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劍勇
AI四小龍之首的商湯科技先于曠視、雲從等獨角獸上市,盡管上市曆程坎坷,但2021年12月30日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交易。通過7個交易日來看,顯然受到投資者青睐,市值一度突破3200億港元(約410億美元)。目前市值2450億港元(約314億美元),較3.85港元發行價上漲91%。因在資本市場表現強勁,吸睛無數,但持續虧損依待改善。尤其虧損不僅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且虧損額也驚人。

資料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湯分别虧損34.32億元、49.67億元、121.58億元、37.13億元,這期間累計虧損達242.7億元。需要指出的是,超240億的虧損,主要源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在這期間,經調整EBITDA虧損淨額分别為1.5億元、11.55億元、7.07億元、5.78億元,三年半經調整虧損總額為25.9億元。
當然,不僅商湯,其它AI獨角獸同樣陷入虧損困境。雲從科技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期間,虧損分别為1.81億、17.08億、6.9億元,2021年上半年虧損3.23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29億元。依圖科技在這期間虧損超72億元,還有曠視科技、雲天勵飛、格靈深瞳等同樣也處在虧損局面下。額外要指出的是,昔日作為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在科創闆上市,前幾個交易日同樣備受資本追捧,市值曾一度突破千億大關,最高市值高達1191億元。
遺憾的是,相比上市之初的追捧不同的是,寒武紀開始進入長時間震蕩下行,截止2022年1月7日市值為364億元,相比此前高位市值縮水69.4%,市值減少827億元。在筆者看來,長期虧損難以及競争也日益激烈難以撐起寒武紀千億市值。2017年至2020年期間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2021年虧損更是進一步擴大,2021年前三季度虧損為6.29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擴大103%,2020年前三季度虧損為3.1億元。
如今,商湯在上市短暫幾個交易日已實作翻倍。與此同時,相比高位已經回調24%,商湯後續能否再創新高,市場也很難預料。整體來說,技術落地、持續的虧損、競争加劇等諸多因素,市場也會逐漸趨于理性,回歸價值。要知道,人工智能賽道上的玩家們,最終比拼的是技術落地能力,這也是衡量AI實力重要依據。商湯AI落地場景主要在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闆塊。
根據權威調研機構IDC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計算機視覺市場達9.9億美元,按目前匯率換算是63億元人民币。雖然一市場規模并不算大,但市場佔有率中,商湯科技份額最高,位居行業榜首。通過報告來看,能看出商湯AI落地能力較強。結合營收來看,過去幾年營收實作了強勁增長。2018年營收為18.53億元,到2020年增長到34.4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36.4%。2021年上半年營收16.52億元,同比增長91.8%。
業務模式上,商湯具有較高的可擴充性,其通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施SenseCore将所研發和生産能力整合至一個統一的底層,提供流暢、标準化、端到端的人工智能模型生産流程。利用SenseCore,能夠大規模生産可擴充并适用于廣泛場景的各種人工智能模型。截止2021年6月末,商湯已積累超過2.2萬個賦能不同應用的人工智能模型。
收入來源主要是軟體許可、人工智能軟硬一體産品及相關服務,以及還提供結合人工智能晶片或人工智能傳感器,使得AI模型得以高效運作的軟硬一體産品及相關服務。目前,智慧商業與智慧城市是核心闆塊,兩者占總收入比例為86.8%。能看出在這兩條賽道上的商湯AI實力,其中,智慧城市業務覆寫城市由2018年的21個,增長到2021年上半年119城市。客戶總數量由2018年732名,增加到2020年1225名。
當然,人工智能市場彙聚了衆多重量級玩家,不僅有華為、BAT重量級的巨頭,還有來自海康威視、大華、科大訊飛等細分市場的巨頭。而商湯指出:競争對手可能擁有更長的企業營運曆史,或将已經/将要獲得比我們更多的财務資源、更為先進的技術能力以及更廣泛的客戶群體及關系。還有,随着商湯向雲服務等領域擴張,競争對手,競争的基礎将有所不同,可能面臨更多的競争對手。
面對市場競争,募資55.52億港元用于提升研究及開發能力,包括擴大AIDC的算力、加強人工智能晶片的設計及開發自有的人工智能晶片解決方案以及提升人工智能模型有關的能力。随着商湯投入大量的研發開支,以此支援産品與服務的創新。随着不斷提升SenseCore的技術和生産能力,将受惠于AI模型生産效率不斷提高。利用不斷增加的生産效率及産能,拟減少生産生産人工智能模型的邊際成本并加快收入增加,産生可觀的經營杠杆。
最後,人工智能市場前景廣闊,賦能千百行業轉型,助推産業智能化提速。諸如在制造業,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制造業邁向智能制造轉型,生産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金融業、零售業也在加大對技術投入,應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産品、管道和場景采用自動化流程更加高效地服務使用者。這主要得益于算力大幅提升、算法日臻完善,促使人工智能技術日益成熟,以及降低硬體成本,使得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可以說,人工智能影響每個行業。
其中,邊緣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等是人工智能最具潛力市場。來自權威調研機構Gartner最近一項新調研發現,投資于人工智能的企業機構受訪者表示,他們對計算機視覺的計劃投資金額最高,兩年内的平均投資金額為67.9萬美元。各界對人工智能的投資将有所增加,對于在人工智能賽道上的玩家們來說,則将收獲這一市場紅利。
楊劍勇,福布斯中國撰稿人,并獲得網易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獎,緻力于深度解讀物聯網、雲服務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觀點和研究政策被衆多權威媒體和知名企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