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是錢學森嶽母,為愛遠嫁中國将軍,64年不說日語晚年卻飽受質疑

都說民國時的愛情十有九悲,許多有情人都不能相守。在那個戰火紛飛、烽火連天的時代,能夠保住性命已是不易。兒女情長在戰火面前顯得微不足道,真情也會顯得無比珍貴。

在日本侵略中國時,中日雙方是敵對關系,但就在這種關系中,有一位日本女護士卻是在中國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愛,嫁給了大名鼎鼎的蔣百裡将軍。在國家大義面前,還為此與自己的國家劃清界限,64年從未回過日本的家。

兩人打破了國家之間的界限,不為世俗所幹擾,造就了被我們所熟知的跨國之戀。結婚後養育了五朵金花,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女兒更是嫁給了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傳奇的愛情故事。

她是錢學森嶽母,為愛遠嫁中國将軍,64年不說日語晚年卻飽受質疑

壯志難酬

民初清末的一天,浙江海甯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裡誕生了一個嬰兒,他就是有着傳奇的一生的蔣百裡将軍。年少時就天賦異禀,在私塾學習時,便發揮了他異于常人的天賦,常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16歲時就中了秀才。

作為一個有着雄心壯志的熱血青年,那時的中國内憂外患,當時甲午戰争失敗帶來的屈辱和無奈,于是決定一心棄文從軍,拯救當時處于危難中的國家。之後在許多人的幫助下,去到日本陸軍士官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後來還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此後又赴德國繼續深造,深得德國軍事學家伯盧麥将軍的賞識,還說他就是拿破侖說過的:東方偉大的軍事學家。從德國畢業回國後,年輕的蔣百裡擔任了中國第一所正規陸軍學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當時的他還承諾,要把學校裡的學生都培養成最優秀的人才,如果做不到就“無顔面對江東父老”。

上任後不久,蔣百裡就開始對學校的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憑借着在日本和德國學到的軍事經驗,對内整頓校紀校規,清理了許多無用之人,同時選用精良的人才,以規範學生的行為。還主張學習歐洲、日本等國家,大力推行适合當時國情的新式教學内容,培養極具視野、文武雙全的中國式軍官。

她是錢學森嶽母,為愛遠嫁中國将軍,64年不說日語晚年卻飽受質疑

在蔣百裡不懈地努力之下,随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人不能接受這種新式的改革制度,新人與舊人的沖突不斷凸顯,還損害到了以段祺瑞為代表的北洋舊軍人的利益,段祺瑞等人便采取各種手段企圖處處刁難改的程序,最後連學校經費都不撥了。

沒有經濟支撐,那麼一切都隻能成空。蔣百裡在多次請求上級撥款未果後,他深深感受到此時的官場是無比的黑暗,他感到自己的力量是如此地渺小,空有滿身的抱負也無望,覺得非常對不起陸軍學校的學生們。他想到了當初自己做出的承諾,于是産生了自殺的念頭。

一天淩晨,天剛蒙蒙亮,蔣百裡把自己收拾得幹淨整潔,緊急地讓全校師生在操場列隊集合。他穿着軍服,腰上佩戴着平時用來指揮的刀,滿臉嚴肅,站在石階上沉重地對全校師生說:當初要求你們做的,你們都做到了,而我并沒有完成我當初許下的承諾,是以我應該遵守承諾,懲罰我自己。

話音剛落,下面的師生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就突然從腰間掏出手槍朝着自己的胸膛猛開了一槍,随後倒在了地上,胸前的軍裝被鮮血染紅。

她是錢學森嶽母,為愛遠嫁中國将軍,64年不說日語晚年卻飽受質疑

因禍得福,初次相遇

幸運的是,在蔣百裡拿槍對準自己胸膛時,身旁的勤務兵看着情況不對,眼疾手快地上前奪槍時及時地拉了一把,打偏了并沒有打中他的心髒,隻是擦傷了肺。勤務兵把人扶起來後便及時送往了附近一家日本人開的私人醫院。正所謂因禍得福,緣分就是這樣的妙不可言,在他住院期間他邂逅了一生所愛,命運的齒輪轉動正将兩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蔣百裡的這一舉動在全國引起轟動,當時的大總統知道後也十分震驚,迫于外界的壓力,由于擔心蔣百裡的生命安全,讓手下去找最好的醫生為蔣百裡治療。于是就這樣從北京趕來的日本女護士佐藤屋登與蔣百裡相遇了。

派來的醫生馬上對蔣百裡做了全面的檢查,因為當時位置打偏了,沒有傷及要害,但身體機能還是受到了傷害,身體也變得脆弱,需要靜養,并說蔣百裡此時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而并非藥物治療,精神上的創傷遠遠比肉體上的更加折磨人。當時袁世凱派人來傳話:要求醫生和護士之間必須有一人留下來照顧蔣百裡。于是,護士佐藤屋登被留了下來。

住院期間蔣百裡身體在慢慢地恢複,佐藤屋登在這期間一直負責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每天給他測量體溫,天氣晴朗的時候還推他去外面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但蔣百裡還是多次表現出輕生的念頭,有時他會給佐藤屋登說他睡不着,想要吃一點幫助睡眠的藥,然而每次給他幫助睡眠的藥,他都偷偷藏在枕頭底下,企圖自殺。

她是錢學森嶽母,為愛遠嫁中國将軍,64年不說日語晚年卻飽受質疑

萬幸的是,都被佐藤屋登發現并且攔了下來。在照顧蔣百裡的這段時間裡,佐藤屋登心裡也明白了,蔣百裡心裡的創傷才是最嚴重的,隻有解開他的心結,他才能完全康複。

于是佐藤屋登經常溫柔地開解蔣百裡,對他說他是國家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他不僅屬于自己更屬于國家,以死明志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相反是懦夫的表現,應該活着去報效祖國,才能創造更多的可能。

這一番話讓蔣百裡豁然開朗,他慢慢地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重新看到了無限的希望,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她還經常帶他出去散步,感受世間的美好,聊天安慰他,撫慰他受傷的心靈。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蔣百裡的心裡産生了對這位女護士的愛慕之情,他已經被佐藤屋登的善解人意所深深吸引,并習慣了兩人之間的相處方式。但天不如人願,佐藤屋登比較不屬于這裡,她隻是臨時派來照顧蔣百裡的護士而已,在蔣百裡好得差不多後,她便被調往了北京一家醫院工作。

她是錢學森嶽母,為愛遠嫁中國将軍,64年不說日語晚年卻飽受質疑

跨越汪洋大海,終成眷屬

就這樣佐藤屋登離開了,也把蔣百裡的心也帶走了。無奈之下,蔣百裡隻能慢慢地去适應着沒有佐藤屋登這朵“解語花”的日子,每天都在想着他們還能不能再相見,會在哪裡相見。可能是上天聽到了蔣百裡心裡無限的思念,蔣百裡出院後,為了能夠更好地調養身體,他便去到了一家日本的療養院,巧合的是,佐藤屋登也在這裡面工作。

短暫的分離,蔣百裡更加懂得相遇的不易,他認為這大概是老天給他的機會,安排他們再次相遇。于是蔣百裡不再隐藏自己内心的愛戀,他開始對佐藤屋登展開了猛烈的追求方式。他并沒有直接對佐藤屋登直接表達愛慕,而是通過主治醫生、院長、甚至總統給他轉達他的愛慕之情,希望佐藤屋登能夠嫁給他。當時的佐藤屋登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拒絕了蔣百裡,并決定要離開這裡。

蔣百裡知道了佐藤屋登要離開的消息,立馬寫信請求她留在醫院。不過佐藤屋登一心隻想離開,為了擺脫蔣百裡,特地辭掉了醫院的工作,以為回到日本蔣百裡就不再糾纏了。讓人意外的是,等佐藤屋登傳回日本後,他想方設法地找到佐藤屋登家的住址,隔着汪洋大海地将記錄自己思念之情和愛慕之心的信一封封寄到了佐藤屋登的手中。

最初,佐藤屋登的态度還是十分堅決的,她拒絕了。但當她看到了蔣百裡持之以恒地寫信表達相思之情,也被他感動了,隻是出于多方考慮不能答應罷了。因為兩人之間的身份懸殊,一個是著名的軍校校長,一個是不為人知的小護士。

她是錢學森嶽母,為愛遠嫁中國将軍,64年不說日語晚年卻飽受質疑

這樣的差距也隔開了兩人。兩人還身處不同的國家,且國家間的關系還十分緊張,距離隔着汪洋大海,根本就不現實。是以她選擇了逃避,随着時間的推移,慢慢地佐藤屋登被打動了。她看清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逃避,不再動搖,在這之前,最大的困難就是來自父母的反對,首先得要讓父母答應讓他們在一起。

佐藤屋登先是把蔣百裡寫給她的所有的信拿給父母看,一封封飽含真情實感的信件也打動了其父母。後來蔣百裡幹脆直接跑去日本,當着佐藤屋登父母的面向其求婚,感情十分真摯,佐藤屋登父母看着這個真誠的青年,對他隻有一個要求,就是希望他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女兒,最終點頭答應了這門婚事。

1914年秋,蔣百裡在天津碼頭滿心歡喜地接到了自己的異國新娘佐藤屋登。冬天兩人在天津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成為了一家人。因為蔣百裡生平非常喜歡梅花,他為愛妻取名“佐梅”,并随自己的蔣姓,于是就有了一個好聽的中國名字:“蔣佐梅”。

此外,他還在自己的家鄉東山西麓買下許多田地,在裡面種下了幾百株的梅花,取名“梅園”。用來自己退休以後,歸隐田園,能夠與妻子在梅園裡欣賞着自己喜愛的梅花。

她是錢學森嶽母,為愛遠嫁中國将軍,64年不說日語晚年卻飽受質疑

是非面前,深明大義

蔣佐梅與蔣百裡喜結連理後,二人一同回到北京,蔣佐梅盡心地幫助丈夫操持着家庭,為了适應在中國的生活,也為完全地融入中國,她不再說日語,費心學習漢語,放棄自己養成的日本生活習慣,隻用漢語交流,遵循中國的傳統習俗。

當時的蔣百裡在北洋政府工作,薪酬對于很多普通家庭來說是十分可觀的,但他們交際廣泛,每月的薪水也隻夠應酬,蔣佐梅也從未抱怨過,她憑借着自身的天賦把這個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條。蔣百裡有許多重要的事要去做,無暇顧及家庭,她也毫無怨言,隻是在背後默默地支援着蔣百裡。

蔣佐梅為蔣百裡陸續生下了五個女兒,在對女兒們的教育中,她從未說過日語,女兒們直到後來長大後,才知道母親是日本人。五個女兒,這在當時重男輕女的中國是不能被人所能了解的,但蔣百裡卻為了不讓妻子淪為“生育機器”讓她做了絕育手術。

日本侵華戰争爆發後,在大是大非面前,她心懷大義,選擇站在正義的一方,沒有為自己的國家辯解。她不僅與日本斷絕一切往來,自此後再也沒有回到日本。還直截了當地表明,中日之間的戰争,是日本帝國主義的過錯。

她是錢學森嶽母,為愛遠嫁中國将軍,64年不說日語晚年卻飽受質疑

為支援抗戰,蔣佐梅始終和丈夫站在同一戰線上。蔣佐梅向蔣百裡建議把轎車捐給國家,蔣佐梅也變賣了許多貴重物品,用換來的錢買來布匹、紗布。

并沒日沒夜地縫制成衣物、繃帶等,送往前線,救助那些受傷的人員。當時蔣佐梅還因為是日本人,是以經常會遭受一些語言攻擊,但蔣百裡始終相信他的妻子,相信她的深明大義。

面對質疑,用行動表明

1938年,56歲的蔣百裡在廣西心髒病突發,經搶救無效後遺憾離世。蔣百裡将軍的突然離世,讓蔣佐梅瞬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受到了許多人的懷疑,懷疑是她把自己的丈夫殺害了。其中就有著名軍閥馮玉祥,隻因為蔣佐梅曾經對丈夫說多的一句話,“你愛你的祖國,亦如我愛我的祖國一樣”。其實這句話本意表達的并不是如此,隻是被馮玉祥過度了解了而已。

她是錢學森嶽母,為愛遠嫁中國将軍,64年不說日語晚年卻飽受質疑

但當時的蔣佐梅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面對社會的質疑和不了解,還有年幼的孩子需要自己去照顧,于是她用行動來表達自己的立場,帶着丈夫未完成的事業,帶着女兒們投身到了抗戰事業中。慢慢她的舉動讓許多人都看在了眼裡,也赢得了衆人的支援與信任。

結語

蔣佐梅夫人作為一名日本友人,在嫁到中國的六十四個年頭裡,她早已融入中國,成為中國的一份子。在與蔣百裡将軍結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受到許多的非議和質疑看,但她都堅持自己的本心,堅守着自己的愛情。

抗日戰争爆發後,她并沒有選擇自己的國家,她站在了正義的一方,不偏袒侵略者。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尊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