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真是大意失荊州嗎?專家:責任不在他,我們錯怪了關羽1800年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第三次來到卧龍崗,終于得見諸葛孔明。諸葛亮向劉備分析了當今天下的局勢:“自董卓已來,豪傑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是以資将軍,将軍豈有意乎?”諸葛亮的意思很簡單,劉皇叔要想奪取天下首先就要先将荊州握在手裡。

關羽真是大意失荊州嗎?專家:責任不在他,我們錯怪了關羽1800年

荊州是中國漢地九州之一,《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大體相當終于今天的湖南和湖北全境,由荊山一帶直到衡山。古時候的荊州不僅土地肥沃,人口衆多而且四通八達是一塊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地,有“中原腹地”之稱。

《三國志》便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如果蜀國能夠占據荊州,一面可以聯吳抗魏,一面還可以從益州出兵,進攻中原,進而統一天下。由此可見荊州對于蜀國的重要性。

關羽真是大意失荊州嗎?專家:責任不在他,我們錯怪了關羽1800年

但是我們知道,劉備陣營是在曹操和東吳的士兵酣戰于赤壁之上,曹操中級百萬大軍付之一炬,然後諸葛亮乘機從曹操和孫權手中“借”下了荊州。随時可能遭到曹操陣營和孫權陣營的反噬,是以讓誰來鎮守這塊戰略要地便顯得尤為的重要了。

在蜀國最有威望的一員大将,那自然是非五虎上将之首關羽莫屬了。關羽在後世被世人傳頌為“武聖”和“文聖”孔子相齊名。當然在陳壽著《三國志》的時候,還沒有達到神的境界。很多形象都是《三國演義》描繪出來的。

關羽真是大意失荊州嗎?專家:責任不在他,我們錯怪了關羽1800年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卻為這位“武聖”安插了一個巨大的污點,那就是“大意失荊州”了。荊州是在關羽手中失的,這一點沒有錯。但問題是到底是怎麼失的,這就有很大的差别了。

那麼首先關羽在曆史上是否真的是一個很傲氣的人?說不傲氣也是假的,他曾在200年,在萬軍中斬下袁紹手下第一猛将顔良,解了白馬之圍。并且在公元219年,水淹樊城活捉了于禁龐德等兩位名将。光是這兩場戰役便讓關羽之名威震華夏了。

關羽真是大意失荊州嗎?專家:責任不在他,我們錯怪了關羽1800年

是以關羽也時常不講别人放在眼裡,在《三國志》中切實的記錄下了關羽對他兒子說的原話:“矢石交攻之際,千槍萬刃之中,匹馬縱橫,如入無人之境。豈憂江東群鼠乎!”當然這也可能是關羽激勵手下的一種政策。

在三國時期東吳的水軍确實很強。在赤壁之戰中就能看出端詳。關羽雖然傲氣,想必不至于連基本的敵情都分不清楚。當年他也是赤壁之戰的見證者與參與者又怎會輕視與東吳?

關羽真是大意失荊州嗎?專家:責任不在他,我們錯怪了關羽1800年

關羽在向襄樊發動戰役的時候,安排了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保證了後方的穩定。然沒有想到的是,東吳的兩任大都督呂蒙跟陸遜突然“白衣渡江”切斷了關羽的後路。曹操不斷向荊州派發軍馬和大将傅士仁相繼投降了,這個時候曹操也開始不斷向荊州派發軍馬和大将。兩方像是早已經預謀好了一樣,讓關羽根本沒法及時馳援。

關羽真是大意失荊州嗎?專家:責任不在他,我們錯怪了關羽1800年

當時的“荊州戰場”幾乎聚集了當時最華麗的陣容,關羽腹背受敵。落得這樣的狀況,就算是孫武來了也難以逃出生天,是以與其說關羽是大意,不如說是中了圈套的無奈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