況下,可是用一顆少一顆,沒有辦法,智能手機不僅是晶片大戶,而且還對晶片工藝要求高,是以缺芯之下,華為手機的份額幾乎所剩無幾,好在華為的備胎多而且還很強大,才讓華為堅持了下來。

華為再獲全球第一,1240億太值了

這些備胎之是以能發揮重要作用,基礎就是華為每年堅持的高額研發投入,已經為華為創造了10多萬個專利儲備,近日,華為再獲全球第一,1月9日,知名研發機構Capital on Tap對外公布了一份2021年最具創新性的科技企業排行榜,華為2021年憑借9739項專利申請數量,再次拿下全球第一,力壓三星的9499項,而且高通、蘋果等科技巨頭均是華為的手下敗将。

華為再獲全球第一,1240億太值了

三、為何去年華為專利申請位居全球第一?

在西方這麼嚴厲的打壓之下,為何去年華為的專利申請數量依然能夠位居全球第一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華為去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1240億元,不僅穩居國内第一,而且在全球市場上,也僅僅落後于谷歌而已,要知道去年的華為日子并不好過,營收同比2020年下滑了2500多億元,即便如此,華為依然拿出總營收的20%,全部投入科技研發當中。

華為再獲全球第一,1240億太值了

第二,華為任正非選擇轉型,在西方新規的限制下,華為選擇轉型軟體領域,大力發展鴻蒙系統、歐拉系統、雲計算、智能汽車方案、VR、AR等新業務,尤其是VR和AR等虛拟現實技術,華為已經取得了全球第一的專利儲備,專利數量高達3893項,不僅如此,歐拉系統、鴻蒙系統等也在大資料、工業制造、智能家居等領域,給華為創造了大量的專利數量,是以華為去年取得9739項專利數量,可以說堅持1240億元的研發投入太值了。

華為再獲全球第一,1240億太值了

四、如何避開西方新規限制?任正非早有應對

對于如今的華為來說,如何才能真正避開西方新規的限制呢?其實任正非早有應對,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打造軟體生态,着眼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比如鴻蒙系統定位就是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在投入100多億元之後,生态使用者已經突破3.2億,打破了蘋果和谷歌的手機系統壟斷,今年将打入歐洲市場,和蘋果谷歌直接展開正面競争,如果能夠獲得歐洲使用者的認可,未來打入全球市場将擁有堅實的基礎。

華為再獲全球第一,1240億太值了

第二,華為開啟了晶片全産業鍊布局,前不久曝光的麒麟830、麒麟720晶片,以及不久前曝光的天光800晶片,均是華為布局晶片産業鍊的結果,我們都知道,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這兩年異常活躍,公開投資的半導體企業就超過了50家,全部都是晶片相關環節的廠商;第三,華為ICT主業轉向5G第三階段,也就是5G應用階段,利用5G技術提升各行各業的競争力,為此華為組建了五大“軍團”架構。

華為再獲全球第一,1240億太值了

五、結語

當然,在西方先進技術、産品、裝置等全面限制的情況下,華為能夠堅持這麼久,核心專利才是關鍵所在,比如5G核心專利,華為全球第一,今年直接給華為創造了38億元的專利收入,高通、英特爾、蘋果、三星等科技巨頭,都要給華為交5G專利使用費,是以隻有擁有核心專利,才能擁有話語權和經濟效益,才能徹底避開西方的科技打壓。

好了,華為再獲全球第一,1240億太值了,你怎麼看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