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貴妃一生最痛恨的情敵,死後竟然成了梅花“花神”

唐朝崔郊的一首《贈去婢》,用詞極為準确。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在封建社會裡,造成這類人間悲劇的,上至皇帝,下至豪勢,都用“侯門”來概括他們,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也正因為如此,“侯門”一詞便成為了權勢之家的代名詞;“侯門似海”也因其比喻的生動形象,成了一個成語,在文學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廣泛運用。

楊貴妃一生最痛恨的情敵,死後竟然成了梅花“花神”

“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

在江仲遜給女兒取了“采萍”這個名字後,梅妃波折的人生便開始了。或許當時并無“亂世浮萍”這一概念,以至于,誰都沒意識到這個名字背後的意境并不美好。

江氏祖籍福建,世代行醫。老祖宗吃飯的家夥什傳到江仲遜這一輩時,他已将江氏的醫道發揚光大,成了聞名莆田的江大夫。早年,江仲遜的老爹也曾指望兒子在科場上有些建樹,是以便培養江仲遜讀書。

誰知江仲遜在考取秀才之後,功名不能有所進取,是以不得不棄文從醫,回歸老本行。江仲遜雖重新做回了醫生,但這并不代表他的文才一般。科舉本就要靠幾分時運,是以江仲遜的才華無人知曉。不過從他對女兒的培養上來看,他的文學功底絕不遜于同時期的文人,雖不及元白,但亦非凡人可及。

老江沒能考取功名,卻在醫道上做出了門道,這讓他不由得有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無奈感。很多父母都喜歡将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江仲遜也不例外。在懸壺濟世之餘,他想與夫人生個孩子,還讓他來繼承自己的抱負和志向,成為頂天立地的大好男兒。

無奈,造化弄人,上天的确賜予了江仲遜一個孩子,可惜這個孩子卻是女兒身。

不過,老來得女(根據文獻來計算此時的江仲遜已近不惑之年,在那個提倡早婚早育的年代算是老來得女)的江仲遜亦十分欣喜。女兒雖受時代所限,不能像男兒一樣報效國家,但也同樣是江仲遜的掌上明珠。

封建社會的女子,隻需學習女工家務就能找到婆家。然而江仲遜不希望女兒成為目不識丁的閨中婦,是以便将一身所學傾囊相授。江仲遜的女兒絕對是莆田罕見的神童,與生俱來的天賦加上父親的悉心培養,使得江家女五歲時便已熟讀《詩經》。

年幼的小女孩經常捧着書本,像個小大人一樣吟詠着她最喜歡的詩歌: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

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這不是《詩經·召南·采蘋》中的作品嗎?

江仲遜問女兒為什麼喜歡這一首,小女孩天真地對父親說道:“我雖然是個女孩,但我卻有遠大的志向。”

江仲遜聽罷深受感動,便為女兒取名為“采萍”。

放到任何年代,家中有這樣的一個女兒總是一件幸事。江仲遜把江采萍看作上天賜予江家的禮物,給了她最舒适的生活環境和最優質的教育。

在别人家的女子還在學習刺繡紡織時,江采萍就精通詩詞文史。十四歲時的江采萍,已能寫出不少脍炙人口的詩句,同時還兼修琴棋書畫。

遺憾的是,梅妃的詩作大多已失傳,是以我們無法從文字上領略到江采萍名動莆田時的作品。想來在詩風大興的唐朝,能得到時人青睐的詩句定非凡俗。

二八芳齡的江采萍已出落得楚楚動人,她的容貌雖不至傾國傾城,但氣質卻是一等一的出衆。不論任何人,在接觸過江采萍後都會被她高潔冷傲的氣質所吸引。

江仲遜見女兒偏愛梅花,于是便在全國各地搜集奇異品種的梅樹。在江采萍居住的閨院裡,載滿了來自天南海北的梅花。

當時的文人,多贊美梅花高雅娴靜的品質。大家聽說江家有女偏愛梅時,都不由得對這個女孩心馳神往。有些人有幸拜讀了江采萍的詩句,更是對這個女孩佩服得五體投地。一次偶然的機會,江仲遜的好友為江采萍作了一幅肖像圖,看過這幅畫的人都覺得此女隻應天上有。

大家都說:“不知哪家的小子能有這樣的福氣,若能把江家的丫頭娶過門,那真是幾輩子修來的功德。”于是,登門求親的人排成了長龍,莆田高門大戶的顯貴公子都盼着能将江采萍這樣的才色雙絕的丫頭娶過門,這樣的美人誰不喜愛呢?不過江父雖然隻是個醫生,但他的眼光卻和女兒一樣,十分刁鑽。

尋常的富家子弟,根本入不了他們的法眼。江仲遜在等一位文采能與江采萍比對的乘龍快婿,促成才子才女的絕代良緣。

江仲遜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快婿”的确是一條龍,還是如假包換的金龍。

楊貴妃一生最痛恨的情敵,死後竟然成了梅花“花神”

李隆基是個多情的皇帝,這是有目共睹的。在開元時期,唐玄宗尚且算個明君,是以将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将經曆了武周的國家重新導向正軌,并迎來一段可媲美貞觀的盛世之治。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朋友都知道,這一時期的大唐是相當富庶的,當時的大唐在世界上的地位首屈一指,達到了萬國來朝的程度。

唐玄宗心安理得地看着自己治下的江山,難免有些飄飄然。有些人一旦做出了成績,就會變得驕傲膨脹,李隆基就是個這樣的皇帝。早年唐玄宗最愛的女子是武惠妃,可惜惠妃佳人短命,沒能陪伴他跨過開元。唐玄宗終日愁得眉頭深鎖,一點精神頭都沒有。高力士見狀,自告奮勇為皇帝分憂,準備南下為李隆基尋找新歡。

自古以來,欽差禦使一類的差事南下北上,與蝗蟲過境沒什麼兩樣,高力士一路走一路搜刮,見到誰家有漂亮姑娘便一亮聖旨,然後“請”上馬車。當時的莆田城裡,最出名女孩的莫過于還未出閣的江采萍,高力士聽聞過後,立馬跑到江家說明來意:“你家姑娘被選召進京了,請配合工作。”

若是貧苦人家,女兒被送進宮裡未必是什麼壞事,畢竟宮妃與外廷的大臣一樣,能根據相應的品級拿到俸祿,這筆錢足以滿足小戶之家的飽暖。更何況,宮女還有向上晉升的機會,一旦像中了大樂透一樣坐上了母儀天下的後宮正位,那一家人都能跟着雞犬升天。

畢竟江仲遜的家境殷實,江家不缺錢糧,是以江仲遜不想将女兒往火坑裡推。誠然,對于玄宗一朝的女人來說,被選入宮裡豈不是跳了火坑?

根據文獻的記載,李隆基後宮中妃子宮女的數量足有四萬人,遠遠超過了傳說中的“後宮佳麗三千人”。

這麼多的女人都在争奪皇帝的臨幸,許多宮女一輩子都沒見過聖上的龍顔。

江仲遜以為高力士這家夥無非是想敲一筆竹杠,于是便給他準備了禮物,希望他能放女兒一馬。誰知高力士此番前來還真不是為了錢财,至少他沒打算勒索江仲遜。

高力士奉旨南下,一路上已經搜刮了足夠的黃白之物,也找了不少良家美女,可深知李隆基口味的他知道這些女子不過是庸脂俗粉,是沒法用來交差的。想要給聖上一個答複,必須要找到一個才貌兼備的曠世女子。

是以,江采萍他必須要帶走。

江采萍離開江宅,自是一番哭天搶地的淚别。

從文獻的記載來看,雖然後來江仲遜因女兒被封為鎮國将軍,但父女之間聚少離多,無法像常人一樣享盡天倫。可以說,江采萍進宮,便是一切悲劇的開始。

皇宮裡的美女何其多,江采萍之貌雖然出衆,但容貌勝于她的女子有太多太多。女人想要在深宮中站住腳,隻有一個途徑,那就是赢得皇上的垂青。

江采萍雖沒有什麼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心機,但這一點她還是了然于胸的。該如何見到皇帝,是她入宮後要做的第一步。

相比于其他女人,江采萍有先天優勢。當時女子習文學藝不是什麼稀罕事,但像江采萍這樣藝術造詣極高的卻不多見。憑借一幅渾然天成的臘梅圖,江采萍成功地赢得了李隆基的青睐。

李隆基是個喜愛藝術的皇帝,他的藝術修養比較高,鑒賞能力也比較強,平日裡時常與宮裡的禦用畫師交流畫技。江采萍将自己畫的梅花圖挂在宮室裡,偶然得見的李隆基對這幅畫贊譽有加,同時也對這個來自福建的美人留了心。

在一夜春宵過後,唐玄宗發現此女不但擅長作畫,在吟詩作賦上也頗有心得。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李隆基每天都會與江采萍共度良宵,與她的感情也迅速升溫。

愛情中的男人荷爾蒙旺盛,江采萍的出現讓李隆基暫時忘卻了武惠妃過世的苦愁,将全副心思都放在眼前的佳人身上。

沒過多久,江采萍便榮升正一品皇妃。

李隆基花費萬金讓工匠在後宮中修建了一座别苑,名曰“梅閣”。他深知江采萍酷愛梅花,于是便命人從大江南北找來各種珍稀梅種,用以裝點梅閣。這些梅花,成了江采萍在深宮中的慰藉品,平日裡她經常漫步于梅樹之間,以至于,李隆基都吃了梅花的醋。

他戲谑般地對梅樹下的俏佳人說道:

“愛妃如此愛梅,難不成你是梅子精嗎?”

楊貴妃一生最痛恨的情敵,死後竟然成了梅花“花神”

梅妃與李隆基之間的愛情,遠比後者與楊貴妃華清池共浴雅緻。

寒冬臘月,唐玄宗陪着梅妃在梅閣中散步,他饒有興緻地對愛妃說道:“聽說愛妃入宮之前,曾于家鄉創作八賦,這些詩詞名動全國,翰林儒生無不為之拍手叫絕。既然愛妃如此喜愛梅花,今日不妨以此為題,為朕賦詩一首如何?”

梅妃含蓄地說道:“妾身生于鄉野,平日裡所作的都是鄉間小調,難登大雅之堂。既然陛下有興緻,那麼,妾便作一首小詩為陛下助興。”

随即,梅妃便以雪梅為題,賦詩一首:

一枝疏影素,獨抗嚴霜冷;

早晚散幽香,香飄十裡長。

梅妃吟誦過後,李隆基贊不絕口。突然宦官前來奏報,說嶺南刺史韋應物、蘇州刺史劉禹錫已從驿館中趕來,請求面聖。原來,這兩人都是舉世矚目的文豪,他們聽聞李隆基的愛妃有驚為天人的詩才,便借着來到長安述職的機會,進獻當地特産的梅種。

唐玄宗的心情不錯,于是便在梅妃的别苑中召見了兩位愛卿。劉禹錫與韋應物畢竟是外廷大臣,得以被李隆基于後宮中召見,這份榮寵讓他們受寵若驚。李隆基不但讓他們見到了敬仰已久的梅妃,還将梅妃剛才吟詠的那首小詩拿出來與二人一塊品讀。

韋應物與劉禹錫平日所讀,盡是男性詩人所作詩句,沒想到梅妃一介女流竟能有如此贊歎不已,說道:“娘娘果真是詩如其人,是梅中仙女。”

《隋唐演義》“江采蘋恃愛追歡”一折中,還記錄了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李隆基是個貪玩的皇帝,平日裡他與梅妃時常較量琴棋書畫。不過,唐玄宗的賭品不怎麼樣,每次落敗都會拉長龍臉,面色不悅。所幸有梅妃這樣善解人意的女子在身邊,是以李隆基的壞脾氣從未發作。

某次,兩人在雪夜裡對弈,李隆基的圍棋雖然下得不錯,但卻赢不了浸淫此道多年的梅妃。那晚唐玄宗屢戰屢敗,輸給梅妃很多盤,是以有些不高興。

見陛下龍顔不快,梅妃便謙虛地說道:“妾會的這些都隻是不如大雅之堂的雕蟲小技罷了,今日之勝亦屬誤勝,陛下千萬不要挂懷。畢竟,陛下的心裡裝的是家國百姓,是以下棋時難免會分心。”

這一席話說得李隆基大感快慰,心中釋然。事後李隆基回味梅妃的話時,覺得這個女人不但賢淑,還通情達理,對她的喜愛更甚以往。

李隆基是個頗重感情的皇帝,時常邀請他的兄弟李成義、李成器、李範、李從相聚。我們知道,李隆基的皇位是通過政變得來的,但他卻不像同為政變起家的李世民。至少在親情方面,李隆基善待自己的手足,在登基之初還經常與衆兄弟在宮内同床共寝,極其和睦。

唐玄宗有了梅妃之後,便時常向自己的兄弟們引薦這位佳人。在席間,李隆基隆重地向大家介紹起了梅妃最擅長的《驚鴻舞》,并請梅妃為衆位同姓王表演歌舞。

梅妃先是讓宮女取來了白玉笛,随後吹了一首悠揚的小調。宋王李成器、岐王李範都是擅音律之人,他們亦用笛與琵琶為梅妃伴奏。

一時之間,衆人沉浸在這段優美的和音中。

吹奏一曲後,梅妃便站起身來翩翩起舞,為衆位兄弟表演她最擅長的舞步。大家就像是來到了天宮一般,仿佛在中間翩翩起舞的便是嫦娥仙子。

唐玄宗十分高興,命人取出了自己珍藏的佳釀“瑞露珍”,讓梅妃将各親王的酒杯倒滿。大夥喝了一輪又一輪,酒過三巡後都有些醉了。薛王的酒量不怎麼樣,在飲酒之後已有些飄飄然,恍惚之中他見到皇嫂梅妃的儀态端莊,為之傾倒。

在酒精的驅使下,薛王假裝筷子掉在地上,彎腰抓住了梅妃的腳踝。由于在場的諸王和唐玄宗都在談笑風生,沒人發現薛王的無禮之舉。梅妃原想大聲叫出來,可她卻又想到了什麼。她用力甩開了薛王的爪子,然後憤怒地跑回了梅閣。

對此,諸王與李隆基不知何故,面面相觑。

酒宴結束後,李隆基來到梅閣探望梅妃,詢問她為何無故離席。梅妃原本想将薛王的無禮之舉全部告知唐玄宗,可又顧及這樣說會影響到他們之間的兄弟感情,隻得回答道:“臣妾的腹部脹痛,身體不适,是以才不告而别,望陛下不要責怪。”

薛王被人擡回居所休息了一夜後,酒也醒的差不多了。回想到昨夜在酒宴中的失禮之舉,薛王就是一陣膽寒。

梅妃是誰?

她可是玄宗最愛的女人!

在那個時代女人的腳丫與胸部一樣,都是不容觸碰的禁忌之地,這種冒犯之舉若被陛下怪罪下來,他還哪有命在?

想到這裡,薛王立即負荊請罪,光着身子背着荊條來到皇宮中面聖。當然,當着文武百官的面,薛王說得比較委婉:“承蒙聖上賜宴,臣不勝酒力,碰到了皇嫂的鞋子,這本是無心之舉,望陛下念在手足之情勿要怪罪。”

李隆基這才回味起梅妃昨日的反常,見過無數大場面的他,自然清楚這裡面是怎麼回事。隻不過,薛王與他的感情非常和睦,既然昨日薛王的無禮是酒精的作用,李隆基也沒打算怪罪他,隻是淡淡地說道:“既然隻是無心之失,朕怎麼會怪罪兄弟呢?更别說是追究了,你趕快回家穿好衣服,這事就當沒發生過。”

退朝以後,李隆基回到梅閣中見梅妃,對她說道:“原來愛妃昨日稱病,是為顧及到宗室的情誼,這才息事甯人。”

梅妃隻是微笑,并未作答。

自此,唐玄宗對梅妃又高看了一眼。

《驚鴻舞》乃唐玄宗梅妃的成名舞蹈,現已失傳,但在當時廣為流傳。唐玄宗曾當着諸王面稱贊梅妃“吹白玉笛,作《驚鴻舞》,一座光輝”。

這個舞蹈在動作上可能有描繪鴻雁飛翔的姿态,這種模拟飛禽的舞蹈,在中國有深遠的傳統,相傳原始社會時期的“鳳凰來儀,百獸率舞”中的“鳳凰來儀”,當是人模拟鳥類動作的舞蹈;戰國青銅器上有人扮鳥形的舞蹈圖像;漢代百戲中有扮大雀而舞的記載;漢畫像石中也有人扮鳥形舞蹈的畫面,這些舞蹈大都穿着笨重的鳥形服飾道具,舞蹈起來很不友善。

而梅妃的《驚鴻舞》可能着重于用寫意手法,通過舞蹈動作表現鴻雁空中翺翔的優美形象。

楊貴妃一生最痛恨的情敵,死後竟然成了梅花“花神”

男人大多始亂終棄,唐玄宗也不例外。

武惠妃死後,李隆基移情别戀于梅妃;

享受過梅妃的冷豔後,李隆基又移情别戀于楊貴妃。

唐玄宗以切身經曆告訴後世渣男,什麼叫多情,什麼叫無情。

孟子曾寫了篇文章,名為《齊人有一妻一妾》,這篇文章一經問世便一發不可收拾,“齊人之福”成了古代男人夢寐以求的婚姻生活。唐玄宗不知道什麼叫一夫一妻制,自楊太真入宮後他便将給予梅妃的愛分給了楊貴妃一半。

此時的李隆基,其心态大概與孟子所雲的齊人差不多,享受着二女共侍一夫的帝王待遇。李隆基總是将楊貴妃和梅妃比作娥皇、女英,覺得自己是如舜一樣的開明之君。

知道深宮内幕的人,都知道這比喻絕不恰當。早期的唐玄宗的确是開明之君,但他的兩個愛妃卻絕不是娥皇、女英,至少她們的關系不像姐妹。

平日裡在後宮中見了面,兩人都不約而同地裝看不見對方,冷漠地擦肩而過。畢竟愛情這東西是沒有辦法分享的,吃醋是女人的天性。

楊貴妃與梅妃彼此之間看對方就像是生死大敵一樣,怎會有娥皇女英的姐妹情呢?

千萬别覺得楊貴妃是胖乎乎的可愛美人,她的性格之潑辣,心思之歹毒,比之呂雉賈南風之流不遑多讓。楊貴妃所擅長的,便是算計和撒嬌,這些都是梅妃不屑去做的。隻是梅妃自诩冷傲,她不知道這些本事才是混迹後宮不可或缺的。

為了安撫性情潑辣的楊太真,李隆基陪她的時間自然要多些。楊貴妃不知用了什麼妖法蠱惑了李隆基,竟讓他同意将梅妃從梅閣中搬出,遷到上陽宮。上陽宮不同于西宮,平日裡皇帝光顧這裡的次數較少,将梅妃打發到此處無疑将其丢入冷宮。

雖說,楊貴妃太過黏人,可唐玄宗還是時不時地想到梅妃。

某日他格外思念梅妃,于是便以與小太監賭錢為由去了翠華閣,并讓拿籌碼的小太監悄悄地将梅妃接入閣中。正所謂“小别勝新婚”,許久未見的李隆基和梅妃重聚,自然有說不完的話。第二天一大早,李隆基在梅妃的懷裡睡了個懶覺,竟忘了上朝。

誰知楊玉環不知從何處聽到了風聲,竟大張旗鼓地殺到翠華閣。李隆基像是被撞破了奸情的男主人一樣,連忙将梅妃藏在布簾後。

楊太真徑直進入,十分無禮地嚷嚷道:“那個梅花精所在何處?”

唐玄宗撒謊道:“她不是在上陽宮嗎?”

楊貴妃又說道:“現在便将她叫來,今日我們二人陪陛下一塊去溫泉。”

李隆基敷衍道:“罷了,那個女人已經被朕趕去東宮了,何必要讓她陪同呢?”

誰知楊太真不依不饒地說道:“今天我就是要看到她!”

唐玄宗不知如何應對,隻得一語不發,眼睛看向别處。

楊貴妃淚眼婆娑地說道:“陛下你看這翠華閣裡杯盤狼藉,在卧榻上還有一雙女人的鞋子,一定是那梅花精勾引了陛下,讓陛下無法早朝!現在滿朝文武都在等待陛下,陛下還是趕快去上朝吧,我就在這裡等陛下歸來。”

唐玄宗十分尴尬,所幸躺在床上說道:“今天朕身體不适,不想上朝,讓朕好好休息一天,莫要打擾。”

楊貴妃聽罷,才悻悻而去。

楊玉環走後,李隆基便掀開布簾搜尋梅妃。誰知有個自作聰明的小太監見楊太真興師問罪,早已将梅妃送出翠華閣。唐玄宗怒不可遏,當即命人将這小太監拉出去砍了,随後又命人将梅妃落在這裡的鞋子送回上陽宮。

梅妃問來人道:“陛下這是再也不想見我了?”

來使不知如何應對,隻能說道:“陛下亦有苦衷,聖人怕楊太真胡鬧。”

聽完這番話梅妃的心冷了半截,她喟歎道:“就因為怕那胖丫頭不開心是以才冷落我,看來我在聖人心裡的地位比楊太真低多了。”

這天,梅妃在上陽宮中百無聊賴,聽身邊的宮女說近來又有不少驿站的馬車進宮。梅妃覺得十分好奇,當年李隆基十分寵她,是以每年都會讓各地的車馬送來梅樹梅核,現在她早已失寵,不知這車馬送來的又是什麼呢?

宮女告訴梅妃道:“娘娘,這車馬送來的,正是貴妃娘娘最喜歡吃的荔枝。”

想到陛下對自己的寵愛已被楊太真全部奪走,梅妃便無比失落。時至今日,又該如何改變現狀呢?想到當年劉秀的陳皇後被貶長門宮後,曾花費千金請司馬相如創作《長門賦》。倘若自己也能請人作賦一首,是否能挽回陛下的心意呢?

于是,梅妃托人找到了陛下身邊最得寵的高力士,送了他一千金,希望他能找個高人幫自己作賦。梅妃哪裡知道,高力士是與楊國忠穿一條褲子的佞臣,隻會更加傾向于楊貴妃,他怎會幫梅妃上位呢?

被高力士拒絕的梅妃,幹脆自己動筆,創作了一篇《樓東賦》:

“玉鑒塵生,鳳奁香殄。懶蟬鬓之巧梳,閑縷衣之輕緣。苦寂寞于蕙宮,但凝思乎蘭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況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風習習,春鳥啾啾。樓上黃昏兮,聽風吹而回首;碧雲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遊;長門深閉,嗟青鸾之信修。

憶昔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宴,陪從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畫鷁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綢缪。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無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乎幽宮。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胧。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屬悉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鐘。空長歎而掩袂,躊躇步于樓東。”

在這篇《樓東賦》中,她責怨李隆基耳根子軟,常對楊玉環“言聽計從”。江采萍雖滿腹委屈,但并未說楊玉環的壞話,而是将自己和楊玉環歸為一類——都是苦命的女人。既然是苦命的女人,就應該惺惺相惜,何必争風吃醋呢?

隻可惜梅妃生不逢時,倘若她活在陳阿嬌的那個年代,這篇《樓東賦》一定能像《長門賦》一樣,讓變了心的男人回心轉意。梅妃的這篇《樓東賦》雖被送到李隆基的手上,但與陛下一塊品讀的還有楊貴妃。

兩人讀完了這首情真意切的賦後,楊太真惡毒地說道:“陛下,梅精簡直太下賤了,她的文章裡充滿了曲筆和隐晦,您還是賜死她吧。”

唐玄宗又不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大老粗,他怎會不知這文章的真意呢?不過他沒有辦法當着楊貴妃的面回應梅妃,隻得繼續以沉默不語來應對。至于楊玉環的曲解,李隆基渾然不以為意。楊太真在他的身邊向來驕縱任性,是以她的話李隆基亦不會放在心上。

這年,嶺南上貢了一車精緻的珍珠,李隆基打算将這些珍珠賞賜給宮裡的美人。楊太真此時已無異于後宮之主,她在珍珠堆裡挑挑揀揀,将裡面最大、最圓的珍珠全都撿走了。唐玄宗心心念念梅妃,早已命人在珍珠裡挑了一包品相最好的,送往上陽宮。

誰知,當使者将珍珠捧到梅妃面前時,梅妃淚如雨下,不肯領受。她在紙上寫了一首詩,連同那包珍珠一塊,委托使者送還陛下。

這首《謝賜珍珠》是這樣寫的: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梢。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自己住在清冷的上陽宮中,無人問津,平日裡不但不會化妝描眉,連梳洗打扮的次數都有限。既然不會梳妝,要這些珍珠又有何用呢?梅妃的言下之意,無疑是在說既然陛下已對臣妾無情,又何必送這些珍珠來故作假意呢?

李隆基愛梅妃嗎?

我想是愛的。

若非如此,身為皇帝的他也不會像出軌的男人一樣,對梅妃滿懷愧疚。正因唐玄宗對梅妃的愧疚無以複加,又不知該如何繞過楊太真見梅妃,苦愁不已。他命樂府的樂師将這首詩編成曲,從此宮中便多了一種小調,名曰《一斛珠》。

楊貴妃一生最痛恨的情敵,死後竟然成了梅花“花神”
楊貴妃一生最痛恨的情敵,死後竟然成了梅花“花神”

李隆基度過了他有為的前半生,開始了庸碌了後半生。

唐玄宗與楊太真在宮裡做的荒唐事,為後世津津樂道。他們的幹兒子安祿山,險些成了颠覆大唐王朝的起義家。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

當藩鎮的亂軍打到長安時,李隆基像喪家之犬一樣,帶着楊貴妃和一衆大臣倉皇出逃蜀中。即便在這十萬火急的關頭,楊太真仍不允許李隆基帶着梅妃。當時的唐玄宗并未想到,自己與梅妃的這次不告而别,竟是此生不見的訣别。

但是,在唐玄宗一行人途經馬嵬驿(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随駕禁軍軍士,一緻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随即嘩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顔,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

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绫一條,缢死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李隆基重回長安以後,飛揚跋扈的楊太真早已香消玉殒。此時的李隆基,需要心理慰藉,于是,他便想到了梅妃。

唐玄宗回宮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梅閣和上陽宮中尋找梅妃的下落。誰知活下來的宮女太監都不知道梅妃去了哪裡。唐玄宗在心裡祈禱着:“梅妃啊梅妃,千萬别遭遇不測。”

李隆基覺得,梅妃一定是為了躲避戰亂,是以才離開皇宮甚至長安,去了其它地方避禍。如今天下已重歸太平,是時候讓她回來陪伴自己了。

或許直到此時此刻,李隆基才意識到梅妃才是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半。

為了找回心上人,唐玄宗下旨,但凡能提供梅妃下落者,賞賜銀錢百萬;能尋到梅妃者,官升兩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為了唐玄宗許諾的賞賜滿朝文武開始搜尋梅妃的下落。然而,大家找來找去,都沒有找到關于梅妃的線索。

無奈之下,李隆基隻好将希望付諸于方術。他請來全國法術最高深的方士,讓他們神遊四海,搜尋梅妃。自古以來,方士便是騙子的代名詞,這些人隻有騙錢的能耐,哪有靈魂出竅的本事?一群方士将皇宮弄得烏煙瘴氣,卻仍不能替唐玄宗找到梅妃。

經曆了家國之難的李隆基,此時已将梅妃視作最後的心理寄托。尋不得梅妃,讓李隆基無法釋懷當年的絕情。聖人終日思念梅妃不吃不喝,宮人急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有宦官請來了當年為江采萍作畫的畫師,讓他根據記憶為梅妃作畫一幅。

這畫師的記憶力不錯,畫裡的梅妃一如她入宮時的樣子。原本宦官希望聖人看到這幅畫後能夠釋懷,誰知李隆基看過畫後仍愁眉不展,還留下兩行清淚:“這畫真像梅妃,可惜畫裡面的人兒不是活的。”說罷,還在這幅畫上題詩一首:

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禦得天真。

霜梢雖似當時态,争奈嬌波不顧人。

——《題梅妃畫真》

李隆基反複品讀自己的詩,聯想到梅妃的音容笑貌,竟變得愈發悲痛。他讓人找來一塊圓石,将這幅梅妃圖篆刻在石上,将石頭放在自己的寝殿中,權當梅妃在陪着自己,每天看着石頭聊以自慰。

一天,李隆基正在卧榻上小憩,朦胧間看到有個女子坐在殿外的竹林裡啜泣,于是便走上前去。

離近了一看,唐玄宗大驚失色,這掩面而泣的女子不正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梅妃嗎!李隆基當即抱住梅妃,說:“再也不會讓你受苦了。”

誰知懷裡的美人苦笑着說:“陛下,當年你逃離長安的時候,我早已被亂軍殺害。有幾個宮女太監可憐我的遭遇,是以便将我埋葬在溫泉旁的梅樹下了。”

唐玄宗剛要抱緊梅妃,誰知她說完這番話後便化作煙霧消失了。李隆基流着眼淚從卧榻上醒來,原來這一切都是大夢一場。

想到夢裡梅妃的香魂說她被葬在梅樹下,于是,李隆基立即命人去溫泉池旁,在每一棵梅樹下挖坑。李隆基的心裡相當複雜,他希望宮人們不會挖出梅妃的遺體,他甯願相信自己做的夢是假的,梅妃沒有死。

可惜的是,梅妃的香魂托夢竟是切實的,太監們果然在梅樹下找到了錦被包裹着的梅妃,上面堆着差不多三尺厚的土,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

李隆基見到梅妃後放聲大哭,幾近暈厥。

遺憾的是,斯人已逝。唐太宗再思念梅妃,此生的他們也隻能陰陽兩隔了,之後,唐玄宗以妃禮改葬梅妃。又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種滿各種梅樹,并親手為她寫下祭文。也是以,梅妃被民間視為“女十二花神之一月梅花花神”。

有時愛情何嘗不是如此,一時的錯過,便是一生的錯過。

悲乎哀哉,隻可惜那梅妃集各種美好品質于一身,這樣的完美女人竟被選召入皇宮。倘若她能活在民間,多半會成為如謝道韫、李清照一般的絕代才女。

楊貴妃一生最痛恨的情敵,死後竟然成了梅花“花神”

梅妃故裡,位于木蘭溪畔,遊甯海橋畔的莆田縣黃石鎮江東村。占地300多平方米,宮殿式建築,供奉着儀容端莊的梅妃塑像的浦口宮。宮殿中央的神龛上,奉祀着“祖姑皇妃”神像,雕刻着一對楹聯,明朝太守王光業的手迹:“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上面懸挂着“精神萬古”、“德配昊天”巨匾。汀州知府伊秉绶題上“貞烈垂芳”;國民黨元老張群題寫“正氣浩然”;當代八閩書法大家沈觐壽書寫“人民德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