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9年,天安門維護重修,當勞工揭開琉璃瓦後,激動得滿臉通紅

天安門,舊稱“承天門”,位于北京市的市中心,自明朝永樂15年建成以來,它一直是曆史上大事件的見證者。與此同時,天安門作為中國的标志,它在人們心中一直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

1969年,天安門維護重修,當勞工揭開琉璃瓦後,激動得滿臉通紅

根據史料記載,天安門的設計師是明朝著名的建築大師蒯祥,他的父親蒯富也是一位技術高超的老師傅,曾任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在父親告老還鄉之後,蒯祥習得父親的全部本領,并加以完善改良,在建築領域逐漸嶄露頭角,最終得以子承父業,接替父親的以往職位,繼續擔任宮中的“木工首”。

1969年,天安門維護重修,當勞工揭開琉璃瓦後,激動得滿臉通紅

公元1417年,明成祖從金陵北遷,意欲在北京修建皇宮。于是他下令召集全國各地的成名工匠,前往北京共同參與設計新皇宮的建造。蒯祥作為“木工首”,自然被皇帝賦予了總設計師的職位,蒯祥為了不負聖恩,翻閱了大量建築圖集,不斷完善設計圖紙,集百家之所長,終于在1421年成功建成“承天門”,受到了皇帝和滿朝文武的一緻好評。

1969年,天安門維護重修,當勞工揭開琉璃瓦後,激動得滿臉通紅

不過,最初建成的天安門并不是現在這個模樣。明朝末期,承天門被大火燒毀,蒯祥再一次參與到修築天安門的工程中。1651年,新的承天門建造完成,也就是我們如今所見的33.7米,廣9間,深5間的天安門。在天安門,發生過許多值得銘記的大事件:1911年,統治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帝制,在這裡被宣告結束;1919年的“五四運動”在這裡爆發;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也是在這裡舉行的。

1969年,天安門維護重修,當勞工揭開琉璃瓦後,激動得滿臉通紅

曆經數百年的風風雨雨,天安門城牆已經破敗不堪,樓體多處出現劈裂、脫樣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家經過研究決定,要經常對天安門受損部位進行翻新和修建,具體措施包括安裝避雷設施,以及加強扶手、樓梯。直到1969年,天安門已經到了無法翻修的地步,想要一次性解決“曆史遺留問題”,隻有将天安門重建。

1969年,天安門維護重修,當勞工揭開琉璃瓦後,激動得滿臉通紅

意想不到的是,正當一位建築勞工準備拆掉屋頂的琉璃瓦時,看見了一塊與衆不同的瓦片,他心中疑惑,便打算揭開瓦片一探究竟。原來,瓦片下面是一個木盒子,他盯着那個老舊的木盒子,頓時心潮澎湃,臉色也因為激動而顯得異常紅潤。可是,殘存的理智告訴他,這件事意義重大,一定要上報上司。

1969年,天安門維護重修,當勞工揭開琉璃瓦後,激動得滿臉通紅

消息一經傳遞,文物部門馬上趕到現場進行查驗,專家仔細一看,發現木盒子的材質竟是金絲楠木。打開盒子之後,裡面的物品卻不是什麼奇珍異寶,而是黃豆、高粱米、黑豆等谷物,還有一塊碩大的紅寶石與一些朱砂。對此,專家進行了詳細的解釋,明清時期,皇帝在祭天時,通常會獻上五谷,也就是“五彩糧”,為了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皇帝會差人在木盒中放入五谷,藏于城樓的瓦片下,是一種美好的祈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