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皇陵為何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答案

中國擁有着5000年的曆史,這麼漫長的歲月裡産生過無數的王朝,每一個王朝各有各的特色,都有過自己的輝煌。

時過境遷,那些封建王朝全部消失不見,隻剩下的曾經神聖不可侵犯,但現在卻被無數普通群眾參觀的皇陵。

北宋皇陵為何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答案

人們希望透過這些皇陵,感受到曾經曆史的厚重,感受着那些王朝的輝煌往事。但怪異的是,秦始皇陵墓,哪怕是唐代的陵墓,都有很多人瞻仰,但是北宋的皇陵卻很鮮有人問津。

那麼,為什麼北宋的皇陵如此例外呢?

一、北宋皇陵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963年,趙匡胤下指令,将自己父母的遺骨遷葬在鞏縣西南,并且從這一年開始營建宋朝皇陵,此後一共經營了160餘年。

到現在為止,據統計,宋代皇陵目前來說占地面積還有156平方千米,并且共有300餘座陵墓。這些陵墓之中,不僅包括了趙匡胤的父親,同時還包括了除了靖康之恥的兩位皇帝以外的其餘七大君主。當然了,除了皇帝,那些皇後以及皇室宗親,甚至包括名将名臣也在其中,例如大名鼎鼎的包拯和寇準就在裡面。

北宋皇陵為何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答案

自從1982年開始,北宋皇陵就已經成為第2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而且這一區域還是國家100處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之一。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北宋皇陵之間是一片大的麥田,那些久遠的雕塑立在麥田之中,似乎在默默的守望着這古老的皇陵。若來此旅遊,也能夠感受到曆史的厚重感與一種天人合一的感覺,理論上來說,宋朝皇陵也應該是旅遊勝地。

但可惜的是,來這裡觀光瞻仰的人卻很少,别說那些憑吊曆史的愛好者,就連一些旅遊之人也不是很多,相比較于其他地區的參觀者,這裡的數量太少了。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二、尴尬的曆史

其實,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關鍵還是因為北宋的曆史太尴尬了。别看在小說演義中,北宋的曆史似乎還有很多精彩的成分,例如大名鼎鼎的楊家将,例如大名鼎鼎的包拯。但宋朝的曆史形象往往都是以碎片式的方式呈現出來,而他的那些光彩往往都是被割離出來讓人喜歡。

北宋皇陵為何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答案

一旦把宋朝進行完整的拼接,大家能夠感受到的就沒有了喜歡,隻有無盡的屈辱和痛恨。原因很簡單,宋王朝自立國以來,就一直處在一種衰敗之中。

遙想當年,宋太祖一手太祖長拳打遍天下無敵手,後來更是以大無畏姿态終結了長期割據實作了統一。但是這個王朝在統一以後,卻并沒有解決北方問題,甚至很多人感慨,宋太祖其實還不如郭威和柴榮。當年柴榮敢以羸弱的姿态與北方開戰,并且奪回來關南之地。

但是,史書中的宋王朝還沒有真正實作國家的徹底一統,結果就開始自廢武功。北方強敵還未瓦解,太祖皇帝就已經杯酒釋兵權,雖然這一行為遠勝于後來王朝,但當時實在是不合時宜。

緊接着,宋太祖突然被弟弟的斧聲燭影被算計,居然在壯年莫名其妙的死去,結果太祖皇帝這一支還算有血性的血脈,被擅長玩陰謀詭計的宋太宗所取代。後來的曆史就更加不堪。太宗皇帝雖然自廢武功,但實力依舊非常的剽悍,至少北方契丹還隻能無能狂怒。

北宋皇陵為何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答案

但等到宋太宗登場以後,結果将宋朝幾年的積累全部消耗一空,而且還在高粱河大戰中,成為了逃跑的車神,留下千古遺憾。甚至還在多次北伐,不僅失去了自己的作戰主動權,而且還使得楊令公死于戰場。

這種種悲劇還是在開國狀态,一個王朝最鼎盛的時候居然表現得如此不堪。與後來的王朝對,這對太宗和太祖實在是太差勁,甚至連明太宗成祖皇帝朱棣都不如。

後來的子孫就更加不堪了,曆代後人隻知道保守和下跪簽條約,而且對于武将進行可怕的打擊。據史書記,所有當過兵的人都必須要在臉上刺字,并且要讓他們一輩子都因為當過兵而恥辱。

在這樣的折磨之下,有哪一個将軍願意打仗?有哪一個士兵願意為國争光?隻剩下一幫文人在那裡之乎者也,隻是偶爾出現一個包公,出現一個難得的寇準。

北宋皇陵為何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答案

其他的文官隻知道享受最高的待遇,隻知道消耗國家的資源,直到做事情的時候就是一個官位三個人管,然後人人都不操心。最終導緻宋朝積弊不堪,而且行政效率極度低下。

如果按照《中國通史》的說法,北宋王朝其實還不如南宋,因為南宋的開國君主趙構雖然下跪求和,但他卻打出了百戰精兵,而且頂住了最強悍時期的金國,并且在一片廢墟之中又堅持了那麼多年。

反觀北宋王朝,士兵戰鬥力不行,而且膽小怕事,那些指揮官們個個都是不敢殺雞的角色。這樣一個王朝真的讓人很無奈,是以才會有後來激烈的動蕩,才會有恥辱的靖康之變。

面對這樣一個尴尬的王朝,有哪一個曆史愛好者,熱血青年會願意在這裡去沾光,去憑吊曾經的輝煌,恐怕隻會感到無盡的恥辱和憤怒。

北宋皇陵為何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答案

三、麥田裡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若我們去北宋皇陵觀光,會看到麥田裡的無奈。人們對于北宋王朝的失望,其實也都在這麥田之中。這一片綠油油的麥田,裡面坐落着不少的雕塑,那些雕塑非常嚴肅的面對着遠方。嚴肅的樣子讓人心疼,他們似乎在矚目的未來,在瞻仰着希望,而這片綠油油的麥子也似乎在預示着生機。

但可惜的是,這些雕塑看到的是絕望,以及北宋王朝恥辱的滅亡。而這片綠油油的麥子,表現出來的不僅僅隻有勃勃的生機,而且還有數不盡的哀傷。

當一陣風刮來,麥田形成了一股麥浪,他們一點一點的推向遠方,好像是想把宋朝的屈辱給推走,但卻又無可奈何。因為宋朝的曆史已經結束,而宋朝的曆史定義也基本上成型,曾經的好與壞,曾經的屈辱與光明,都已經被永遠的定格在了曆史書上。麥田裡的麥浪不斷,似乎在表示着宋王朝的不甘心,但那些面目模糊的雕塑,卻依舊在凝望着遠方。

這裡或許未來還會有人來,但恐怕沒有一個崇拜者到來,麥浪或許會帶走一些污濁,但也洗刷不了宋朝的屈辱。這可真是無奈,又好笑。

北宋皇陵為何鮮有人問津?麥田裡的宋朝給了我們答案

結語

綜上所述,宋王朝真的是曆史上的傷,原本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王朝,因為他即使在那麼落後的狀态下也研究出來,最偉大的文明和最龐大的經濟力量。但可惜的是,這個王朝太過于懦弱,而且這個王朝的選擇太過于狠毒。以至于這個國家不管發展到什麼樣的地步,也隻是一個太監國家,沒有對外的勇氣和能力。

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教訓,發展經濟,發展文明,也必須要擁有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否則的話,你會把自己變成一個取款機,不管我們裡面存儲了多少金錢,對方隻需要一個狼牙棒,所存儲的一切都會化為飛灰。往事越千年,宋朝的教訓在眼前,麥浪在不斷的遊蕩,我們可不要再落入誤區中。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