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坤在紅四方面軍長期擔任軍長、軍政委,可以說戰功赫赫。從抗戰開始,他的戰績和名氣就顯得小很多。

其實,這與他的選擇是分不開的。
抗戰戰争爆發後,他雖然擔任129師385旅旅長,可并沒有開赴前線抗日,而是率領旅部與770團駐防隴東地區,把守陝甘甯邊區大門。
他們直接面對的敵人不是日軍,而是胡宗南的部隊,防止國軍搞摩擦。
工作幾個月後,他就到延安學習。直到1939年根據抗日鬥争形勢,以及八路軍敵後發展情況,需要通過遊擊戰争,鞏固華北的任務。中央決定派出大批幹部到前線,王宏坤也在其中。
他被派往鬥争形勢比較複雜的冀南,這裡不僅有日僞軍,也有國民黨部隊,還有各地義勇軍、土匪武裝等。
當時,冀南的八路軍部隊有陳再道率領的東進縱隊,以及徐向前副師長率領的769團、689團。
王宏坤原本被安排到東進縱隊工作,劉鄧到冀南後告訴他,冀南軍區成立,讓他擔任軍區副司令員。
當時冀南軍區成立時,可以說是一窮二白,能指揮的部隊隻有一個連。為加強軍區力量,這個連和一支遊擊隊組建特務團,在平原抗戰中發揮巨大作用。
王宏坤雖然是軍區副司令員,他一直負責地方武裝工作。
1940年,陳再道的部隊與冀南軍區合并,組建新的冀南軍區,陳再道擔任司令員,宋任窮改為政委,王宏坤依然是副司令員。上級調範朝利、劉志堅為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
除宋任窮之外,他們是三位都是紅四方面軍出身,十分熟悉。從資曆上講,王宏坤更深一些,陳再道曾經是他的老部下。
冀南軍區力量上得到加強後,工作展開順利很多,部隊擴編很很快,下轄4個旅,5個軍分區。
1940年,他有機會到總部黨校學習,在學習期間,彭老總找他談話,希望調他去冀魯邊區根據地擔任軍區司令員。
冀魯邊軍區建制上隸屬于115師,蕭華曾經率領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在冀魯平原進行敵後抗戰,後來離開。
王宏坤是不想去的,他還是想回到冀南軍區工作,畢竟這裡工作進行得不錯,而且軍區基本上都是熟人,也便于開展工作。
他把自己的意見與129師政委鄧小平談過,最終讓他留在冀南工作。
在幾年的抗戰中,他一直在軍區任副職,從戰績和名氣上來說,顯得有些低調。