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說風水學管着什麼?一管陰宅,二管陽宅。陰宅的風水好壞決定着子孫後代的未來,而陽宅的好壞會關乎居住者生前的家庭狀況:能繁榮昌盛家财萬貫還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是以古人在建造宅子的時候,将它作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僅要考慮到選址,還有動土時間,甚至會對周遭環境進行勘測。
哪怕是一條溪流,一片樹木,都會對宅子的風水産生極大的影響,進而影響居住者的運氣。千萬不要覺得風水學純粹是迷信,有時候不得不承認,風水學上的某些講究具有客觀價值和科學因素。
古人們一直想搞懂這個晦澀難懂的風水學,盡管在征服它的過程中存在了很多的困難,但是還是留下了意義深刻的俗語。我們今天說的一句俗語是關于宅子選址的,叫做:“房屋蓋在騎馬田,過了今年沒明年。”聽起來是十分的押韻,那麼你知道什麼是“騎馬田”嗎?這句話是真的有道理嗎?
什麼是“騎馬田”
從古至今,人是食用五谷雜糧的,而在古代農業社會,百姓大多靠種地為生。由于男性的體力比女性要強一些,是以這也是男子地位要高出女子地位的原因,顯而易見,機關時間内他們種出的糧食更多。
而種出的糧食不僅僅用于吃飯和基本生活,還用于繳納稅務,一般普通的家人僅僅夠自給自足。如果是荒年,很多家庭都面臨着納完稅之後,全家被餓死的慘狀。是以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隻能不停地種地,但是地是有限的。
古代耕地少,怎樣解決地少的原因?隻能不斷地開荒。很多人們耕種的田地都是開荒出來的,窮人家沒有屬于自己的土地,隻能靠自己的雙手開墾,然而在沒有外物的支撐下,僅憑人力這是非常困難的。而窮人家又沒有錢買牛和驢,當時用做田地開墾的機器也并沒有普及,是以古代人隻能用一種辦法。
這種特殊的辦法是,将高處的土地削平,填充到低處的土地上。但是這種比較原始的人工方法,真正讓田地平整還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你将高處的土地移到低處的土地,勢必會有一些高的土地突兀出來,從遠看,就像一匹駿馬一樣,十分的突兀,橫卧在土地中間。
這就是“騎馬田”,一句話形容,田地中間立了一匹馬,“馬”的兩邊土地就叫做“騎馬田”。引申出來就是兩邊低中間高的土地。為什麼說這樣的地方不能蓋房子呢?
“騎馬田”蓋房子造成的後果
至于為什麼不能在騎馬填上蓋房子呢?有一種說法是萬丈高樓平地起,平地蓋樓靠地基。是以,無論樓高還是樓底地基是非常重要的。倘若我們把房屋的位址選在“騎馬田”上,就意味着房屋地基其中一部分在“馬背”上面,另一部分在“馬背”下面,整個地基是不平的。
跨在馬背上的地基很厚實,不會有絲毫的沉降,在馬背下的地基就不一樣了,隻要遭受雨水長期浸泡,地基就會下沉。一期發生了變化,意味着房子的壽命也到頭了,指不定哪天就被風刮倒了,然後坍塌了。怪不得說很可能過了今年就沒了明年了,其實是可以用科學解釋的。
但是又有一種不一樣的說法,有人說過去以農業生産為主,人們很愛惜糧食,自然很珍貴種糧食的土地。在古代土地開墾嚴重不足,對窮人來說想要開墾一塊可以種植的土地,可謂是費盡了心血,是以更不必說在耕地上建房子了。寸土寸金,保住耕地就是為了保住糧食,是為了填飽肚子活下去。這樣一看,似乎這種說辭也言之有理。
但是總的來說,無論是第一種說法,還是第二種說法,我們的祖先在修房子的過程中銘記的是房子的安全和穩固性,還時時刻刻記着自己的立人之本—吃飯填飽肚子。不得不承認他們還是足夠聰明的,既沒有忘記自己的“食”,也牢牢記着自己的“住”,可謂是一舉兩得。
“騎馬田”的潛在優勢
即使我們在上文提到了,”騎馬田”的很多劣勢,是他有普通的坡地相比,還是有天然的建築優勢。不說人們既然選擇在這塊地上開墾,最終形成“騎馬田”,說明這塊土地的自然環境是非常優良的,比如說綠化較好,植被豐富,草木繁多,環境優美,靠近水源等等。我們不得不佩服我們的祖先,他們在某些事物的選擇上是非常具有遠見卓識和經驗的。
而普通坡地建築呢,它與“騎馬田”不同,但大部分的普通坡地建築是不具有“騎馬田”的資源優勢,但是坡地建築是可以考慮建造宅子的,因為它的土質相對于“騎馬田”來說,地基可以打得比較牢固。
比如說順應坡的地勢,跟坡地起伏的地形相呼應,建宅子或者是建築物。放眼望去,我國很多的古宅,古建築,古寺都是依山而起,依坡而起的,這就需要建築師的智慧了,如何将人類建築與鬼斧神工渾然天成。在人類基礎上加以自然帶來的美感,就是錦上添花。
當然,無論何時,我們始終要以安全為第一位,在保證建築安全百年不倒的情況下,可以依照實際,因地制宜,建造出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人類建築物。
結語
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他們所留給我們的經驗,是在千百年來的生活上積累下來的谏言。而上文所說的“騎馬田”,有了今年沒明年,雖然看起來有一點誇張,但是這句俗語是具有一定科學意義的,我們不可否認,風水學是可以用科學講的通的。
是以在房屋選址上,我們一定不要選擇像“騎馬田”這樣的土地作為地基,地基不穩,意味着房子随時會倒塌,一旦地基選錯,則會對居住者和子孫後代形成不可逆轉的危害,得不償失。在了解這些内情之後,我們無不贊歎老祖宗的聰明智慧,深深驚歎于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财富。
圖檔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