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淵哀求李世民放過10個孫子,聽到一人名後,李世民:全部處死

在封建王朝統治一切的古代中國,皇族毫無疑問是享有最多特權的貴族集體。

另一方面,他們也距離權力鬥争最近且常常無法脫身,面臨着最不可測的危險。處于這樣的環境中,他們都不得不作出與常人不同的選擇。

李淵哀求李世民放過10個孫子,聽到一人名後,李世民:全部處死

就說在史書中被譽為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奪取皇位保全自己不得不發起玄武門政變,暴力清除了自己的競争對手,同時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玄武門政變之後,李世民聽到一個人名後,又把屠刀揮向了自己的侄子們,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統統遭到清洗,父親李淵的哀求也無濟于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宮廷驚變,兄弟喋血

按照封建王朝嫡長子繼承的約定,李世民作為次子本來與皇位無緣。

然而,在唐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以秦王的身份領兵打仗,屢立戰功,有很大的功勞和威信。

李淵創立唐朝基業後,一方面認可李世民所做出的軍功戰績,一方面又對身為太子的李建成有所偏愛,始終拿不定主意。

而李淵在這件事情上的暧昧态度,使得一場權力鬥争是以展開,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都形成了各自的黨派,彼此之間明争暗鬥。

李淵哀求李世民放過10個孫子,聽到一人名後,李世民:全部處死

《資治通鑒》記載說:“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建成内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共傾世民,各引樹黨友。”

武德九年,李世民面臨自己的親信正被太子一黨排擠驅逐的情況下,不得不奮起反擊,先發制人地發動了政變。

玄武門政變以李世民的大獲全勝告終,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親手射殺,齊王李元吉則死于李世民麾下大将尉遲敬德之手。

風雲餘波,皇帝求情

此後,李世民成功控制了整個長安城,李建成、李元吉的親信家人也被通通囚禁,面對這些手無寸鐵的餘黨,李世民會選擇如何處理呢?

當時已經被控制的唐高祖李淵勸說李世民以血脈親情為念,放李建成和李元吉還在襁褓中的兒子們一馬。

所謂“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李世民因為父親的哀求一時間猶豫不決。

李淵哀求李世民放過10個孫子,聽到一人名後,李世民:全部處死

然而,就在此時,突然有人向李世民進言,讓他不要忘記一個人的經曆。而正是在聽到這個名字後,李世民狠下心來,處死了李淵的10個孫子,也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血脈。

以史為鑒,斬草除根

李世民聽到的名字是——西漢時期的淮南王劉安,一個祖孫三代都卷入謀反事件,最終不得善終的諸侯王。

劉安的父親是淮南厲王劉長,一個“驕蹇、數不奉法”的王爺,因為與漢文帝都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依仗自己的身份胡作非為,最終因為謀反被揭露羞愧自殺。

令人唏噓的是,寬宏大量的漢文帝沒有追究劉長的兒子們,又把劉安封為了淮南王。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劉安不僅沒有是以感激,反而一直記恨着父親的死亡。

于是,在漢武帝繼位後,一直在淮南積蓄實力的劉安走了父親的老路,再次向朝廷發難。所幸漢武帝得到了消息有所準備,這才平定了叛亂。

然而驚人的事情沒有結束,劉安的兒子劉遷、女兒劉陵先後都進行了謀反的策劃,隻是事情洩露,才沒有引發嚴重的後果。

李淵哀求李世民放過10個孫子,聽到一人名後,李世民:全部處死

向李世民進言的人顯然清楚政治鬥争的殘酷性,以劉安為例,就是想向李世民說明,謀逆的餘黨因為自己的至親的死亡,幾乎不可能因為朝廷的寬恕而放棄複仇。

清楚曆史的李世民讀懂了“劉安”名字背後蘊藏的意義,同樣認為自己的寬恕不可能消解仇恨,反而會為自己的基業留下難以預估的禍患。

是以,李世民最終狠下心腸,處死了自己的10個侄子,李淵的哀求也抛諸腦後了。

小結

權力鬥争的殘酷性往往使人主動或被動地壓制常人的感情,一切行動的衡量标準都以自己的利益為準。

李世民作為一個君主而言,留下了貞觀之治的功績,可以說确實擔得起明君的稱号。

令人扼腕的是,李世民同樣也難以脫離君主的宿命,親情無法消解他在權力鬥争中的殘忍和決絕。這也正是許多政治人物不得不接受的悲哀。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舊唐書》、《史記》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