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鮮為人知的華家嶺阻擊戰:一支疲憊之師何以擊退九倍之敵?

在紅軍曆史上,鮮為人知的華家嶺阻擊戰規模并不算大,但對于剛剛結束長征、正處于大會師階段的紅軍來說,在敵衆我寡(兵力之比為1:9)的情況下,一支疲憊之師能擊退來犯之敵,無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936年10月下旬,紅5軍37團團長李連祥、政委謝良率領全國到達甘肅通渭馬家營子一帶駐紮下來。21日晚,他們突然接到軍長董振堂下達的指令:國民黨第11軍團長毛炳文手下的9個團尾随追擊你部,明天一早就有可能到達馬家營子,你們要竭盡全力在馬家營子至華家嶺之間阻擊敵軍一天。

鮮為人知的華家嶺阻擊戰:一支疲憊之師何以擊退九倍之敵?

華家嶺位于定西、會甯、通渭三縣交界處,是隴東高原的最高峰,又是西蘭公路的必經之地。敵人想在這一帶控制紅軍西進和北上,而紅軍必須禦敵于西蘭公路以南。

随着雙方各自進入戰鬥狀态,一場血戰就在華家嶺一帶打響了。

這是一場空前激烈的阻擊戰!紅軍1個團要面對9個團,兵力本已懸殊,再加上敵人的裝備遠遠超過紅軍,而且他們在空中還有7架飛機予以支援,這一仗對紅軍來說有多麼艱難可想而知。

然而,紅軍将士在勝利會師的精神鼓舞下士氣高漲,鬥志昂揚,作了充分準備,決心“打好會師後第一仗!”

鮮為人知的華家嶺阻擊戰:一支疲憊之師何以擊退九倍之敵?

22日拂曉,整團的敵人列成4路縱隊,沿公路從南向馬家營子撲來。當敵人進入紅軍伏擊圈時,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就在37團潮水般的圍攻中糊裡糊塗丢下許多屍體和30多個俘虜向南倉皇逃去。

第二次,敵人用飛機大炮,把馬家營子鎮轟炸成一片火海。但進來時卻發現一座空城。原來,紅軍37團兩個營,早已在馬家營子到華家嶺的公路旁挖好的工事以逸待勞,等繼續進來的敵人靠近陣地時,就用機槍、步槍、手榴彈猛烈開火、直打得敵人像蛆蟲一樣團團轉,再也招架不住,退回馬家營子去了。

敵人兩次進攻,都吃了大虧。等到弄清楚紅軍的位置時,便窮兇極惡地調集飛機大炮,發瘋似的狂轟濫炸。

鮮為人知的華家嶺阻擊戰:一支疲憊之師何以擊退九倍之敵?

這對沒有一點遮擋的光秃山梁上的紅軍陣地威脅特别大。震耳欲聾的巨響,沖天的沙石,滾滾的濃煙,籠罩着陣地上空。

紅軍将士們從土中爬出來,用步槍射擊飛機,用機槍、手榴彈打退敵人步兵的多次沖鋒。團參謀長王力在電話不通、聯絡中斷的情況下,親自趕到3營陣地指揮,他與戰士們一道,跳出戰壕追趕敵人。山坡上火光閃閃,硝煙滾滾,紅軍将士一步一步地把敵人壓回去。

就在這時,王力突然中彈倒下了。這位年僅23歲、不善言談,英勇善戰的四川漢子,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鮮為人知的華家嶺阻擊戰:一支疲憊之師何以擊退九倍之敵?

幾乎在同一時間,親臨前線指揮的紅五軍副軍長羅南輝,在通渭、會甯交界處的大墩梁上指揮所前,也不幸中彈犧牲。

“為犧牲的烈士報仇!”“向敵人讨還血債”!新仇舊恨,凝聚在紅軍戰士的子彈上,像狂風暴雨一樣射向敵人。

中午,敵人改變了戰術,集中了絕對優勢的兵力,在飛機大炮掩護并由軍官督陣下,重點向37團1營撲來。

團長李連祥親自組織正面阻擊敵人,并派二營直插敵側面。勇士們旋風一樣沖上去,牢牢地頂住敵人,使敵不能前進一步。

鮮為人知的華家嶺阻擊戰:一支疲憊之師何以擊退九倍之敵?

下午,敵人增加了一個團的兵力,配合飛機大炮再次發起進攻。

37團所有指揮員下令準備好手榴彈和刺刀,決心打一場硬仗、血仗。當敵人靠近我陣地時,全團戰士高喊“為烈士報仇”的口号,随着擲出手榴彈的爆炸聲,便奮勇沖出戰壕,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

幾個回合下來,敵人丢下累累屍體退下去了,但37團也損失了100多名紅軍戰士。

鮮為人知的華家嶺阻擊戰:一支疲憊之師何以擊退九倍之敵?

直到傍晚,紅5軍37團仍堅守在馬家營子到華家嶺的公路兩側,頑強地抗擊敵人。激戰整整一天,給敵人以重創,将敵軍阻止在距華家嶺5公裡的地方,勝利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阻擊任務。

這次戰鬥雖然也讓紅軍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但也給敵人帶來重創,粉碎了敵人将紅軍消滅在西蘭公路以南的企圖,為紅軍北渡黃河、東進陝北打開了通路。

戰鬥結束後,一名被俘的國民黨營長供稱,他們“原以為剛剛經過雪山、草地煎熬的紅軍部隊一定已經是筋疲力盡,無異于過冬的羊羔,沒想到真正交起手來,才發現紅軍仍然是一隻令人生畏的猛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