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這麼多王爺,為什麼沒有人在王朝末年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明朝末年内憂外患,内部起義軍蜂起,攻城略地。外部滿清崛起,嚴重威脅明朝邊疆及内地安全。

在這種局面下,崇祯一朝十七年,明朝軍隊潰敗,大将陣亡投降,最後連皇帝都以身殉國了。但是在衆多為帝國存亡努力的人之中,我們沒有看到明朝王爺們的身影。

按理說,朱明王朝統治的核心就是朱家王爺們,明朝末年的王爺輸不輸勝負,朱家人遍地都是,而且朱家王爺占據着大片的良田豪宅,家中金銀堆積如山,糧米充盈倉庫。然而,在這個國家危亡的時候,這些原本最應該出力,并且最有能力幫助國家的人,卻集體失聲了。

在那場天翻地覆的曆史變革中,沒有朱家王爺們的身影。

這是什麼原因呢?是朱家王爺們全部昏聩不明事理,還是全部懦弱不敢抗争?

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明朝這麼多王爺,為什麼沒有人在王朝末年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明朝王爺享受特殊待遇,這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規矩,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在洪武年間大封朱姓王爺,命他們鎮守重要的城市關隘,為國家守邊疆保安全。

洪武年間的明朝王爺不僅擁有相對獨立的财政人事權力,他們還有私家衛隊,著名的比如燕王、甯王等人都有戰鬥力很強的親軍。

但是這種實權王爺的局面,在明成祖朱棣靖難之役後徹底改變了。

明朝這麼多王爺,為什麼沒有人在王朝末年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朱棣以藩王起兵造反最終獲得勝利,他為了防止身後再出現像自己這樣的造反王爺,于是對諸王制度進行了改革。朱棣收回了諸王的人事權行政權和軍權,隻留給諸王相對獨立的财政權力。尤其是對于軍事權力的剝奪,可以說是幹淨徹底,洪武年間王族擁有精銳的私人武裝的事情再也不存在了,朱棣規定,所有王族不能有私人衛隊,一旦發現有私人武裝立刻以謀反論處。

這條規定終明一朝再也沒有改變。

明朝這麼多王爺,為什麼沒有人在王朝末年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後來明武宗時甯王造反,結果被幾個地方官輕松拿下,說明明朝王族的政治和軍事權力被徹底剝奪了。

崇祯年間,八旗軍圍攻北京,唐王朱聿鍵組織了數千人的武裝,自告奮勇前往北京護駕勤王。

然而就是這樣為國效力的王爺,最後卻被崇祯以違反祖制為由革職問罪了。

試想,在這種局面下,還有哪個王爺能在危難中站出來呢?他們既沒有實力,也沒有權力。

明朝這麼多王爺,為什麼沒有人在王朝末年保家衛國,建功立業

起義軍橫掃中原關中淮南等地,連續誅殺擒獲明朝諸王,這些養尊處優卻毫無戰鬥意志和戰鬥能力的王爺們,隻能成為起義軍的下酒菜,他們的萬貫家财隻能成為起義軍的軍資。

著名的比如福王朱常洵,坐擁整個中原的财富,最後卻組織不起來一支像樣的兵馬,被起義軍嘲諷鄙視,最後被剁成肉醬。

明朝王爺兼并了大量良田土地,他們獲得了無數的金銀财寶,他們平時作威作福,地方官無權過問,他們享受着種種特權卻不承擔賦稅徭役的責任。

天下傾覆之際,這個數量龐大,占據巨大社會資源的食利階層,卻在政治軍事上毫無建樹,可以說是完全是一個丢人現眼的角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