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衆、豐田狙擊特斯拉 誰将成為電動車時代“王者”?

2021年12月,豐田和大衆相繼制定了未來幾年的投資計劃,期望以此來維護其在汽車行業的主導地位。根據規劃,二者的投資之和高達1700億美元。“當世界上最大的兩家汽車公司決定全部投入電動車時,證明未來的主流正在向電動汽車轉變”,日産汽車前高管安迪-帕爾默表示: “從燃油車向電動車轉變的速度,将比所有人預期的都要快”。

“巨額的投資,将讓豐田和大衆在與特斯拉等競争時處于更有利的地位”,惠譽國際咨詢公司汽車研究主管安娜-瑪麗-拜斯登表示,“我們一直認為,相對于初創企業,傳統汽車制造商擁有一定的優勢,比如規模、制造經驗和品牌忠誠度。”

在電動車時代,哪家車企将成為“王者”?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一方面,特斯拉用下一代汽車願景吸引了投資者的注意,并在純電動汽車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另一方面,作為汽車行業的巨頭,大衆和豐田也意識到純電動車時代已經到來,并正在考慮如何保持領先地位。

在剛過去的2021年,豐田和大衆的銷量約是特斯拉的10-11倍。去年12月,豐田和大衆還相繼制定了未來幾年的投資計劃,期望以此來維護其在汽車行業的主導地位。根據規劃,二者的投資之和高達1700億美元。

大衆、豐田狙擊特斯拉 誰将成為電動車時代“王者”?

“當世界上最大的兩家汽車公司決定全部投入電動車時,證明未來的主流正在向電動汽車轉變。”日産汽車前高管安迪-帕爾默(Andy Palmer)表示: “從燃油車向電動車轉變的速度,将比所有人預期的都要快。”

帕爾默被稱為“電動車教父”,曾在日産汽車純電動車型——Leaf的開發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事實上,衆多企業管理者都很清楚,從内燃機轉向純電動車型可能不會是循序漸進的。猶如當年手機行業進入智能時代,蘋果迅速超越曾經的行業巨頭諾基亞。

聚焦當下的汽車行業,“大衆和豐田作為德國和日本汽車工業的巨頭,在捍衛地盤的方式上表現得截然不同”,帕爾默表示,大衆将矛頭直指特斯拉,選擇純電動路徑;豐田則堅持能源戰略多樣化,等待最優解。

大衆錨定純電動

對特斯拉發起全面反攻的是大衆集團,在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掌舵的每一年,大衆都宣布了無可匹敵的電氣化預算。2021年12月9日,迪斯公布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投資計劃:在未來五年裡,将投入890億歐元(合1000億美元),用于電動車和軟體開發。

迪斯經常把特斯拉CEO馬斯克當作衡量的标準,以至于他自己也承認,惹惱了大衆内部的一些人。去年10月,在一場有200名公司高管參加的會議上,迪斯出人意料地邀請了馬斯克,希望激勵大衆更快地向電動化轉型。

大衆最初進軍電動汽車市場是推出奧迪e-tron和保時捷Taycan等豪華車型。去年,大衆試圖用更主流的車型——ID.3和ID.4來打開市場。“我們的轉型将會非常迅速,比過去一個世紀的行業轉型都要快。” 迪斯在去年3月的電池日上表示。

不過,截至2021年10月,大衆累計傳遞約32.2萬輛純電動車,僅完成60萬輛銷售目标的一半。Sanford C. Bernstein & Co.分析師預計,大衆今年将售出約45萬輛電動車,“這不是世界末日,但也不是值得慶祝的理由。”

好消息是,到今年底,大衆集團旗下與ID.3和ID.4共享架構的電動車,将發展至27款。此外,大衆旗下豪華電動車也取得不錯的業績,其中保時捷Taycan的銷量有望超過标志性的911跑車。據悉,保時捷還将推出更多的電動車型,預計頗受歡迎的Macan,明年将新增純電動版本。

豐田多樣化戰略

相比之下,豐田汽車向電動化轉型相對平緩。幾個月前,豐田汽車展示了未來發展的長期戰略。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着重展示了配備氫燃料發動機的花冠運動H2概念車。“面對不确定性,我們需要多樣化的解決方案,而非束縛在單一選擇上”,豐田章男說。

“多樣化是一回事,缺席又是另一回事。”四年前,這家以普銳斯聞名的混合動力系統開拓者承認,推出純電動車型“有點晚”。據了解,豐田首款面向全球大衆市場的電動汽車,預計要到今年年中才會上市。

去年12月,豐田章男在一場關于豐田如何實作碳中和戰略的BEV Show上,展示了16款電動車。豐田章男說,“歡迎來到我們的未來展廳”,并宣布計劃在2030年之前推出30款BEV車型。這場BEV Show,傳達豐田對混合動力車型的堅持,并希望多年研究和投資的氫燃料汽車能夠獲得收益,與發展純電動車并行不悖。

根據規劃,豐田将投入8萬億日元(約合700億美元)用于發展電氣化,其中一半将投入純電動車型研發。豐田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全球每年銷售350萬輛BEV車型,幾乎是7個月前設定目标的兩倍。

此外,去年12月初,豐田承諾到2035年,在歐洲隻銷售零排放汽車;幾天後,豐田宣布将在北卡羅來納州建立美國第一家電池工廠,投資12.9億美元。盡管豐田的猛攻值得認真對待,但大衆推出電動車後的市場表現也證明,向電動車轉型并沒有那麼簡單。

特斯拉争議不斷

在大衆和豐田忙于向電動化轉型之時,特斯拉也在瘋狂擴張。2021年,特斯拉傳遞93.6萬輛汽車,增長近90%。特斯拉計劃在上海工廠投資12億元(1.88億美元)更新裝置,使工廠的年産量超出45萬輛的規劃産能。

此外,特斯拉柏林工廠和奧斯汀工廠也準備開始生産Model Y,且有足夠的需求來滿足新增産出。特斯拉投資者關系主管馬丁-比查(Martin Viecha)近期表示,Model 3和Model Y的傳遞日期已延長至半年以上。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伊曼紐爾-羅斯納(Emmanuel Rosner)表示:“随着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明顯超過車企的生産能力,電動車的成功不再取決于訂單,而是産能、確定供應的能力和最佳成本,特斯拉認為自己在這方面擁有相當大的領先優勢。”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随着大衆、豐田等“新晉者”在新能源車市場大展拳腳,特斯拉将從電動車引領者的寶座上被推翻。IHS Markit預計,到2025年,特斯拉在美國的電動車市場佔有率,将從目前的略高于50%下降到20%。

“巨額的投資,将讓豐田和大衆在與特斯拉等競争時處于更有利的地位”,惠譽國際咨詢公司汽車研究主管安娜-瑪麗-拜斯登(Anna-Marie Baisden)表示,“我們一直認為,相對于初創企業,傳統汽車制造商擁有一定的優勢,比如規模、制造經驗和品牌忠誠度。”(中國經濟網 姜智文編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