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争結束後,美國故意沉默,英國評價最真實,日本人不敢相信

1949年,新中國成立,标志着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從此為那段屈辱的曆史畫上了一個句号。盡管如此,在世界各國眼中剛成立的新中國依舊是那個落後,任人宰割的弱小國家。然而在緊接着一年後的北韓戰場上,新中國的表現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

新中國憑借簡陋的裝備打敗了西方強大的聯軍,在各國眼中看來都不可思議。各國内心五味雜陳,既感到震驚,心裡又不願意承認中國已經強大。可是事實就擺在那裡,中國這頭古老又神秘的雄獅已然睡醒了。

北韓戰争結束後,美國故意沉默,英國評價最真實,日本人不敢相信

當時,北北韓上司人金日成和南北韓上司人李承晚都想都統一北韓,然而一山容不下二虎,雙方自然發生了沖突,最終于1950年爆發了戰争。之後各國都加入到了這場戰争中,使得原本是簡單的内部戰争逐漸變成了一場複雜的國際戰争,中國也是被迫加入到了北韓戰争中。

為什麼說中國是被迫加入的呢?

首先還得從中國當時的國情出發。在近代史上,中國曾經遭受過長達百年西方列強的侵略,此後又經曆了抗日戰争,國共内戰,這些對中國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即使新中國成立了,但仍然急需發展,戰争對中國來說應該是避之不及的,但是北韓戰争卻是中國不得不打的一場仗,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美國在攻打北韓的過程中,其戰火波及到了中國邊境,同時美軍也不顧中國的警告多次侵略中國的領空,這些行為嚴重地危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美方的挑釁實在是難以容忍;

二是北韓的地理位置對中國很重要,北韓與中國東北接壤,一旦美軍攻占了北韓,對中國來說将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同時中國也不可能對同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北韓不管不顧;

三是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依舊被世界各大國瞧不起,是以中國急需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的強大,北韓戰争就成了眼前最好的機會。

北韓戰争結束後,美國故意沉默,英國評價最真實,日本人不敢相信

黨中央經過全面的考慮,做出了保家衛國,抗美援朝的偉大決策。1950年6月,毛主席曾發表講話,号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就這樣舉國上下掀起了抗美援朝的熱浪。1950年10月,中國組建人民志願軍并由彭德懷指揮,跨過鴨綠江,支援北韓。

當各國的媒體得知我國決定參戰後都撲哧一笑,因為在他們眼中當時中國的軍事裝備相當落後,而美國的軍事裝備是領先全世界的,高精尖武器樣樣俱全,中國和美國打毫無勝算而言。

然而他們卻忽視了中國軍隊那頑強拼搏的意志和誓死衛國的堅定決心,中國的參戰多少讓美國有些驚訝,但驚訝歸驚訝,美國卻還是絲毫不把中國放在眼裡,認為中國參戰并不能改變局勢,然而狂妄自大的美國吃了一記大虧。

北韓戰争結束後,美國故意沉默,英國評價最真實,日本人不敢相信

入朝作戰的志願軍戰士的武器隻有步槍,每個軍臨時配有物資運輸汽車100輛左右。反觀美國,既有陸軍,又有空軍,還有海軍,投入北韓戰場的作戰飛機約1200架,各種艦艇300餘艘,坦克1000餘輛,裝甲車330餘輛,其他各種車輛3800餘輛。在軍事裝置上,中美是無可比拟的,總司令彭德懷深知雙方的差距,于是在戰術方面下功夫。

世界各國對中國取得北韓戰争的勝利似乎存在一定的誤解,他們隻知道中國是靠簡單的人海戰術赢下的勝利,殊不知的是志願軍所運用的一系列戰術才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志願軍巧妙地采取了穿插戰術、口袋戰術、夜間戰術等一系列戰術,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取長補短,打的美軍節節敗退。

戰前不可一世的聯合國軍首任司令官麥克阿瑟曾誇下海口,稱要一統北韓半島,結果在經曆多次的失敗後,麥克阿瑟則是被免去了司令官這一職位,李奇微作為新一任司令官。

北韓戰争結束後,美國故意沉默,英國評價最真實,日本人不敢相信

李奇微在上任後,重新審視中國,不再輕敵,采用了磁性戰術與人民志願軍交戰,才挽回了一點局勢,然而他還是沒有徹底地看清中國的強大。志願軍随機應變,巧妙運用戰術,在冰天雪地的長津湖與号稱世界最強陸軍的美陸戰一師交戰,最終取得勝利,打下長津湖;在上甘嶺一戰中,成功抵禦住有着“尖刀師”“滴漏器師”稱謂的美7師,成功守住了上甘嶺。相信美軍也難以忘記這兩次的大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告訴全世界,中國今昔非比了,我們變強了。

李奇微當時這樣評價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他表示彭德懷是智勇雙全而且非常勇猛的戰士,而且他率領的是一批文明的戰士。

而在李奇微退役之後也說到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中國志願軍那堅毅頑強的精神品質令他印象十分深刻。是以他坦言,中國的戰鬥力排在全球第三當之無愧,而在美蘇中三國面前,其他國家的戰鬥力根本沒有可比性,不值一提。

北韓戰争結束後,美國故意沉默,英國評價最真實,日本人不敢相信

北韓戰争曆時3年,在1953年中國和北韓一方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一方簽訂停戰協定,這場舉世矚目的戰争拉下帷幕,同時也标志着中國抗美援朝的勝利。

中國勝利的消息一經傳出,轟動了全世界,各國開始再次聚焦于這個文明古老的國度。這場本應會被大肆報道的戰争,美國媒體卻選擇默不作聲,仿佛與自己無關,隻是在各大報紙的邊角對這場戰争報道了一些結果,企圖将這場戰争一筆帶過,美國人民對這場戰争的具體情況知之甚少。其實這也不難了解,畢竟作為戰敗方,誰也不想爆料自己的醜事。美國為挽回一點薄面,甚至還對内宣稱是勝利方,這種做法實在令人可笑,事實如何還是他們心裡清楚。

相較于美國的裝糊塗,日本更多的是不了解。十多年前,被自己侵略的中國怎麼能夠取得勝利了呢?更何況對手是那個麥克阿瑟率領的美軍。二戰期間,日本是親眼見過美國是有多麼厲害的,長崎和廣島的那兩顆原子彈是日本永遠的痛。

二戰後,日本作為戰敗國之一,人民生活遭受了沉重的打擊,而麥克阿瑟當時從美國調撥了很多物資和美金給日本,解決了日本的民生問題,是以他也被日本人民奉為太上皇,如今他們的太上皇卻輸給了中國,而且日本是個唯強者是瞻的民族,這讓他們意識到不得不重新看待中國了。

北韓戰争結束後,美國故意沉默,英國評價最真實,日本人不敢相信

曾經用鴉片打開中國國門的英國也是郁悶,英國在北韓戰争中遭受了重創,其幾支王牌軍都被志願軍輕松擊敗。曾經的英國一直是以鄙夷的目光看待中國,但如今的中國卻是讓其刮目相看。不得不說還是英國人能夠面對事實,勇于承認中國的強大。英國上将法勒·霍利克曾這樣評價中國人民志願軍,說:“德國步兵比蘇聯、美國的同行都強,但是和中國步兵相比,還差得很遠。”

回到社會主義陣營這邊,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起初也是不看好中國,但在看到中國勝利後,蘇聯震驚的同時也意識到了中國有着巨大的發展潛力,蘇聯認為中國是值得培養的,之後開始向中國輸出大量的技術和裝置,中蘇兩國迎來了“蜜月期“。

在得到蘇聯的幫扶後,中國的工業開始迅速發展。可以說北韓戰争的勝利給中國赢來了幾十年的發展機會,直到如今,中國的GDP穩居世界第二。

雖然世界各國的反應不同,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落後挨打的國家了。

如今北韓戰争已然過去71年,中國正以全新的面貌高速發展着,而我們也應該緬懷過去,心懷曆史,高歌猛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